曾星海
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衡量一個人文學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傳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提高閱讀能力,為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到:初中學生必須“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因此,教師必須掌握并運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教師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鞏固教師引導作用
在進行閱讀學習時,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主閱讀為主,在對文本進行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線索和主旨,同時通過體驗文章所創造的情境,品味語言的描寫方法,并實現對文章的評價和賞析。這首先需要學生通過對經典文章的研讀感受文學作品中的作者情感和文學之美,從而積累提高閱讀能力所必需的語言材料;其次是利用速讀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線索,提取必要的信息;再次是運用精讀的方法研究語句的使用特色,衍生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感受,進而實現文章內容和主旨的升華。
2.指導學生制訂計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必須多于269萬字,并且還需要對名著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和積累。對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制定相應的閱讀計劃,讓學生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實現文學的積累。同時,教師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開設閱讀課,并且引導學生通過學校或當地的圖書館、互聯 網進行文學作品的收集和閱讀。
3.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的閱讀作為起點,讓學生首先實現個人的獨立研讀、理解和文章的自我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當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并以筆記的形式隨時記錄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另外,學生還可以對閱讀的內容和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并以此獲得多元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進行有效的組織與指導,自己也應當投入到交流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思維的多向性和多元化進行文章的全新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將文章的具體內容或文章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個人情感進行有機聯系,同時利用類比、演繹和聯想的方式,總結歸納出全新的理解思維,并能夠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述。
二、學生自行培養閱讀習慣的措施
1.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其中就包括了培養他們閱讀圖書、瀏覽報紙雜志的習慣。針對這一點,教師無需限定學生的閱讀范圍、題材和內容,只要不是低俗或有損于身心健康的內容,教師都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充分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或方面的圖書報刊等來閱讀,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為閱讀的積累提供必需的前提條件。
2.通過閱讀實現積累
如果學生只是閱讀,卻不積累,那么閱讀得再多也不過是走馬觀花、轉瞬即逝。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的文學知識的習慣。筆者一般會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將平時閱讀到的好詞句、精妙用法、新穎觀點都進行記錄。這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實現知識積累,拓寬知識面,進而提升閱讀的效果。
另外,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讀書筆記、讀后感的創作,最開始時可以僅僅是幾句話的批注或心得體會,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讓學生提高閱讀積累,并以此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3.實現課外拓展閱讀
即便教科書中的文章和詩詞再經典,學生也不可能僅憑這些內容實現文學能力質的飛躍。因此學生必須進行課外閱讀,這不僅能夠有效彌補學生在課文閱讀中的不足,還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多元化的文學樣式,并在無限的文學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最愛,從而得到閱讀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除了學生的自主選擇,語文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推薦閱讀資料。比如針對課文的內容推薦《彷徨》《雷雨》,或者按照當代社會的小說潮流推薦《幻城》《三重門》,再或者根據社會或影視劇熱點推薦《我們仨》《平凡的世界》等。
總的來說,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絕非朝夕之功,這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謹遵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加強學習業務知識,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大膽創新,充分挖掘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手段,為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做出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孛建杰.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新一代月刊,2012(4).
[2]張懌.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山西青年月刊,2013(2).
[3]孫志軍.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