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耀 譚樹新 溫利華
(1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2邯鄲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
邯鄲市 “三區”科技人員服務區域模式研究
劉紅耀1譚樹新1溫利華2
(1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2邯鄲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01)
本文以邯鄲市農業科學院 “三區”科技人員的服務模式和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縣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為依托,對其所涉及的鄉鎮、村莊的農戶進行了田間培訓和專業指導,同時也為進一步提升科技服務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議。
“三區”科技人員;農業;科技服務
根據河北省“三區”科技人才選派實施方案的相關規定,邯鄲市農業科學院多年從事農學、育種和栽培方面的研究,在農業生產理論和實踐上均有一定優勢,可以為當地農業生產做出貢獻。
2015~2017 年,邯鄲市農業科學院服務的縣有肥鄉縣、雞澤縣、大名縣。通過與河北沃土股份有限公司、邯鄲市萬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負責人溝通交流和提供科技服務,并且通過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輻射周圍鄉鎮,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生產技術和專業知識水平,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農技推廣與科技服務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技術引進、建立示范區示范推廣、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會、現場指導、組織觀摩會和專家座談交流會等方式,提高企業和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產區農民的綜合技術水平。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和農民的積極配合,在當地的農業生產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技術共鳴。在服務期內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多次,培訓人員若干人次,幫扶企業申請項目和科技培訓,提高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加快了研究進展和成果轉化,更新了農作物良種,提高了覆蓋率,增收、增效明顯。
經過三年的“三區”科技服務,從實際情況來看,科技服務存在一些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4.1 農民的認識過于落后,大多數生產方式比較粗放、經營水平較低和管理模式比較落后。每年只是按照習慣和經驗進行施肥和管理,大量投入肥料,不考慮成本和利用率,不懂科學合理的配方施肥和配套的農作物栽培技術。
4.2 科學種田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涉及到的因素比較多,如人力、物力以及農業種植的效益等,從目前來看,農產品效益不高、價格不穩,造成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紛紛外出打工。另外,國家對科研單位的投入還是比較低的,不能有效的實現科研和農戶、企業的完美銜接,沒有充分發揮產、學、研的優勢。
5.1 將職業農民培訓納入到社會化服務體系當中,明確科技下鄉工作職責,由職能主體單位負責牽頭組織。職能部門安排鄉里、村里專門負責與“三區”人才科技下鄉工作對接,負責組織、召集、安排會場,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實用技術的人才,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戶、技術能人、土專家、田秀才的作用。
5.2 拓寬經費用途,提高農民積極性。下鄉經費的用途不限于差旅費和培訓資料費,也可以購買新品種以及綠色環保的農藥、化肥、農膜等的生產資料,發放給農民,既可以提高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同時也可幫助農戶節約生產成本,以點帶面對新產品和新技術起到推廣、示范作用。
5.3 加大保障力度,確保服務實效。國家在服務三農的硬件投入上很多,比如農機補貼、農資(種子、農藥、化肥)補貼,但對于培訓大腦的“技術補貼”還沒有,建議設立培訓基金,拿出一部分經費,讓在一線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的農業專家無后顧之憂。
5.4 建立長效機制,促進帶動效果。農業技術培訓是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僅靠一次、兩次的培訓活動,就將農民從不科學的種植模式上引領到科學種植軌道上來,根本做不到。需要按照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將種地大戶作為技術培訓的重點對象,定時定點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科學種田的意識,再通過他們帶動周邊農戶。
[1]呂劍紅,呂建秋.創新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思考 [J].農業科技管理,2006(1):26~28.
[2]陳沖,王征兵.楊凌示范區農民職業培訓現狀與問題研究 [J].安徽農業科學,2006(2):37~38.
河北省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 (A2016001142);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民生調研專項 (201601406);邯鄲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 (201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