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榮 楊志敏
(衡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作物栽培
2017年衡水市秋季種麥技術建議
王彥榮 楊志敏
(衡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北 衡水 053000)
1.1 夏季降水少,底墑不足。7月份衡水市降水平均102mm,較常年偏少32%。8月份降水過程較多,但降水空間分布不均,全市平均130mm,接近常年。總體看,夏季降水較去年同期少,目前土壤表墑較好,但底墑略有不足。
1.2 夏玉米中后期生育推遲,預計收獲期較晚。由于前期較旱,夏玉米進入抽雄吐絲期較常年晚5~7d,后期溫度低光照不足,預計會影響玉米灌漿,造成收獲期推遲,進而影響種麥進度。
以“綠色、節水、穩產、高效”為技術主線,以實現節本增效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廣小麥節水抗旱品種,發揮良種的增產潛力,農機農藝結合,保證小麥產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落實好各項節水措施的運用,實現節水與糧食安全協調發展,培育冬前壯苗,為奪取明年小麥豐收奠定基礎。
3.1 優化品種布局,發揮良種增產潛力。各地在進行品種布局時,要選擇通過國家或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且適宜在衡水市種植的小麥良種,可結合衡水市冬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項目進行選擇。注意要因地制宜,既要防止品種單一,又要防止品種多、亂、雜。根據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品種,推行規模化、標準化訂單生產。近幾年衡水市小麥根莖部病害、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發生較重,在選擇抗旱、抗寒、抗逆性的節水穩產品種基礎上,要注意篩選抗病性較好的品種。
3.2 科學施用肥料,培肥地力。衡水市目前秸稈還田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主要途徑。玉米收獲后及時要進行粉碎,長度在10cm以下,力爭3~5cm。有條件的可選用一些新型肥料,如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肥、水溶肥、高效緩控釋肥等。此外,還可以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這是節約肥料、增加小麥產量的重要手段。一般畝底施純氮6~8kg、五氧化二磷7~9kg,缺鉀麥田施氧化鉀4~6kg,底肥要深施,杜絕地表撒施。
3.3 麥田深耕、深松與旋耕相結合,精細整地。衡水市麥田近幾年因玉米秸稈還田量大,連年旋耕,耕作粗放,致使耕層較淺,嚴重影響了小麥出苗、根系下扎,出現缺苗斷壟、死苗、死蘗現象。因此,要因地制宜選擇深耕、深松或旋耕作業。大犁深耕和深松工序復雜,耗能較大,不必年年深耕或深松,旋耕2~3年進行1次深耕或深松。為減少耕作次數,實現節本增效,可選用集深松、旋耕、施肥、鎮壓于一體的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或者集深松、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于一體的深松整地播種一體機。
3.4 足墑下種,確保一播全苗。今年玉米生長期間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塊土壤蓄水少。如果土壤相對濕度達不到70%~80%,一定要造墑或者播后澆蒙頭水,也可采取“一水兩用”,即在玉米收獲前10~15d澆水,既解決了玉米后期干旱促粒重提高,又可為小麥早播創造條件,確保小麥苗全、苗齊、苗壯。
3.5 加強小麥種子包衣和拌種,實現病蟲害源頭防控。近年來個別地塊地下害蟲危害較重,土傳病害呈加重趨勢,種子侵染性病害發生嚴重,后期“白穗”越來越普遍,小麥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簡便易行,可實現源頭防控、長效防控,提倡選用高含量吡蟲啉等殺蟲劑搭配長效殺菌劑拌種,力爭白籽不下地。
3.6 農機農藝結合,適期適量播種,切實提高播種質量。今年玉米騰茬時間可能偏晚,要提前做好準備,加快機收、機播進度,確保小麥在適期內播種。在10月10日~15日最佳播期內,應掌握基本苗25萬~28萬,超出適期范圍后每晚播1d增加1萬基本苗,最高為45萬,切忌盲目加大播量,要充分利用優勢蘗成穗。播種機播種要勻速慢行,時速4~5km,播深3~5cm。地下水超采治理項目區,可采用適期晚播措施,時間掌握在適播期后半段,以減少冬前水分蒸騰,實現節水抗旱。播種深度3~5cm。播種機不能行走太快,以5km/h為宜。
3.7 高度重視播后強力鎮壓,提高出苗質量。小麥播后鎮壓措施簡單,節水抗寒抗旱效果明顯,可提高出苗和越冬苗情質量。要在播后苗前土壤表墑適宜時,利用專用鎮壓器進行鎮壓作業,爭取實現衡水市麥田播后鎮壓全覆蓋。
3.8 立足小麥節水生產,實行畦田化栽培。實行小麥畦田化栽培,有利于灌溉節省用水。衡水市應推廣播后苗前及時打埂筑畦,按省水節水規格做畦,畦的大小要以有利于生育期間灌溉和管理為標準,因地制宜地充分考慮農機農藝結合的要求,一般畦寬4~5m,長7~10m,面積30~50m2為宜,可杜絕大水漫灌,實現節水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