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昌 賈改娥 楊幸麗
(1涉縣農辦 河北 涉縣 056400;2涉縣農業產業化辦 河北 涉縣 056400;3涉縣農業區劃辦 河北 涉縣 056400)
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策略探析
張愛昌1賈改娥2楊幸麗3
(1涉縣農辦 河北 涉縣 056400;2涉縣農業產業化辦 河北 涉縣 056400;3涉縣農業區劃辦 河北 涉縣 056400)
本文簡單介紹了涉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取得的進展及其原因,提出了該工作的開展方向與建議,旨在更好指導今后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
秸稈;焚燒;利用;改進
自2002年禁燒工作開展以來,在市、縣、鄉、村的相互協作下,涉縣禁燒工作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原來夏、秋兩季在公路打場、堆積秸稈、隨地隨時點燃秸稈逐漸轉變為無一戶在公路打場、堆積秸稈,隨地隨時燃燒秸稈現象基本杜絕。禁燒工作出現良好局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隨著禁燒工作長抓不懈,農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人們從心底認識到燃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還屬于違法行為,并且要追究法律責任。
1.2 隨著農業機械化長足發展,夏季小麥聯合收割機使用面積增加,降低了麥茬留茬高度。秋季玉米秸稈機收、機碎、機耕聯作,很多秸稈直接還田,所有這些都有效減少了秸稈的保存量。
1.3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現代舍飼養殖業發展,廣大養殖戶運輸秸稈方便省工,玉米秸稈青貯打包比例逐年上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開展順利。
1.4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旅游業發展,近2~3年來,涉縣小麥播種面積由原來2002年10余萬畝下降到現在4、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也由20余萬畝下降到現在7、8萬畝。秸稈產出主要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地塊。
1.5 涉縣除小麥、玉米以外,水稻秸稈被用于稻繩制作,其利用率長期在90%以上,谷子秸稈被用做大牲畜干飼料,其利用率也在80%以上。
2.1 秸稈焚燒出現的原因。歷史上秸稈利用有以下幾種:①作飼料,飼喂大牲畜;②作肥料,秸稈直接還田或通過漚制還田;③作燃料,秸稈是農村農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燃料;④作手工制品、工藝品原料等。近年來秸稈焚燒產生的原因:①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傳統作肥料由于費時費工被農民棄絕;②由于煤普遍使用,近年來清潔能源電在做飯中使用,絕大部分農戶不再用秸稈做飯;③手工制品、工藝品使用秸稈量很少。
2.2 對秸稈利用的再認識
2.2.1 秸稈的產生是“必然”的。有作物就有秸稈,有蔬菜、果品就有副產物,把秸稈概念擴展到所有農產品副產物上來,就有了秸稈的必然產生。
2.2.2 秸稈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秸稈的資源量很大,人類如果能利用好這個資源,既可以美化環境、發展生產,還能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這個目標,秸稈的利用就有了動力和方向。
2.3 秸稈利用工作的開展方向
2.3.1 發展食草動物過腹還田,大力發展青貯、秸稈打包、氨化和秸稈粉碎技術,將秸稈資源飼草化,飼喂食草動物,代替或減少糧食飼喂,在不增加土地壓力情況下,改善人們生活。
2.3.2 發展機械化耕作,少部分秸稈(不超過1/3)直接粉碎還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
2.3.3 利用固化秸稈發展食用菌。
2.3.4 提倡用于纖維、工藝制作品,但不提倡秸稈向氣化和燃燒方向發展,可提倡秸稈向建筑材料方向發展。
2.3.5 提倡秸稈覆蓋。夏季麥秸對秋作物壟溝的地面覆蓋,可以有效減少雜草生長,且秸稈逐步腐爛可增加秋作物營養,還能保持土壤水分等。
3.1 繼續加強對秸稈禁燒工作的領導和促進,防止燃燒秸稈現象反彈,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嚴防秸稈“這邊不燒那邊燒”、“今天不燒明天燒”、“散者不燒堆起來燒”的現象發生。
3.2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田間道路建設為秸稈運輸、利用創造條件,加大農業機械先進技術推廣,增加機收、機耕、機播比率和秸稈青貯打包的比率。
3.3 大力推廣舍飼、食草畜禽養殖技術,在秸稈粉碎、打包、貯存上繼續創新,為草食動物提供營養更加豐富、食口性好、貯存期長的好飼料,使秸稈真正變廢為寶。
3.4 對山區零星地塊的小麥、玉米秸稈,建議村集體給農民提供堆放場地,由零星變為聚集,然后集中打包利用。
3.5 大力推廣利用秸稈技術和秸稈覆蓋秋作物技術,來發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和其他工藝品制作。
3.6 改革作物栽培方法,盡量做到隨收隨耕,隨種隨澆,有效減少農民秸稈燃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