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濤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廣東茂名 525000)
中國畫中所蘊含的茶藝精髓
莊偉濤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藝術系,廣東茂名 525000)
中國繪畫與茶藝具有內在的聯系,它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精神特質,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長河中,中國繪畫與茶藝都融入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和文化內涵。中國傳統茶藝作為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于中國繪畫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中國繪畫之中彰顯出茶藝的美學和價值意蘊,能夠與人們的思想追求相契合,也能夠極好地陶冶人們的身心,對于促進中國茶藝文化和繪畫藝術有極為重要的推動意義。
中國畫;茶藝;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包涵有豐富的人文信息和歷史、審美信息,茶藝文化是傳統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在中國繪畫中得到彰顯和展示,并在唐宋、明清時代最為興盛,如:《斗茶圖》、《烹茶仕女圖》等,這些都顯示出中國畫與傳統茶藝之間的密切聯系,具有極強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極富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氣息,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中國傳統茶藝文化與中國畫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兩者之間的內在契合性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1.1 茶文化與國畫有“至純至精”的生活態度
傳統茶藝文化與中國繪畫藝術都有共同的藝術審美觀和生活態度。在茶文化之中,推崇“精行簡德”,講究制茶、煮茶、品茶的“精”,在古人筆下的茶文化內容中,也流露出精于茶道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觀念,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之中,就有深諳茶道、茶藝精髓的妙玉,在“櫳翠庵茶品梅花”一節中,妙玉精通茶道和茶藝精髓,極為講究茶具、茶水、茶葉,其茶道思想和茶藝精髓充分體現在她的為人處事方面,也是她思想和情感的物質載體形式。同樣,對于中國繪畫之人而言,也追求“至精至純”的人生境界和審美境界,推崇繪畫中的“精行”。在北宋繪畫家郭熙的繪畫作品《林泉高致》中,也講究繪畫的“精”,在他的筆下描述為“凡落筆之日,必明窗凈幾,焚香左右,精筆妙墨……”,如此看來,繪畫之人與茶藝之人皆講究一個“精”字。
1.2 茶事與繪畫之事有密切的關聯
中國畫與茶藝之道皆離不開水,在水與墨相調和、水與茶相浸泡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彼此的內在關聯。茶藝離不開水,只有經過水的淬煉,才能顯示出茶的香味和色澤。繪畫同理,也需要在墨汁與水的交融調和之下,才能勾勒出物體的神韻。在荊浩的《筆法記》中,就談及繪畫的六大要素:氣、韻、思、景、筆、墨,可見,茶事與繪畫之事有其內在的契合性。
1.3 茶藝與繪畫共同追求“和”的境界
茶藝與繪畫都極為推崇“以和為貴”,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在陸羽的《茶經》之中,就突顯出極為完美的“和”的境界和思想;而在中國繪畫藝術之中,講究繪畫藝術的“似與不似之間”,倡導中庸之境,整體畫面呈現出中和之美和氣韻。
2.1 中國畫內蘊的茶藝歷史淵源
在中國畫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推崇以“氣韻生動”為核心和靈魂的繪畫境界,繪畫大師們在追求“氣韻生動”的過程中,可以較好地渲泄出對物象探尋中的理性和感性情感,在將茶藝精神融入中國繪畫的過程中,更使其帶有獨特的氣質和內涵,富于哲理性質和深邃的思想,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中其內蘊的亙古不變的情懷、清麗脫俗的形象、幽香純澈的清茗,為中國繪畫大師帶來了諸多的啟迪,使他們在素凈淡雅的紙墨之間,融入了怡然自得的悠然、氣定神閑的從容之度,由此也可以看到先輩繪畫大師們以茶入畫的歷史淵源,領略到中國繪畫大師先輩們植根于茶畫藝術之中的清淡雅致而又富于哲理的文化享受。
2.2 中國畫內蘊的茶藝美學價值
在以茶入畫的中國繪畫領域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茶藝與繪畫之間的美學藝術價值的融合與滲透,它們相互交融、相互熏陶,生成了共同的美學價值理念,它們主要顯現為:
(1)德。在以茶入畫的中國“茶畫”藝術創作過程中,融入了與茶相關的山水、花鳥、人物、環境等廣泛的物象形態,在對這些物象形態加以描繪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繪畫藝術創作者對于中國獨特的“茶畫”藝術的獨特詮釋和解讀。在中國繪畫大家宗白華先生所繪的《美從何處尋》中,可以看到他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和認知,他認為中國畫應當是學術性與趣味性的統一。因此,在以茶入畫的“茶畫”藝術創作中,其學術性和趣味性的統一首先可以將“茶德”納入其中,中國傳統茶藝文化的“茶德”思想是茶事活動中所蘊藏的倫理思想,它突出廉儉育德、美真善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的“茶德”理念,蘊含有中國傳統儒釋道三家的哲學意旨,這些都將中國茶藝、茶德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中國繪畫藝術之中。
(2)和。在中國畫和茶藝文化之中,都推崇和倡導“和”的理念,在以儒道釋三家哲理思想為核心的茶藝文化之中,追求靜以生悟、悟以化民,究其根本,都離不開一個“和”字。而在中國繪畫藝術中,也將茶藝文化中的“和”融入其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美學藝術思想和理性等精髓。
(3)心境。在以茶入畫的藝術之中,創作者采用高超的技法,賦予了物象深刻而美好的文化涵義,在茶藝文化和情境之中,離不開物境、人境和意境,如:亭臺茶軒、溝壑溪畔,在將茶入畫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借助于茶藝品茗之中的梅、蘭、竹、菊、琴、棋、書等元素,營造出“茶畫”藝術的意境之美,從而,使欣賞者在感受繪畫藝術的同時,產生對“茶境”的無限向往之情。
3.1 中國畫的藝術表達手法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以實現“茶”與“畫”的完美融合,具體表達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構思精巧。中國繪畫藝術之中要以精巧的構思,實現對框架的搭設,其布置和章法主要采用散點透視法、動靜融合法、虛實相生法,然后再將創作者的意志和心境、文化修養等繪入到畫面之中。在茶藝文化融入中國畫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構思,如:與自然之景相融合的高士圖、濃墨重彩的茶園圖、氣勢磅礡的風俗畫等,這些不同的精巧構思都使畫面展示出不同的情境和風韻,并內襯中國茶藝文化的豐富文化內涵,流露出濃郁的茶香氣息。
(2)筆法工麗。中國畫的核心和靈魂在于筆法,不同的筆法可以創設出不同的畫風。如:可以采用靈巧的行筆、變筆、連筆等手法,盡現古人的飲茶習俗,顯露出高士文人的休閑之情。在中國畫的工筆花鳥山水畫之中,可以采用直線、曲線、波浪線的筆法和線條,勾勒出中國花鳥山水的輪廓,呈現出精細、精秀、俊雅的特色和風格,烘托和映襯出茶藝的清幽意境。
3.2 中國畫的茶藝精髓
在中國繪畫藝術之中,內蘊有中國傳統茶藝文化的思想精髓,我們可以從古代茶畫中窺見其一斑。
茶藝在與中國宋代的繪畫藝術融合過程中,著重現實生活和山林意趣,并以茶飲活動為繪畫首選,各種以飲茶、茶藝文化為主題的繪畫作品不斷涌現,如:《魏處士詩意圖》、《月團初碾瀹花瓷》。在宋代茶繪畫作品之中,有著名的“南宋四家”,他們創作的以茶飲、茶藝為主題的繪畫主要有:《盧仝烹茶圖》、《茗園賭市圖》、《攆茶圖》等,這些畫面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茶藝文化和茶事活動,顯示出茶藝文化與繪畫藝術的相融性。
在宋代中國畫中的茶藝展示中,富于諸多特點,表現為:(1)精致的點茶技藝。在宋代中國畫之中,宋徽宗所畫的《大觀茶論》,就詳細描繪了點茶的步驟,顯示出茶藝極為講究的一面。(2)多樣的點飲茶皿。在古代繪畫之中,對于茶藝活動也有豐富而詳盡的描繪,在繪畫之中不乏造型精美而典雅的茶器,如:宋代繪畫作品《十八學士圖卷》、《文會圖》,就描繪了諸多的點飲茶皿如:茶帚、茶笑、茶磨、茶托、茶巾等。(3)濃郁的人文氣息。在古代點茶和斗茶活動之中,有眾多的普通百姓參與其中,宋代的繪畫作品也描繪出其場景,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內涵。(4)豐富的茶文化信息。在中國繪畫藝術中,將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融入其中,在虛實結合的繪畫手法處理之下,可以將寓意深刻而豐富的茶文化隱藏在深遠的畫面意境之中,通過繪畫創作者巧妙的構圖和靈活的筆法運用,向欣賞者傳遞豐富的信息。如:唐伯虎所作的《事茗圖》——茶畫精品,是一幅山清水秀、松石相間、飛流急瀑的畫面,在這個畫面之中:書生伏案讀書、書童烹茶煮茶、老者帶著琴童前來尋訪。在這朦朧而清晰的畫面意境之中,傳遞出豐富的茶文化信息,使畫面變得更為婉約而深遠。
總而言之,中國畫具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民族性和藝術特性,在中國畫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內蘊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同時,我們還認識到中國畫藝術與茶藝文化之間的互通性和契合性,充分認知和了解中國畫藝術與茶藝文化共同的“德”、“精”、“和”的文化思想意趣和精髓,并感知到中國傳統茶藝文化融入中國畫之中的審美精髓和文化特征,從而更好地實現對中國畫和傳統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承,營造濃郁的“茶畫”藝術氛圍和意境,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1]費明燕.香茗清馨——中國畫中表現的茶藝[J].榮寶齋,2015,12: 234-239.
[2]盛浩.淺談茶藝室內空間設計的文化傳承[J].福建茶葉,2016,06: 112-113.
[3]王紅巖.茶館內中國畫藝術賞析[J].福建茶葉,2016,07:85-86.
[4]尉艷麗.淺析繪畫過程中中國茶藝的美學內涵 [J].福建茶葉, 2016,10:115-116.
[5]張建羽.當代茶館的傳統設計思想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6]余悅.中國茶文化與生活“四藝”的體現[J].農業考古,2012,05:95-108.
[7]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風格茶藝背景的分析——色彩、書法、繪畫在不同風格茶藝背景中的應用[J].農業考古,1999,04:102-106.
莊偉濤(1980-),男,廣東茂名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