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環境藝術系,重慶沙坪壩區 401331)
茶文化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
張鐵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環境藝術系,重慶沙坪壩區 401331)
雕塑藝術無論是作為工藝品,還是作為企業、公園、學校等的主題標志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反映了現代雕塑藝術家們的思想境界和工藝水平。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潛力巨大。本文介紹了我國雕塑藝術所取得的成就,追溯了中國雕塑藝術歷史,研究了雕塑制作的方法。從藝術的角度,總結了雕塑藝術的表現形式。基于此,還分析了茶文化中的藝術元素,包括茶葉本身形象、茶文化內涵以及相關產品,從中挖掘出適合應用在雕塑中的藝術元素。最后,得出了茶文化元素在雕塑藝術中應用的方法。
茶文化;雕塑;藝術元素;應用
雕塑藝術的主題很多。理論上來說,一般事物可以用雕塑藝術表達出來。換個角度表達,大部分的事物,也能作為主題元素,融入雕塑藝術中。茶文化元素也不例外。
雕塑,通俗地說就是通過雕刻或者塑性,使某種固體物品呈現出一定的藝術形態。雕塑藝術屬于造型藝術中的一種。中國的雕塑,起源較早,且藝術成就很大。
1.1 中國雕塑藝術歷史追溯
中國雕塑藝術在古代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主要使用泥和陶作為雕塑原料。古代的雕塑,大多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使用價值,雖然沒有考慮作為純粹的工藝品而出現,但是雕塑本身卻大多具有較高的欣賞藝術價值。例如:在秦始皇的陪葬陵中,發現了大量的銅車馬和兵馬俑,這些都屬于雕塑作品,在當時是為了給皇帝作陪陵用品使用,但是在現在看來,每一件銅車馬和兵馬俑,無論是造型和制作工藝,都是當時最高雕塑藝術水平的代表。到了現代,在西方雕塑藝術的影響下,雕塑藝術開始逐步脫離了實用功能,開始向純粹的藝術方向發展。目前在很多校園中,為了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增強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往往會在校園入口、廣場、操場等地方,設立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共產主義先驅的雕像,既烘托了整個教育氛圍,也對學生們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1.2 雕塑成型制作工藝
雕塑根據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有塑和刻等兩種成型方法。塑就是塑型、造型,往往是使用泥、陶、金屬等可塑性較好的材料。例如:現在還比較流行的泥塑,就是泥塑匠人們使用特殊材質的土作為原料。根據經驗,通過手工捏制出具有一定形象的泥塑作品。而金屬材質的雕塑往往是使用鑄造和鍛造等手段。鍛造是通過外力改變金屬的外形,得到一定形狀的雕塑產品,常見的有冷鍛、熱鍛等方式。刻就是雕刻,利用刻刀將固體材料的外形進行修改,常用的固體材料包括外在屬性相對很堅硬的石頭、木材、玉石等。近幾年新興起的雕刻藝術,還包括沙雕、冰雕等等。例如:藝術家利用漢白玉雕刻人像,可以利用人的形象或者照片,在玉石上進行逐步雕刻。根據用力大小,體現出每一個細節的深淺。雕刻與雕塑相比,雕塑是一次性成型,但是后期的更改不如雕刻方便,在細節的表現上,雕塑也普遍不如雕刻來得細膩。
1.3 常見的雕塑藝術表現形式
常見的雕塑藝術表現形式與繪畫藝術類似,包括寫實、寫意等。寫實就是以現實生活中某個物體作為雕塑原形,原原本本地將該物體的外形、神態在雕塑作品中表現出來。例如:對毛澤東同志的雕塑作品,力求忠實的對本人形象進行描述,雕塑藝術家需要對毛澤東同志本人的形象進行細致了解,然后在雕塑過程中,將每個細節進行還原,在人物結構比例、神態、動作、表情等方面再現人物形象。雕塑作品的寫意對原型的表現沒有較高的要求,在形態上能夠進行大致展現即可,這類雕塑作品的藝術表達性較高,能充分展現雕塑家的藝術水平和欣賞水準。例如:在一尊主題表現人的彷徨、無助、崩潰等心理狀態的雕塑作品中,整個心理狀態都能從形狀、動作上表現了出來,即使人物的表情、肢體結構表達的不是很完整,但是也是一尊成功的雕塑作品。
中國人很早就有飲茶的習慣和歷史。經過長時間歷史的發展,茶文化已不僅僅是一種種植文化、制作文化和飲食文化,其中更蘊含一定的藝術文化和藝術效果,能夠拿來在雕塑等藝術作品中應用。
2.1 茶形象的藝術效果
茶葉是從茶樹上采集而來。茶樹本身就是大自然中的精華,因此,茶葉本身的形象,就代表了天然、自然和綠色養生的文化。現代人們飲茶,往往看重的是茶葉的保健功能。從現代科技手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能夠有效抵抗外來輻射,幫助人體細胞,明顯延緩衰老變化。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茶葉的這一特殊功效,所以茶葉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樹立起了健康、天然的形象。尤其是在現代的電視廣告中,只要茶葉形象一出現,不用額外的文字提示,人們自然就能與天然植物、草本聯系起來。這一點在許多牙膏、洗化產品以及嬰幼兒用的護膚品上多有體現。經典的茶葉藝術形象例如幾片綠色的茶葉連在一起,象征著生命力和健康活力。
2.2 茶文化歷史的藝術效果
茶葉悠久的文化歷史,也可以拿來作為藝術形象進行融合和展現。人們在較長的飲茶歷史中,體悟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理念,從品茶的過程中感受傳統的儒家文化思想,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是藝術效果所在。例如:飲茶需要一系列的泡茶工序。因此,飲茶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智慧。正是把握住這一點,許多影視作品,尤其是古裝影視作品中,往往會出現一位老者、智者。如何表現出這樣的人的內心智慧,飲茶往往是最好的表現手法。這樣的人物出場,往往是伴隨著飲茶的過程。在人物的對話、動作表演等情節中,某人物只要飲上一杯茶,無需過多的渲染,即能讓觀眾了解此人的身份、地位和內心城府。因此,茶葉成為了智慧和能力的代名詞。
2.3 茶文化相關產品的藝術效果
中國在長期的飲茶過程中,與茶相關,衍生出許多茶文化相關產品。這些產品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即人們在飲茶時使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有茶具、茶臺,放茶具的茶桌,供人們坐著的茶凳等,都可以作為藝術的表現載體。飲用的茶葉本身是一件融入自然的雅事,雖然使用現代化的桌椅,來飲茶未嘗不可,但是在韻味上還是有些不搭配。從自然界中選取原木作為材料,根據原木的走向進行設計,制作出具有一定藝術造型的茶臺和凳子,配合飲茶的過程,則使人更能體會茶葉中的蘊含的自然氣息。在無形的產品中,茶道、茶藝等是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發掘和總結出來的。茶文化的思想內容、表演程式,都是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藝術表現形式。
茶文化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均可以融入雕塑藝術中。可以是作為雕塑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也可以是為雕塑藝術表現的內容作為輔助和烘托元素。
3.1 茶形象的融入
茶葉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為雕塑藝術的主題來應用。尤其是在許多以茶為主題元素的場合內。例如:在茶園內,作為茶葉種植基地,茶葉制作的源頭,其在茶園的入口處擺放一尊茶葉形象的現代雕塑。一方面,可以提示來訪者或者游客,這里是茶葉的種植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可以體現茶園的價值追求,潛心研究茶葉,力求在茶葉身上有深刻的研究成果。雕塑可以將茶葉的經典形象作為原形,也可以將整株茶樹作為雕塑原形,在雕塑設計的大小上,因為茶葉形象本身的造型不是非常復雜,在放大處理后沒有太多的表現藝術效果,所以,可以以較小的比例存在,反而會因為精巧細膩而更具藝術效果。
3.2 茶文化內涵的融入
茶文化內涵在雕塑藝術中的融入通常不是直接的手段,而是通過間接的反映、對比、襯托等藝術表現手法來刻畫形象。所以,對雕塑藝術家的理解力和表現力要求較高。茶文化內涵不是作為雕塑藝術的主題內容,而是作為輔助內容,來表現雕塑形象的某種屬性。在現在非常流行的某主題雕塑公園里,為了演繹一段老者在江邊釣魚的場景。透過這段場景表現的是超凡脫俗的出世精神,與世無爭和淡泊名利的境界。通過一支釣竿、一頂草帽、一杯茶水,就能將這個主題輕松表現出來。茶文化元素在這里屬于輔助性的雕塑道具,但卻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將整個雕塑藝術想表現的內容含蓄地表達出來。
3.3 茶文化相關產品的融入
如果說茶葉本身形象單一、茶文化本身抽象,兩者都不易在雕塑藝術作品中進行展現。那么茶文化相關產品則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可以在雕塑藝術作品中直接進行展現。例如:在某雕塑作品中,表現兩人在茶臺前對坐,進行品茶論道。品茶需要用到茶具,常用的茶具有茶杯、茶壺、茶勺等等。在茶臺上,仿照現實茶具的比例進行雕塑制作,按照合理的布局方式進行擺放。通過這種表現形式,來展現人們對飲茶過程的演化和享受。另外,對于無形的茶藝表演的雕塑,可以對于人們在進行表演時的動作進行刻畫,融入到雕塑作品中。通常這類雕塑藝術作品被放在公園里來體現休閑的文化,或者放在與茶葉制作、銷售相關的茶葉企業或者產業園中。
中國的雕塑藝術起源甚早,在造型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其逐漸脫離實用價值,而向純藝術角度發展。雕塑的材質、寫實寫意的手法等,對藝術效果的表達有重要影響。茶文化作為中國另一個悠久的傳統精華,從其本身的形象、茶文化的內涵以及相關產品中,都可以挖掘出一定的藝術效果。將這些效果應用在雕塑藝術中,既可以將茶葉原形作為雕塑形象,也可以將茶文化及相關產品元素融入到雕塑藝術中去,從而為雕塑的藝術表現起到一定的襯托作用。
[1]李新.傳神寫意與當代情懷——中國寫意雕塑論[J].民族藝術研究,2016(2):228-233.
[2]張鎏,陳飛虎,張雯.景觀雕塑的敘事性設計——論益陽茶文化公園的設計方案[J].建筑與環境,2008(6):86-88.
張 鐵(1983-),男,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