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濤(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
基于茶文化思想的高校學生管理策略探究
蘭海濤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 402260)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不斷地發展以及完善,已形成了具有獨特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化體系。這種茶文化體系保留了我國五千年歷史中優秀的傳統美德以及價值標準,其思想觀念對我國眾多領域工作的開展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高校相關負責人在積極引進西方高校管理模式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借鑒和汲取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本文特立足于茶文化思想這一精神層面,分析了茶文化思想的內涵以及茶文化蘊含的高校學生管理思想,再針對高校學生管理的現狀提出了茶文化思想對高校學生管理策略上的指導建議。
茶文化思想;高校學生;管理策略
人都是受環境影響的群居動物,因此人的意識的形成跟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對學生的管理策略直接影響到的是學生的行為以及價值觀的形成。當然,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高校針對于學生制定的管理條例和細則也不如從前嚴苛。對此,一方面,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行為變得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由于開放性的管理政策使得學生被迫面臨來自于外界的大量信息,作為高校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基礎來對這些信息進行辨別,極有可能被引入錯誤的人生道路。在西方發達國家,其高校對學生的管理策略上主張宣揚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力,因此,他們愿意給學生足夠的行為空間去做他們想做的事。這樣的做法的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校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但這種管理策略背后不良風氣擴散的隱患也讓學校十分擔憂。因此,我國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策略上還是應該以我國優秀傳統價值觀和管理理念為基礎,適當借鑒西方高校對學生的優秀管理模式,切不可全盤接收。
1.1 茶文化思想的形成
我國是產茶大國。茶葉最早是發現其藥用價值而開始應用的。以后慢慢地變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的飲品。到了漢晉時期,隨著茶道的普及以及跟茶有關的習俗的形成,人們開始把對茶的追求上升到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層面,茶文化開始被推廣。到唐朝時,由于唐朝精神文化的開放以及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茶文化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茶經》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的茶文化正式形成。《茶經》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書。《茶經》記載了很多茶事以及茶現象。這些茶事在為我國茶產業發展提供依據的同時,其深厚的思想底蘊和精神體系也給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2 茶文化思想的內容
茶文化的范圍非常廣泛,它包含茶生態、茶葉種植、茶道、茶習俗、茶禮儀等一系列跟茶有關的文化內容。而茶文化思想則是由一切茶文化現象所折射出來的對人們生活有指導意義的精神文化思想。比如,在唐朝開元盛世時期,國家開始設立專門的茶稅法律以及政策,通過對茶葉稅率和政策的調整來控制茶葉經濟。這個舉措從茶文化角度上看,則是表明茶文化中也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思想。
2.1“修身養性”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飲茶與健康的關系。《飲茶十德》中就曾記載過飲茶的種種好處。據此書介紹,飲茶不僅可以去除身體里面的郁氣,還能趕走睡意,并且茶可以幫助人補充身體里需要的元氣、驅走疾病。在精神層面上,飲茶有利于人養成一種平和的心態,送茶可以表示對人的敬重之情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茶對人的功效不僅體現在人的身體層面,更體現在人的精神層面。飲茶不僅有利于人維持身體的健康,也有利于人修煉一顆平穩、仁義、強大的內心。而這種“修身養性”的思想正是高校對學生培養計劃中最基本的思想理念,對高校人才培養策略具有指導意義。
2.2“首孝悌”思想
“首孝悌”是在《弟子規》里面被提及的內容,是強調在人的生活中,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友善是最為首要的準則。“首孝悌”思想是現在社會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經常容易被忽視的思想教育內容。并且由于網絡科技的發展,現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變得比較淡然。現代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較過去顯得稀少,一家人在一起各自玩著各自的手機或電腦的現象比比皆是。而我國的茶道對于親人之間的禮節就表現得非常重視。在我國的茶道中,晚輩通常用給長輩倒茶、敬茶的方式表達對長輩的敬重之意,兄弟姐妹之間團坐在一起用合茶共飲的方式來增進感情等。這些茶道禮儀非常能夠體現“首孝悌”的思想,值得被納入高校學生管理策略中。
3.1 滯后的高校學生管理體制改革
高校學生管理體制改革的滯后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滯后性的管理程序;二是滯后性的管理內容。在管理程序上,對于管理工作的分布和落實往往需要經過層層機構才能落實到學生身上。一項工作計劃的進行,往往需要經由學校教育組的商討、學校黨委的審閱、行政部的批復、學工部的傳達等最后經由輔導員發布信息給學生群體。這樣的層層傳遞,一來耗時很長,二來傳達信息的真實準確性很難保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主體與管理對象很難進行有效溝通,學校領導對于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很難獲得正確有效的指引信息。在管理內容上,學校把大部分的目光放在學校課堂上,常常忽視對學生課外生活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學生宿舍的管理層面就經常不被重視。學生宿舍管理也是學生教育的另一種形式,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突破口。
3.2 局限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
我國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依然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學生在這種管理模式中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者的地位。這種局限的管理理念容易讓人誤會為學校是發布命令者,而學生是命令的執行者。而對于學校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活動的主體,而其他部分都應該劃分為服務于學生學習生活的載體。因此,從實質上來說,學校相關的管理工作應該是以服務于學生為宗旨而展開。既然這樣,作為學生完全有權利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學生不應該只是管理工作的執行者,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提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管理策略,切實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這樣的管理理念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更符合學生實際,也更深得人心。對學校而言,過去局限的高校管理理念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要想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策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成為管理工作的參與者。
4.1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以人為本”是我國多年來一直倡導的思想理念。我國茶道精神的全部內容的核心也是“以人為本”。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上的體現就是要切實落實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需求,從而幫助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完善。在學校中,學生與輔導員或者其他職位人員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負責人,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正確意識,避免把工作任務的分配當做一種行使的權利,更不該拿工作內容作為誘餌去引誘學生做為自己謀福利的事。另外,輔導員應該關切每一位學生的情緒,面對學生的心理訴求,應該做到耐心聆聽并在適當的時候給與恰當的建議,切不可把學生的訴求當做工作以外的私事而不予理會。
另外,要做到“以人文本”,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對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學校應該完善自身安全管理體系,重視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一些安全常識的考試和消防安全模擬實戰訓練都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有效舉措。在遇到安全事故時,各相關部門不應該互相推卸責任,應以保護學生安全為己任,互相幫助,切實維護學生的安全。
4.2 樹立“正身清心”的態度
前文中有介紹過,飲茶可以幫助人修身養性,因此“修身養性”也是茶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基于“修身養性”這一茶文化思想的啟發,我國高校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各個階層的群體都應該本著“正身清心”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
“正身”要求參與到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要本著“清廉”的態度投身于工作中。是人都有欲望。但是,在欲望面前,相關階層負責人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社會上經常傳出部分高校領導人因為收取了“好處”而將一些相關領域的名額給了一些讓大家“大跌眼鏡”的學生。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有失公平的,不僅容易引發社會輿論,也是給學生在言行上的錯誤示范,非常容易顛覆建立在學生心中的道德觀念。因此,“清廉”的態度不僅是對于自身道德感的一種修煉,也是維護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一種行為準則。
“清心”則是對相關管理階層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加強調的是持久性。“清心”要求教育工作管理者從自身出發,用自己的行為給學生做良好的道德示范。教師是學生的模仿對象之一。作為學生教育事業的引導者,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力。尤其在學生思想意識正在形成階段,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將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影響學生是非的判斷。因此,身為教師,如要給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先得從修煉自己的心開始。在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師應保持一顆純粹善良的內心,給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以最大的包容和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和由正確價值觀帶來的力量,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成為一個“清心”的人。
[1]李靜梅.基于傳統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大學教育,2012(3):68-70.
[2]安紹強.茶文化在高校茶專業學生思想教育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6(3):389-390.
[3]李鑫.傳統文化思想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與實踐[J].天津大學,2012.
[4]劉向.基于傳統文化視野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策略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49-152.
[5]劉勤晉.茶文化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蘭海濤(1979-),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學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