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娟(冀中職業學院,河北定州 073000)
試論傳統茶文化思想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
任瑞娟
(冀中職業學院,河北定州 073000)
我國傳統茶文化承載著中華兒女的民族情懷,茶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給當代社會留下了許多值得推崇的民族精神,并且深深印在了法律的領域。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法律教育資源,我國傳統茶文化中從"禮"到"德"等諸多思想觀念,這對當代法律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主力軍,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是高校的重要職責。如今,大學生存在法律意識薄弱、行為準則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同時這也反映了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欠缺。因此,本文深入結合中國傳統茶文化思想,探究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路徑,希望借助傳統文化的力量,切實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茶文化思想;法律;文化內涵;實現路徑
馬克思曾說過: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這也是在告誡我們,人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定的規矩恪守,其強調的是一種主觀意識的存在。在當代社會,這就是典型的法律意識的建立。我國傳統茶文化思想中包含著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法律中所推崇的道義。大學生作為未來發展的主力軍,有義務樹立法律意識,宣揚傳統茶文化思想。通過傳統茶文化思想的建立,宣傳法治文化,將其成為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茶文化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思想觀念中的一種,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一方面,茶文化思想歷史源遠流長,源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積淀。其中包含了諸多的思想,最為典型的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傳承。眾所周知,儒家思想中主張“仁義”,這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建立起促進作用。我國許多法律的規定都是建立在“仁義”的基礎之上,通過傳統文化來立法執法,雖然當代茶文化思想不能降低推行法的阻力,但卻多了人文關懷。大學生崇尚“仁義”,有利于促進社會關系的調和,降低高校學子矛盾的發生率。另一方面,茶文化是生活的反映,茶文化思想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的茶文化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財富。這種思想與現代法律意識的表現形式相契合,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起推動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茶文化思想觀念被滲透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使大學生在投身社會之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另外,我國傳統茶文化將佛、儒、道等諸多學派的思想融為一體,集天地人為一身,倡導“天下茶人是一家”的理念。對大學生來說,是為了倡導學子明白自然與人和諧發展的思想。同時也是在警示大學生,做事不能違背原則。在茶文化思想中,還推崇一種求實主義,這與法制當中的法律至上原則相統一,推動了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建立,其內容主要強調實事求是,與法律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相契合。總之,傳統茶文化思想觀念的形成,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養成起著積極的意義,是培養高校學子遵紀守法的必然途徑,是高效改革創新的發展路徑。
2.1 學生茶文化知識淡薄
現如今,我國大學生茶文化思想觀念不深厚,對于茶文化的了解一知半解,茶文化思想中包含著諸多法律思想,若缺乏茶文化相關知識,影響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目前高校茶文化教育中,許多教師沒有重視它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并未融入法律的觀念。只是一味地讓教師給學生講茶葉的歷史文化與所謂的大道理,沒有實際的意義。加上老師利用原有的課程設置模式,與其他枯燥乏味的課程一樣,都是學習茶文化的理論教育,僅僅靠只字片語的表述,沒有辦法吸引大學生學習茶文化思想,也就更不能建立法律意識了。
2.2 學生法律知識欠缺
近年來,雖然大學校園的法制環境在不斷加強,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今,時常還會發生違法犯罪事件,從小的偷盜事件到大的校園暴力事件,不論大學生犯罪的動機是什么,他們都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許多受害大學生在自身利益受到危害時,沒有選擇用正確的方式去維護自身利益,反而觸犯法律,導致刑事案件發生。由于大學教育的方式不同,大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也沒有高中時期那么高,對待許多課程出現態度不端正的現象。對于傳統茶文化這一類選修課程,大學生更是沒有關注。
2.3 高校法律意識培養沒有融合傳統茶文化思想,法治氛圍較弱
法治氛圍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對守法、信法的自覺性。譬如有學校存在規章制度不完善的情況,對于校園中出現的事件沒有辦法去制止。許多學校為了顧及學校聲譽等,選擇對于一些惡性事件一手遮天,并沒有采取積極的措施去制止,而是逃避問題,這樣的態度助長了不法分子違法的氣焰。傳統文化思想中講究“禮”與“德”,這對大學生做人做事都起著引導作用。當代大學生應該接受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培養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擴大自己的視野,讓高校學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因此,積極學習傳統茶文化,以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推動社會的整體發展。
3.1 以“禮”相待,規范法律
茶文化思想中講究“禮”,通過飲茶、敬茶,形成了茶禮,并蘊含了儒、釋、道三家的深刻思想,逐步成為了我國民族的禮俗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茶文化思想中的“禮”,它其實也是一種規矩的表現,這種形式與我國的法律意識相等同。讓茶文化觀念中的“禮”以法律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國大學生當今名利時代,如何在這種大社會背景下建立法律意識,將文明禮儀保持在心中,是每個大學生應該學習的。我們并非要摒棄茶文化思想,而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將這種思想展現出來。在傳統茶文化思想中包裹法律條例,不僅是文化的延續,更是法律知識的宣揚,從而達到讓大學生樂于守法的目的。
3.2 將傳統茶文化思想根植于大學生意識中
當大學生在維護我國傳統茶文化的同時,讓傳統文化思想成為法律文化中的一種。法律意識并不是我們想象的利用權威而形成約束力,而是憑借內在的傳統茶文化精神來傳承道德。茶文化思想中的“重德”是茶文化最為基本的一項內容,強調道德的力量,而法律是道德的延伸,將傳統茶文化思想根植于大學生守法意識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非基于傳統文化思想的框架去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會導致高校學子的思想觀念發生偏執,缺失民族性的精神。
3.3 轉變教學思路,營造良好氛圍
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正是因為這樣的傳統茶文化思想才能夠彰顯出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大學生們要學習傳統茶文化思想,就需要他們先融入生活,用心感受本土文化,全面了解茶文化。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轉變教學思路,融入法律觀念。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樹立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自覺形成法律的思維模式。另外,還可以積極開展傳統茶文化思想下法律意識培養的相關講座,舉行法律意識知識競答等等活動,通過活動來向大學生普及法律意識。
3.4 擴大茶文化宣傳力度,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
現如今,諸多高校都開設有茶學課程,為增強法律知識的宣傳,高校老師應該正確認識茶文化思想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端正態度,提升大學生道德素質。在茶文化課程中,深挖茶文化思想,糾正高校大學生對待法律知識存在的問題,加入法制相關課程,讓大學生感受到法律意識建立的必要性。
茶文化的發展承載這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時代的發展,讓高校學子生活在舒適的生活中,逐漸傾向物資趨向,單純追求現代化,卻疏忽了傳統茶文化思想的保護。以至于欠缺法律意識。大學生責任重大,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思想下,追求法律意識培養的同時,又要留住傳統元素。傳統茶文化思想是連接法律的紐帶,影響著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我們對傳統茶文化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讓茶文化思想融入進大學生意識中,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對推動現代法律法規建設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1]張紅梅,張星杰,趙寶平等.農科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與教育對策——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農科專業學生為例 [J].高等農業教育,2016(5): 78-81.
[2]張暢,楊蕾.網絡流行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07-112.
[3]陳蘊鸞.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調查分析——一項基于非法律專業學生的實證研究[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4):82-85.
[4]阮麗錚.加強對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的培養——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J].當代教育科學,2015(16):8.
[5]肖寶華,張燕翔.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13(2):69-72.
[6]田大治.崇尚法律權威,增強法制觀念——關于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些思考[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64-66.
[7]詹明鵬,鐘曉玲,李娜.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對廣州地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抽樣調查[J].青年探索,2010(2): 69-75.
[8]張翅.法律傳播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兼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策略[J].法制與社會,2008(11):218-219.
[9]胡祎文,郭毅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對天水師范學院大學生法律意識結構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 (1):18-21.
[10]盧以品.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調查與分析——兼談高校法律基礎課教學應注意的兩個問題[J].理論月刊,2003(7):131-132.
任瑞娟(1981-),女,河北定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