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俠,趙金晶(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河北承德 067000)
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及對英語文化教學的影響
李再俠,趙金晶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承德 067000)
由于中英兩國茶文化具有不同社會環境及歷史底蘊,中英茶文化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不對等性。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為我國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對促進我國英語文化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英語文化教學應利用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元素,豐富教學內容,開發校本教材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英語語境的適應力,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
中英;茶文化;不對等;英語
茶文化在中英語境中發展的不對等盡管讓中英文化交際面臨很多障礙,但同時也為我國英語文化教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本文以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為切入點,探究中英茶文化存在的差異,旨在探討如何以不對等性茶文化充實英語文化教學,提高英語學習者的文化交際能力及理解能力,促進我國英語教學的發展。
盡管中國是英國茶文化的母體,但是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歷史進程甚至地理氣候環境的區別,導致了中英茶文化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不對等性,主要表現在茶文化用語、茶文化物質、茶文化精神內涵等層面。
1.1 中英茶文化用語的不對等
漢語和英語作為茶文化最重要的載體,直接反映出了中英不同的文化底蘊和發展程度,而中英茶文化用語發展不對等重要反映在詞匯和語義兩大方面。一方面,中英茶文化用語詞匯數量不對等。中國從唐代開始就出現了大量茶相關詞匯,涉及我國社會各個階層和行業,數量數不勝數。而英國茶文化中詞匯數量非常有限,據統計僅有不足200個。例如“morning tea”、“afternoon tea”等詞匯也僅限于社交和日常生活層面,這與我國茶相關詞匯的數量及影響力難以同日而語。另一方面,中英茶文化用語的語義內涵不對等。中國茶文化用語立足于茶本身的物質屬性和精神內涵,盡管有所引申,但語義大多保持最傳統和最樸實的含義。而英國茶文化受到工業革命及宮廷文化的影響,茶用語大多出現了語義的異化,例如“轉義、喻義”等語言應用的變化讓“high tea”、“tea hound”、“tea party”等詞匯蘊含了更多的批判含義和階級屬性。
1.2 中英茶物質文化的不對等
茶葉的物質文化直觀反映了中英茶文化的外在形態,凸顯了中英在茶葉、茶具等選擇上的不對等性。首先,茶葉飲用不對等。我國茶葉生產量和生產種類遠遠超過英國,無論紅茶、白茶、綠茶還是黃茶、黑茶在我國都具有極大的市場,其中尤以未發酵、純天然的綠茶最受中國文化的推崇。然而英國受制于其潮濕的海洋氣候和茶葉進口的歷史,在茶葉上更加青睞于加工發酵型的紅茶。其次,中英茶具應用不對等。中國茶具受到道家“道法自然”及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影響,崇尚淳樸自然的瓷器和木器,尤其茶壺、茶托、水方等茶具都以樸素自然凸顯茶的自然和雅趣。而英國茶文化受到宮廷物質文化的影響,在器具上僅限高貴奢華,尤其習慣以昂貴瓷器和銀器凸顯貴族氣質和物質要求。
1.3 中英茶行為文化的不對等
中英兩國在飲茶行為習慣及禮儀上受到各自傳統文化的影響,也表現出顯著的不對等性。首先,飲茶習慣不對等。中國社會的飲茶習慣主要受到道家、佛家“自然”、“禪定”哲學思想及儒家人文氣質的影響,注重飲茶中對茶自然屬性的保持,以“清飲”凸顯茶的苦和香。然而英國飲茶受到文藝復興個性思想及工業革命物質文化的影響,推崇茶飲的符合口感和個性需求,以“混飲”的方式彰顯個性解放。例如英國早茶中習慣將糖、牛奶等元素混入其中,產生多維的感官刺激。其次,飲茶禮儀和飲茶時間規定的不對等。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將儒家的“禮”與飲茶結合在一起,尊重茶飲者的社會地位及倫理地位,同時在茶葉飲用上也沒有固定的時間規定。而英國茶葉飲用主要遵從英國傳統貴族生活習慣和禮儀,例如講究飲茶時的紳士精神和服裝要求,同時在時間上將茶飲時間劃分為“早茶、午茶、下午茶”。
1.4 中英茶精神內涵的不對等性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受到不同哲學思想的影響,而英國茶文化歷史較短,在思想內涵上兩者存在明顯的不對等。我國茶文化在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的影響,已經完全被升華到價值觀的道德層面,尤其“中庸、自然”觀念讓飲茶者將茶飲、茶俗超脫物質層面,在茶飲活動中實現道德倫理的升華。而英國茶文化僅有不到400年歷史,只是受到文藝復興及工業革命德國影響,在價值觀和道德思想層面上沒有完整的體系。英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更加傾向于現實主義思想,注重茶的物質屬性和社會交際功效,茶飲活動被賦予更多的社會交際意蘊。
正確認識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能夠為當代英語教學提供文化素材或教學資源,極大促進英語文化教學的交際性和人文性,讓英語學習者在更具體、更生動的氛圍中認識中英差異,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
2.1 有助于樹立文化差異思維
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元素比較能讓英語學習者在語言知識學習中形成中英文化差異比較思維,更能讓英語學習者從文化差異和交際的高度審視英國人群具體的社會活動行為,進而注重自我語言習慣的文化適用性及實用型。例如,通過對中英茶文化不對等元素分析,英語學習者可正確認識英語的社會文化基礎,并對中英歷史、物質、哲學思想進行對比性學習。在不對等性茶文化元素學習中,英語學習者的英國文化視角被極大拓展,能以英國茶俗、茶禮、茶詞匯為基礎,形成對英語及英國文化的整體認知。
2.2 有助于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
通過對中英不對等茶文化的學習,英語學習者、英語教師都可以最大程度地豐富自身的英國文化知識,例如教師和學生可以對中英茶歷史發展、茶飲習慣、茶飲禮儀涉及的語言知識、物質內涵和精神元素形成直觀形象認識。茶文化的不對等性元素讓英語文化教學純語法、句法學習上升到文化對比的高度,豐富了教學及教材的選擇面,讓原本抽象的案例更加直觀,也讓英語學習者更容易接受,甚至英語學習者可以在不對等文化現象中發現中英文化的矛盾,形成對中國文化的批判性認知。另外,茶文化的不對等性可以拓展英語教學方法的選擇范圍。茶文化不對等性元素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矛盾性,讓英語文化教學擺脫了照本宣科的教師中心式教學方法,逐漸形成體驗式、任務式、情景式等現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文化參與興趣,提高語言學習興趣。
中英茶文化之間的不對等現象要想在英語文化教學發揮積極有效的影響作用,就必須讓其與英語文化教學接軌,從教學內容、教材、教法、教學手段多個方面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提高文化教學的質量。
3.1 選取典型茶文化不對等性元素
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涉及語言、茶俗、價值觀等各個方面,知識含量冗雜,如直接照搬,勢必造成英語文化教學的知識不系統,因此應該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英茶文化元素來確定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樹立茶用語教學內容的核心地位以及茶禮、茶俗等文化元素的輔助作用。英語文化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文化適用能力,因此必須將茶文化涉及的語言交際元素和文化理解力元素作為教學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樹立茶文化不對等性元素實踐內容為主的觀念,這就要求英語課堂在選擇茶文化元素時,摒棄純茶葉技術性和理論性知識,挖掘可操作性和具有文化沖擊力的茶葉相關內容,避免過于專業性的茶葉知識影響英語學習質量和興趣。
3.2 修訂茶文化英語校本教材
當前我國英語文化教學主要采用英國文化概論等教材,對英國歷史、政治、經濟等進行介紹,嚴重脫離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因此,英語教學應該充分利用茶文化這一喜聞樂見的內容,將中英茶用語、飲茶行為、茶具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形成茶文化為基礎的英語文化校本教材。一方面,英語院校要組織茶文化研究者、英語教師等專業人才對教材進行編撰,讓茶文化中英不對等性與文化交際、語言學習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茶文化與英語教材的結合,不僅要展示中英茶文化的區別,更要結合具體文化語境,具有可操作性。教材應選取如中英茶葉翻譯對比、中英茶事活動比較等適合學生認知習慣和能力的具體案例或板塊,與學生英語語言學習形成呼應,激發學習興趣。
3.3 豐富茶文化主題英語教學活動
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性為英語教師組織開展文化教學活動提高了源源不斷的主題或素材,所以,教師應根據中英茶文化元素選擇典型案例,推進茶文化主題活動,吸引學習興趣。一方面,課堂采用中英茶文化案例教學、茶俗任務式教學、茶事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豐富文化教學手段。如在英語文化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中英茶文化中紅茶的翻譯不對等這一案例,讓英語學習者對“紅茶和黑茶”分組討論“red tea、black tea”在不同含義,歸納中英語言、認知、歷史及心理差異,培養英語學習者思維及文化判斷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根據中英茶文化具體不對等元素設置情景,采用PPT等教學媒體,讓學生在視聽等多媒體環境下,領略茶禮、茶俗、茶歌、茶飲的東西方魅力和區別,在異域文化中培養文化接受和交際能力。
中英兩國的茶文化在語用、物質、飲茶習慣和思想層面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對等現象,為英語文化教學提供了生動直觀的教學資源,對我國英語文化教學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語教學應以文化交際的高度正確認識和利用中英茶文化的不對等,在教學內容、教材、教法等方面采取措施,讓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提供英語文化教學質量。
[1]張麗娟.中國與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較研究[J].福建茶葉,2016 (2):255-256.
[2]張進軍.中英茶文化比較及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4(8):175-176.
[3]畢文靜.淺析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差異 [J].大眾文藝,2012(4):128-129.
李再俠(1980-),女,陜西咸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趙金晶(1982-),女,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