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君,李 珊(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
淺析茶文化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發和應用
陳星君,李 珊
(
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教師教學情緒不振和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癥狀。為此,需要重視茶文化在改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茶文化所帶來的啟示包括:將英語知識轉換為自身能力、重視教學中的信息交互管理、賞識教育觀下綜合評價學生、建立感悟和體驗式自學形態。具體的應用模式可圍繞著:利用茶文化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利用茶文化疏導學生的學習心態、利用茶文化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茶文化培育學生的自學意識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啟示;應用
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教師教學情緒不振和學生學習情緒不高的癥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未能在賞識教育理念下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及以說教式的教學形式來對待課堂教學應是主因。大學英語教學所存在的現狀,在歷史視域下還歸因于學生在中學階段所接受的英語教學模式。眾所周知,在以升學為導向的教學氛圍下,中學階段的英語教育必然呈現出功利化的特征,而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態度,即以測試作為衡量英語學習水平的唯一辦法。從而,隨著他們進入到大學階段的學習,這種固有的認識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在面對大學英語學習時方式方法的選擇。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指責又會加深他們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心理負擔。可見,將茶文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則是值得認真研究的主題。
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以下提出四個方面的問題:
1.1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問題
作為一種價值取向,理清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十分必要。然而,現有的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并未回答這個問題。而且,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也主要圍繞著教學技術來進行研討,從而也似乎回避了這個問題。若是教學目的存在著似是而非的狀況,那么必然會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隨意性的增大。那么教學目的是什么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需要緊密聯系當前高校所提出的職業教育理念來做出。
1.2 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問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大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英語知識積累,或許因高考導向下的教學目標使然,使得他們在英語應用能力上存在著短板。這就意味著,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主要針對普遍存在的短板來實施教學,但現狀卻是以全面開花式的教學方式,來使學生重復學習某些知識點。筆者認為,在缺乏對學生英語能力結構進行調研的情形下,目前的教學改革仍處于“自說自話”之中。
1.3 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問題
作為一個教學閉環中的最后環節,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模式仍是十分重要的。就現有的評價模式而言,單純依靠閉卷測試則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也以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相背離,這實則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延續。具體的評價模式決定著學生具體的應對意識,從而這就抑制了學生充分參與到英語語言學習的意愿。
1.4 大學英語教學的延伸問題
何為“延伸”,在這里主要與他們的職業發展相聯系,試圖建立起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自組織系統。現實表明,在當前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無論是職稱評定還是繼續深造,都需要使用英語。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還需要重視教學的延伸問題。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問題,茶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包括:
2.1 將英語知識轉換為自身能力
茶文化所蘊含的行為文化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當事人的參與下將形成“客體主體化”的過程。如茶道,茶道是茶文化行為文化中的典型代表,當事人通過參與茶道的過程,便能借助茶道的流程、節奏來調節其內心的心性,從而使自身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關于這一點,同時適用于教師和學生。
2.2 重視教學中的信息交互管理
我國茶文化含有顯著的交際文化特征,這也是茶文化與我國傳統社會文化相交融的深刻表現。在茶文化中的交際文化中,人們通過信息交互來加強對彼此的了解,也在信息交互中來增進彼此間的信任。這就為我們帶來了啟示,即當前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也同樣使得學生在學習心理上與教師間存在著離心現象,所有這些都必然會導致課堂教學績效的低下。
2.3 賞識教育觀下綜合評價學生
“以茶會友”這本身就包含了雅俗共享的傳統理念,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人們更能夠放松心緒去體驗因交流而帶來的情感滿足感。這里實則含有一個觀點,即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由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賞識教育理念下去審視學生,并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平等交流的機制,以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主動性。
2.4 建立感悟和體驗式自學形態
我國歷史上文人騷客大都喜愛品茶,通過獨自品茶可以對生活的經歷進行體悟,并最終上升為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這就對學生建立自組織學習系統帶來了啟示,即借助品茶這一行為來感悟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缺失,并下意識的去彌補這些缺失。
在構建茶文化應用模式之前,這里再從兩個方面進行茶文化應用的職能定位。
3.1 行為文化所承擔的職能
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具有顯性特征,同時也是學生最先接觸到的茶文化內容。隨著行為文化的引入,學生將在參與和體驗中來獲得全新的感受。同時,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應是最為重要的要件,但思想文化的提煉和釋放都依賴于學生對行為文化的體驗基礎之上,或者說是只有在體驗了行為文化之后他們才具有理解和認同茶文化思想元素的能力。因此,行為文化在這里所承擔的職能主要為,建立起學生對茶文化感性認識的基礎。
3.2 思想文化所承擔的職能
思想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是教師和學生都需感悟和體會的,特別對于教師而言,通過感悟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來嘗試了解學生,以及以平等的姿態來面對學生,或許這將有助于改善其在教學中的心態。然而,我們更關注思想文化對學生的作用。事實上,當前諸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仍持有實用主義心態,如應對大學生英語過級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等。對此,通過用茶文化思想文化元素來感染他們,則有助于平復他們浮躁的學習心理,進而引導他們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職能定位下,茶文化應用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構建:
4.1 利用茶文化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起著課堂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職能,若是教師存在著厭煩情緒,那么在履行上述職能時也必然存在著消極現象。由此,大學英語教學團隊需要圍繞著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和思想文化,來引申出合理樹立教學意識和教學態度的主題。為此,教學團隊可以聘請本校或校外的文化學者,根據大學英語教學需要來開設專題講座,或者以文化沙龍的形式來促使教師們去思考這一主題,并反思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4.2 利用茶文化疏導學生的學習心態
目前,學生在面對大學英語學習時存在著這樣幾種心態:焦慮、浮躁、功力、消極等。可見,這些心態將嚴重制約學生在學習中的狀態,而且也是造成課堂教學氛圍沉悶的重要原因。為此,教師就需要利用茶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和思想文化來疏導學生的學習心態。不難發現,這里就面臨著教學空間的轉換問題。筆者建議,可以利用實訓室場地來向學生演示茶道的基本過程,并在學生分組體驗的基礎上,教師給予他們進行茶文化思想元素的啟示。
4.3 利用茶文化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這里就需要教師在賞識教育理念下,以平等的教學風格和充分的信息交互來實現。筆者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并利用線下和線上的信息交互渠道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以及通過個別輔導的方式來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大學英語教學一般持續兩學期,所以在大一第一學期之時,教師就需要主動利用茶文化所蘊含的和諧、平等、交流等理念,來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4.4 利用茶文化培育學生的自學意識
學生在實用主義心態下來進行英語學習,對此我們無可厚非。但我們的任務便是,使他們的這種自學行為能夠長期的持續下去。為此,教師需要圍繞著職業發展這一主題,引導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傳遞茶文化與自學意識養成之間的關系。當然,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品茶、感悟的習慣。
不難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體現了茶文化所追求的群體交往,也在問題導向下激發了個體自身的感悟和發現能力。
5.1 面對參與度方面的優勢
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合理編組,便在增強那些學生參與度的同時,也在高頻率的小組成員互動中建立起了知識深度理解的基礎。
5.2 面對個性化方面的優勢
伴隨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團隊作為學習的基本單位,就使得內部成員能夠最大化的施展自己的學習優勢,如口語優勢、閱讀優勢、語法優勢和作文寫作優勢等。
5.3 面對自主性方面的優勢
通過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能將這種學習小組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時間和空間領域。隨著目前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也能夠支持起小組成員間學習互動的開展。
本文認為,茶文化所帶來的啟示包括:將英語知識轉換為自身能力、重視教學中的信息交互管理、賞識教育觀下綜合評價學生、建立感悟和體驗式自學形態。具體的應用模式可圍繞著:利用茶文化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利用茶文化疏導學生的學習心態、利用茶文化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利用茶文化培育學生的自學意識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1]白雪.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發展,2010 (12):32-33.
[2]徐靜.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11):46-47.
[3]王曉妍.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78-79.
[4]郭彥芳.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31):22-23.
[5]徐琪.文化與交際能力培養——芻議大學英語教學之轉向[J].教育教學論,2014(1):32-33.
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基于體裁教學法的英美文學讀寫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6SC0018A)
陳星君(1986-),女,四川南充,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美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