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商務英語培訓對茶葉出口企業人才模式創建的意義
張琳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茶葉產品海外貿易市場準入門檻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機會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茶葉出口企業從業者商務英語水平日益受到關注。以商務英語培訓為基礎的企業人才模式創建是當前培訓管理的重點,但是我國茶葉企業普遍受傳統管理模式影響大,企業員工缺乏必要的商務英語嘗試和終身學習理念,企業的語言培訓存在一定問題。高校茶藝專業畢業生往往只具備基礎的語言溝通能力,無法熟練地融入專業知識,進行商業談判,在茶葉出口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建立與行業趨勢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規模的擴大提供綜合應用型人才。本文主要介紹了出口茶葉企業商務英語培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提出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旨在幫助茶葉出口企業培養更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商務英語;茶葉出口企業;企業人才培養;培養模式創立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綜合國力提升,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擴張提供了必要物質保障。早在漢朝時期,茶葉就作為我國邊貿重要商品經由古絲綢之路流向西域,隨著近代茶葉生產技術的完善,我國茶葉出口企業開始逐步實現由原料供應向成品輸出的轉型。茶葉產品出口過程中涉及的市場開拓、貿易談判、產品宣傳等環節,對企業員工的商務英語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當前茶葉企業普遍缺乏兼具茶藝專業知識和商務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從茶葉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國茶葉商品化歷史悠久,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且市場份額相對飽和,海外市場開拓有望成為茶葉企業競爭的主要領域,因此加強跨區域茶文化交流與生產間合作,對打破西方國家茶葉綠色貿易壁壘及商務合作開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1.1 茶葉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必要信息保障,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我國進出口貿易產值逐年上漲,出口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在這一大環境中商務英語的作用日益重要。茶葉是我國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產品文化宣傳不足和綠色貿易壁壘影響,茶葉出口以原材料為主,產品定價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且普遍低于國際均價。高校茶藝專業的普遍開設很大程度提升了從業者對茶文化了解及生產技術,茶葉出口企業開始謀求更大發展,出口貿易向茶葉商品轉型過程中與消費者互動密切,因此兼具商務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受到企業關注。人才儲備不足使企業面對必要對外談判時只能聘請專業翻譯人士或外籍員工,極大的增加了企業成本,同時由于精通商務談判人士對茶文化專業知識了解的局限,翻譯者往往無法準確傳達雙方意思,溝通謬誤造成一定訂單損失。對于小型茶葉出口企業可能因為無法承付相關費用而無法開展海外業務,企業內部人才培養對節約企業成本,提高溝通效率有著重要作用。當前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高度關注使茶葉飲品以其健康屬性受到客戶青睞,我國作為茶文化發源地,茶文化帶來的商品附加價值的挖掘與開發對幫助“中國茶”在世界范圍內站穩腳跟有著積極影響。
1.2 茶葉出口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茶葉是我國傳統特色飲品,海外貿易歷史悠久,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口貿易發展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世界貿易聯系的不斷密切使進口國擁有更多選擇,并在實踐中逐步細化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以歐美國家為首的發達國家技術指標過高,由此形成茶葉貿易技術壁壘,嚴重限制我國茶葉企業發展。企業對國際法認知缺失及商務英語人才匱乏,面對反傾銷、反補貼、貿易救濟等措施時企業疲于應付,對于爭議問題的申訴和協商很難取得成效。其次,茶葉出口企業門檻降低導致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同質性企業增多加劇行業間競爭,由此出現的惡性價格之爭嚴重影響了我國茶葉產品在世界市場的形象。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資源和雄厚資金的大型跨國企業紛紛在國內建廠,沖擊了國內茶葉出口企業,使行業的利潤水平不斷壓縮,影響企業效益。最后,我國從原料出口向成品出口轉型,對出口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除生產技術外,對企業銷售渠道把控、市場宣傳能力及與客戶互動都有了全新要求,可以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業務內容轉變使傳統單一技術人才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及在學習成為企業培訓發展的重點,通過創建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員工與客戶交流能力的提升,使員工了解服務文化內涵。
2.1 企業發展與商務英語人才間關系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國際貿易聯系不斷密切,而二十一世紀企業競爭的實質是人才與信息競爭,企業發展需要不同專業人才支撐,其中外貿進口企業發展與商務英語人才關系最為緊密。我國擁有世界最大的茶樹種植面積和原茶產量,悠久的茶文化及多樣化茶葉種類,為茶葉產品的出口貿易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內保健茶、養生茶等特色茶葉種類的出現吸引大量茶葉愛好者關注。茶葉產業長期以傳統商品自居,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意識,忽視出口企業員工需要具備基本英語溝通能力和跨文化概念,使產品出口過程中過分依賴翻譯,無法與當地經銷商深度溝通,企業海外合作嚴重受限。為我國茶葉出口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及市場競爭力保障,公司必須在發展過程中確保內部人才的成長性,區別商務英語人才與傳統英語人才專業不同,使員工在掌握基本語言知識的同時對商務溝通、談判有一定認識,以專業商務英語知識保證業務的開展。茶葉出口企業溝通能力的上升,有利于企業開展必要的跨國商務合作,通過借鑒當地企業的生產技術標準突破貿易壁壘,轉變原料供應地的固有概念打造特色“中國茶”形象,在人才培養中參考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有針對性進行跨文化知識培訓,確保企業適應市場發展趨勢。
2.2 茶葉企業人才培養模式創建策略
茶葉企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高校培養模式有著明顯區別,培訓對象多為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成年員工,培訓的時間及內容需要參考員工工作內容。因此,茶葉企業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是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展開的,將茶葉出口貿易中可能涉及的商務英語為內容進行培訓課程安排,做到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相聯系。在培訓中通過情境模擬、項目教學等方式,鼓勵員工在情境模擬中交流、解決問題,做到團隊成員間的資源共享,使商務英語培訓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化為應用能力,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成熟項目作為演練對象,在培訓師帶領下以便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相關知識。對于商務英語中專業性較強的部分,企業可以設立專項資金聘請專門老師進行講解,組織員工對核心專業課進行脫產學習,對涉外商務的基礎理論知識,尤其是涉及的商務法的部分鼓勵員工通過相關資質認證并進行物質獎勵。企業內部根據培訓內容設置定期考核標準,將商務英語與企業茶文化相對應,對考核成績不好的員工進行針對性分析,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及員工接受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由企業管理部門牽頭打造再學習氛圍,使員工認識到當前茶葉出口企業發展中商務英語的重要性,調動員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打造出富有企業文化特色的專業商務英語人才。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為出口型外貿企業帶來了全新機遇與挑戰,以茶葉產品為代表的傳統經濟作物出口以原料為主,企業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制度還不健全,缺乏與國際經銷商溝通能力。由上文可知,茶葉出口企業建立相關人才培養制度,需要在企業文化中倡導員工的終身學習意識,借鑒國外優秀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明確培訓體系的基礎上幫助員工提升語言學習的實際運用能力,為應對海外貿易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企業培訓機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企業員工整體文化素質,只有引起出口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高度關注,在能推動國內國際化茶葉企業出現,為傳統經濟作物的商業化發展提供廣闊市場,提高“中國茶”在世界上的地位。茶葉產品出口的順利展開可以有效幫助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海內外宣傳,使世界茶葉愛好者有機會領略到獨特的中國茶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互動中了解不同地區消費者的核心訴求,贏得市場競爭中的主動權。
[1]柳云.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電子商務,2016(10):67-68+96.
[2]賀亞玲.新時期背景下我國農產品外貿企業商務英語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6(12):246-247.
[3]沐衛萍,李莉,范文卿.經濟國際化環境下外向型企業商務英語人才成長路徑探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2):63-66.
[4]楊璘璘.構建依托區域經濟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協同育人模式——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4):189-191.
[5]賈曉萌.實境模擬在企業商務英語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40-45.
[6]李欣欣.從校企合作的角度看企業商務英語培訓創新——以丹東地區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8):49-52.
[7]張寧,索燕京,吳澤華.外貿企業對員工進行商務英語培訓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商貿,2011(30):201-202+211.
[8]賀宇濤,靳惠玲.河北省高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7):96-99.
[9]陳躍.面向出口型中小企業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分析及改革探索[J].商場現代化,2010(19):182-184.
[10]牛衛紅.面向珠三角地區的商務英語培訓課程設置初探——商務英語學習需求問卷調查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189-191.
張 琳(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專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