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芳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色彩心理學在茶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敖芳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包裝設計對于產品的銷售非常重要,在包裝設計當中,色彩的運用又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正確的色彩應用能夠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特別是茶葉這類產品的包裝,對于色彩的搭配更是有著與眾不同的需求,筆者從色彩心理學的暗示作用等方面著手,著重分析色彩心理學在茶葉包裝中的運用技巧等,以引起茶葉包裝設計人員的重視。
色彩心理學;茶包裝;色彩運用
隨著茶文化的推廣,茶葉已經由過去的可有可無,變成目前人們生活當中的一件必需品,而在茶葉的購買過程中,除了對品牌、種類的挑選之外,其包裝的好壞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可以說:任何茶葉在銷售過程都離不開包裝,而茶葉企業在推廣自己的產品時,能否正確的運用包裝來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進而有效的推廣產品,包裝環節也是十分關鍵的,而說到包裝,就離不開色彩的應用,如果不能夠正確的運用色彩,再好的設計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茶葉包裝設計中,色彩的正確應用越來越受到相關人士的重視。
目前,很多茶葉企業都已經認識到產品包裝的重要性,開始著力進行茶葉產品外包裝的色彩設計,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特別是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勝,國內企業也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從產品的外在到內在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說,目前,我國茶葉產品的外包裝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產品外觀上看已經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從經濟發展的情況上來看,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國力匱乏,人民生活水平較低,茶葉產品在國內基本屬于奢侈品,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難以承受茶葉的消費,而在國際市場上,由于國內企業缺乏市場支撐,因而難以形成一定的經濟積累,也沒有相應的人才保障,所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也難以形成競爭力。
盡管近年來人們對茶葉消費有所提高,但總體上講我國的茶葉市場開發起步較晚,發展周期短,在茶葉包裝設計方面人才不足,設計缺乏專業性,除個別高端茶產品外,大部分普通茶葉的包裝設計還十分普通,難以達到激發購買愿望的效果。而一些小型的茶葉企業由于實力較弱,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在包裝上更是不愿意大量投入資金來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包裝設計,因而產品長年保持一幅老面孔,給人一種“古董”感,這是難以吸引大部分消費者特別是新生代年輕消費者的目光的,應當引起重視并加以改進。而在國內茶葉包裝設計的色彩運用上,由于缺乏專業的色彩設計人員,大多數設計在色調的安排上還有著很大的不足,有些甚至帶有很大的隨意性,這是不利于我們的茶葉企業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去進行競爭的。當然,很多茶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其經營重點放在了產品品質提升上,忽略了文化元素理念的實質性融入。
2.1 色彩具有其它元素所無法替代的固有特性
首先,色彩有著性別之分:如粉紅色偏向女性化,而藍色和黑色則偏向男性化,其次,色彩有著年齡之分。如鮮亮的暖色調適合于兒童,而普藍、墨綠等色彩則顯得更加的沉穩,適合于成年人或者是中年人,也是接受送禮最多的一個年齡段的人。從這層意義上講,色彩也是分年齡的。第三,色彩也有著貴賤之分,如高端產品的包裝上,一般色彩上都選用了厚重的黑色或者白色,再加上一些元素的裝點,就會給人一種尊貴的色調,而廉價的商品,例如一些生活必需品,則選用繁雜而強烈的色彩,從而顯得低調而親民,彰顯了自己物美價廉的特性,更加易于被人們所接受。第四:色彩可以左右人的思維,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人在紅色的環境下,會感覺時間過得比實際時間長,而在黃色的環境下,則會覺得比實際的時間短。有人在紅色的房間里呆上很短時間就想出來,而在藍色的房間里則混然不覺,能多呆上一倍的時間,這就是色彩造成了人的思維混亂,可見,色彩的作用是多么巨大。由于色彩心理的存在,也逐漸形成了色彩使用的某些規則。
2.2 色彩對于茶葉商品的外在表現的重要性
茶葉的包裝是茶葉向外部表達自身特質的一種形式,是茶葉的一張臉,是最直接面向客戶的視覺傳達工具。而包裝的色彩則是對這張臉的化妝,是強化包裝效果的重要途徑。在任何情況下,色彩可以脫離包裝而存在,而包裝卻永遠也離不開色彩。色彩在茶葉包裝上的重要性是任何元素所無法替代的。色彩具有最強的視覺沖擊力,人們在接觸到一樣商品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其外部包裝,其次才是圖像,最后才是文字介紹等。正是因為色彩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魔力,往往給人們的思想感覺造成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在茶葉包裝設計中,如果色彩運用正確,就能夠在包裝層面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從而起到促銷的作用。可見,色彩給人的印象是迅速的、深刻的、強烈的、也是持久的,可以說,色彩是茶葉消費者購物時看到的第一件事和忘掉的最后一件事,是強化購物欲望或者打消購物念頭的關鍵要素,是一切感覺和欲望的開端。
2.3 色彩的心理暗示分類分析
包裝色彩的變化對我們的感受有較大的影響,根據人們對色彩的心理暗示作用的長期分析,初步得出了適合于大多數人群的心理暗示規律,在此,可以加以探討,供讀者加以參考。紫色一般而言會給人以高貴、典雅的視覺美感,一般會被用來襯托高檔品或者奢侈品。而粉色大多數情況適用于女性,常見的女性生活用品一般采用粉色的居多,而綠色、棕色常常可以引起人們對大自然的聯想,特別是綠色,可以引起自然和清涼的感覺,大多數情況下被用于環保用品、綠色食品、茶葉類產品的包裝色調;藍色則暗示著干凈、寧靜或是精神上的穩定,常常被用于洗滌品之類的包裝,較適合于成年人。從另一層意義說,綠色象征著希望、生命,藍色展示給我們的是沉靜、清爽,紅色則體現著沉著、穩健。這些色彩的心理暗示作用如此巨大,因而我們在進行茶葉包裝設計的時候也要充分的考慮這些因素。
2.4 色彩還具有民族特性和地方特性,又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對于中國人來講,紅色還有著喜慶的象征,而在一些歐美國家,紅色則是暴力的象征,而白色在我們國家很多地區被認為是悲傷、凄涼,而在歐美則被認為純潔和吉祥,例如新娘的婚紗等,在我們國家黑色被認為是尊貴、嚴肅,而在歐美的一些特定場合,黑色則象征著悲傷。這說明,色彩也有著很大的民族差異性。在我國北方很多人的眼里,紅色還是強烈刺激性的食品、調料的代言人,例如“老干媽”辣椒等食品的包裝中。這些色彩在經過特殊的搭配之后,又會被賦予新的象征,加上一些商品為了強化其特色感,又會外加給某種色彩以新的使命。
通過長期以來人們對色彩的這種從直覺、到經驗、再到主觀聯想,進而又上升到理智判斷的過程中,盡管有一些特殊性,但很大程度上也有著較大的普遍性,而茶葉包裝想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就要最大限度的利用這種普遍性來進行包裝設計,從而達到吸引消費者,激起購物欲望的效果。
隨著當前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活動開展日益成熟,如今對于茶葉產品營銷活動開展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經營效果,其不僅需要充分注重完善茶葉產品自身的包裝元素,同時也要選擇合適的色彩元素和內涵理念,通過系統化融入,從而優化整個茶葉產品包裝設計的理想效果。當然,結合茶葉產品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色彩內涵,也極其關鍵。
3.1 融入消費者需要,創新產品營銷
在茶葉包裝的設計中,從色彩的選擇和運用上,首先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感受,由于在消費行為當中,愉快的感覺往往源自于色彩的安慰性、溫暖性而引起的,而雜亂無章的色彩,在茶葉類產品的購物行為當中,往往會使人感覺到一種心煩意亂的感受,這時,消費行為就會莫名其妙的終止。因此,在茶葉包裝設計上,設計人員應當優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進行色彩的選擇,避免色彩的隨意搭配而造成消費欲望的消減。在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活動開展過程中,其不僅能夠提升整個茶葉產品的觀賞效果,更重要的是其能夠有效引起消費者自身的關注度,進而實現整個茶葉產品的理想營銷效果。
3.2 茶葉包裝適宜選用的色彩
盡管茶類產品對于包裝色調有著非常特殊的要求,但是對于茶葉包裝設計師來說,在設計色彩的選擇上,其實還是有著很大的選擇余地。筆者曾經見到過許多茶葉的包裝設計,盡管從外形上看不一而足,色彩上也是千差萬別,但是,無論是紅色、黃色、白色、綠色、棕色等各類色調的茶品包裝幾乎樣樣都有,但是其視覺感覺也同樣有著較大的差別,有些設計者從產品的特性出發加以設計,從外觀上就直接可以了解產品的品類。
例如一款紅茶產品,其采用了以紅色調為主的方形紙盒外殼,而里面則以一紅色陶瓷茶罐,內裝紅茶茶葉,而方盒內也可以盛放以紅色塑料袋真空包裝的紅茶,這種包裝從外觀到內在都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一種高檔茶葉且品質均一的感覺,很容易引發人們的購買欲望。而另一款普洱茶,則根據普洱茶的色調,設計以棕色、淡綠色為主色調的硬紙盒,內佐以天然麻布的袋裝茶葉,讓人看上去高貴典雅;還有一種設計,則是以金色紙盒為主色調,加上精美的內在包裝,金色的主色調看上去豐富飽滿,給人以一種尊貴的象征,也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能夠得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這些設計者是值得提倡的。
綜上,筆者認為,在茶葉包裝的色彩設計上一般不建議采用引人注目的色彩,而建議選用自然和諧的色彩來進行設計,同時,在設計當中不能簡單的運用自然的色彩來沖淡設計的美感,而應當對自然的色彩加以提升和處理,注入設計者的主觀思想,來強化設計的觀感,提高產品包裝的檔次,進而達到激發消費者購買愿望,提升茶葉銷量的目的。
[1]張文蓮.色彩視覺效應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 2013(6):247-249.
[2]錢里樂.色彩心理學在茶葉包裝中的應用 [J].理論界,2013(18): 179-182.
[3]王鑫.傳統文化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J].思想導刊,2014(5): 32-36.
[4]宋丹.淺析地域文化在信陽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論壇,2014(19):26-33.
[5]趙翔.徽州古民居建筑圖形符號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茶葉,2015(11):82-86.
敖 芳(1984-),女,湖北荊門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