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穗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 400065)
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田穗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 400065)
中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與農學、藝術、教育等領域互融互通,不僅具有豐厚的物質及文化內涵,同時也具有非常積極的精神教導意義。我們不妨提取和凝練傳統茶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教育內涵,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這不僅可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導力、感染力,同時也能夠傳承和創新傳統茶文化的教化作用。
傳統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傳統茶文化充滿魅力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從充滿韻味、美麗動人的茶歌和茶舞到精致考究、姿態各異的茶具茶葉再到充滿古典色彩的茶館、茶樓等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這些內容形成了傳統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而茶文化的核心則是那些深奧且充滿哲理的思想和價值理念,如“修身養性”、“天人合一”、“立德踐履”等,并在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對我們民族的性格和社會風土人情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當今社會是各種意識形態不斷涌現和碰撞的時代,也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作為“三觀”正在形成中的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在思想上出現一些偏差和錯誤。將傳統茶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優秀價值理念與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將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創新性的發展。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快速前行并且新鮮事物不斷涌現的時代。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一些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價值理念洶涌而來,沖擊著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價值判斷,讓我們的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尤其是對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年齡,對各種新生事物充滿好奇,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可以說這個年齡的群體,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但是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對新鮮事物接受較快一方面是一件好事,這能讓他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充滿創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不可避免會摻雜很多消極而錯誤的思想觀念,如奢靡之風、享樂之風、懶散之風等等。這些負面的價值理念長期以往會讓大學生變得消沉且懶惰,失去其本該有的蓬勃朝氣。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十分重要。然而我們從一些大學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教育形式化、教學呆板而單一,授課內容陳舊等等,這就使得這些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游離于主流課程之外,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課程”。這不單造成了很大的教育資源浪費,同時也使德育應有的高度和深度大打折扣,對大學生難以產生積極正面的教育引導作用。
1.1 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的諸多缺陷
當代大學生缺少必要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做人做事上較為自我,過于強調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從年齡上來講,當代的大學生以“95后”群體為主,首先,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里的聚焦對象,無論是父母還是祖父祖母,都把全部的愛給了一個孩子,這也極易讓這些獨生子女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意識,缺少團隊與集體意識。其次,他們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正好是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歷史時期,這一代大學生沒有經歷過他們前輩的貧苦日子,大部分家庭都不愁吃穿,還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富足,也就讓這一代大學生從小就過著理所當然優越的生活。因此,他們很多人缺乏必要的奮斗精神和吃苦耐勞意識。再次,“95”后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良莠不齊的思想涌入國門,私有制的利己主義深深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當這些因素組合到一起后,就讓這批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偏差和缺陷,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少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去考慮事情,而是更多強調自己的感受,以及個人利益。這一偏差就極易讓他們變得更加孤僻與不合群,這對他們的未來有著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1.2 當代大學生在價值理念和人生理想方面的誤區
在這一點上,重點要講的是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的負面作用。近十年來,隨著互聯網在我國廣大家庭中普及,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要改變。比如,他們過去的休閑娛樂以電視為中心,在有了互聯網之后,則以網絡游戲、網絡論壇為中心,這就讓他們接觸到了大量新鮮的資訊和價值觀念。尤其是近五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牢牢占據了人們的休閑時間和碎片時間。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讓很多來自西方的文化內容快速涌入,如一些美劇、英劇以及好萊塢電影等,這些內容固然有其優秀的一面,但也不乏一些消沉的內容,如色情、暴力、享樂等,這些負面的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另外移動互聯開放、自由的特點,也讓很多人可以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表各種言論,其中一些錯誤且具有煽動性的言論,對那些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極具迷惑性,因此對我們國家的制度、社會發展等方面產生一些錯誤的判斷。
1.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與成效亟待提升
首先,很多大學尚未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主流課程和整體計劃中,究其原因,更多的還是這些學校心存一些功利心理。從現實中能夠看到,隨著“80后”和“90后”開始步入社會,當時的人口生育高峰期已經轉化成了現在的就業高峰期,這就讓社會的就業競爭驟然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因此很多高校便把大學生就業擺在頭等地位,不遺余力地去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也要看到,對這方面的投入過大,就勢必會導致高校無法把足夠的精力和教育資源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上來,這也就加劇了高校重專業發展輕道德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內涵寬廣且厚重,具有十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具有很好的思想教育意義。首先,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在其發展歷史中,與其它諸多領域相互交融,如舞蹈、歌曲、建筑、環境、自然、農業等,產生了非常優美且深遠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影響,如各式各樣的茶具、優美動聽的茶歌以及婀娜多姿的茶舞等。其次,傳統茶文化所蘊含的禮與尊重、內外兼修、清心寡欲等文化因子在現代社會仍具有思想教育價值。
我國傳統茶文化盡管以“傳統”二字冠之,但是它并不是一個自閉的文化體系,反而是呈現出開放與兼容并包的態度。茶文化從產生到現在,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并一直處于發展之中,不斷吸收不同優秀的思想和文化內涵,譬如說道教所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等,正是在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下,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傳統茶文化的形態。大體上來講,我國茶文化的思想價值內涵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另一個是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2.1 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中個人品質的修養
這一方面的思想和價值理念來源主要是儒家思想文化,具體而言就是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養性”和“重德”。由于茶具有天然而質樸的特質,因此我國的茶人往往用茶性來代表人性。其實,茶的自然特質也非常符合其“飲中君子”的稱號,無論是茶湯的色澤,還是入口后的甘甜,以及醒腦明心的特點,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君子般的風度,使飲者忘掉內心的疲憊,丟掉凡世的煩惱,達到一種超脫淡然、優雅平和的思想高度。可以說,千百年來茶的這些品德一直在滲透和影響著我國飲茶者的心態和價值觀念,讓人們的價值理念更加積極高尚。
2.2 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中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思想
傳統茶文化可以讓飲茶者更加注重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一言一行。著名茶學經典《茶經》就強調,茶人要做到“精行儉德”,簡而言之,就是說茶人要努力讓自己的品德、言行和茶德保持一致。唐宋之后,我國的廣大茶人以及文人墨客,將《茶經》的這一主張繼續發揚光大,并與儒家處理人際關系理念中的隱忍、謙和、仁義等思想相結合,發展出一種以“廉美和靜”為主要內容的茶德精神,以此來督促和鞭策自己的品行更加高尚和優秀。
3.1 因地制宜,將傳統茶文化的豐富形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發揮好傳統茶文化形態多樣的特點,以此來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國地域遼闊,且民族眾多,每個地區以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因此茶文化在不同的地區也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譬如說云南少數民族的優美別致的敬茶舞和茶歌,南方客家人的采茶戲、江浙地區的傳統茶道等等。可以說,這些不同的茶文化形態一方面有著很好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思想教化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能夠吸引人去主動觀賞和學習。對于此,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妨將其外化的形態加以總結,將其融入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3.2 學以致用,將傳統茶文化深刻內涵特征與專業結合起來
在傳統茶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能“一刀切”,簡單粗暴地一合了之,而是要做到學以致用,有針對性地將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的專業進行有機融合。譬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可以對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等優秀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和挖掘,把其中蘊含的“修身養性”等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這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能通過茶文化這一載體,加深學生對道德品質重要性的認可和內涵的理解。除此以外,像一些茶歌、茶舞的內容,可以有針對性地融入到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既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也可以讓大學生專業技能和知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專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3.3 相輔相成,在高校開設茶道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日本的高校均開設有茶道課程,這對傳承傳統文化和“修心”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借鑒其做法,在大學開設茶道的選修課程或設立茶文化的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修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毋庸諱言,現有的大學思想政治教材盡管多次修訂,但內容依舊未能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理論內容較多,生活相關聯的較少;教學形式老套而單一,這就讓學生們學習起來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德育難以做到“入腦入心”。因此,就不妨在保持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輔之以相對應的茶文化的內容與形式,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學有所知、學有所用的目的。
[1]張學連.淺談茶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開展[J].科技文匯,2009(5):58-58.
[2]任玲艷.高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及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7):111-113.
[3]楊玉榮.淺議儒家道德修養觀與大學生道德修養[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104-105.
[4]蘇巧雯.談茶文化在校園的育人功能[J].廣東茶葉,2007(3):13-15.
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5SKS034);重慶市統籌城鄉教師教育研究中心2016招標課題(項目編號:JDZB201603);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科研課題(項目編號:KY201525B)。
田 穗(1981-),女,重慶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