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黃淮學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
論在外語教學中茶文化的運用及母語原則的控制
張倩
(黃淮學院,河南駐馬店 463000)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當代外語教學中,茶文化的運用,能夠拓展課堂教學外延,提高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以文化教學帶動外語教學,這樣才能夠是外語教學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母語原則的控制和運用,在外語輸入時,要強化學生的母語意識,結合人們對語言、文化以及交際的習慣,教會學生正確運用外語應用技巧,本文對此進行了幾點具體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外語教學;茶文化;母語原則;控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國語言文化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對文化、語言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我國教育領域對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很高,其中文化教育的融入,以及母語原則的運用非常重要。合理融入中國茶文化,強化母語運用原則是非常必要的。
語言是文化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說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大學的英語語言的教學中,老師不能夠單單的給學生講解一些單詞以及句式,或者是語法,因為這些如果不再一個特定的情況之下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的,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作為一個背景來進行語言的學習,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所以這個文化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英國引入茶文化至今,中英兩國的茶文化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別,這也促使在英語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將茶文化融入其中,能夠有效的解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以中英兩國茶文化作為交流的紐帶,能夠保證學生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以茶文化作為背景,更好的掌握延伸詞匯的用法和含義。比如:學習綠茶一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直譯或翻譯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對其內容進行理解,并掌握英語中詞語的表達方式。而在學習紅茶一詞時,其英語翻譯為black tea,學生首先可能對這種翻譯方式感到奇怪,但在了解了中西方對于顏色的使用以及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后,就很容易理解這種翻譯方式了。由于中國人對紅色比較敏感,認為紅色是比較喜慶的顏色,所以在許多歡快的場合中,都喜歡利用紅色作為主要色調。而在西方的文化中,紅色與血的顏色相似,這種顏色代表的是不吉利、邪惡,因此在對紅茶進行翻譯時,將原有的顏色red替換成了black,這也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之一。正是這種文化的差異,才讓學生學習英語課程變得更加艱難。由此可見,為了保證達到預期的英語教學效果,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點,以此為基礎,消除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障礙。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不同英語知識之前,由于學生先掌握的是漢語知識,并對漢語的使用規則和表達技巧有了固有的看法,所以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之前,需要先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框架,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才能更好的學習英語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對英語知識進行講解的環節中,需要潛移默化的使用英語進行語言的說明,讓學生在特定語境的影響下,逐步掌握英語的表達技巧,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應讓學生反復練習基礎的語法和正確的讀音,為日后學習深層次、高難度的英語知識奠定基礎。
外語知識的講解與漢語的母語文化有所差異,由于外語的表達和敘述并沒有漢語復雜,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事先掌握英語語法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并按照教師的指導和教學模式來學習正確的詞匯使用方法,就能夠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與漢語的表達技巧相同,英語也需要在其母語的原則上進行學習,這也是現代英語課程講解的主要策略和方法。
2.1 教學大綱的定位
想要保證學生的雙語能力同時過關,需要學生在掌握母語文化的基礎上,能夠有效的接受外來語的使用方法和表達技巧,并對外語的母語文化更仔細的進行學習。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特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按照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并保證在特定場合中使用固定的交際語言進行交流,以免在交談的過程中出現理解歧義的情況。教師應有效的區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特點,為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教師可以以中西方茶文化作為代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降低對語言使用的困難。
跨文化教學是教學大綱的難點,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保證學生完成英語的學習任務。教學環境以時間和地點兩個因素為主,因此,教師需要有效的規劃教學時間,并合理的選擇教學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用途,是保證在不同社會、地位、場合、職業以及交往場所中正常的進行交流。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詞匯表、語法、語言的表達方法和技巧等,才能進一步滿足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
2.2 教材內容的選編
教師所選擇的教材要以英語相關語言環境以及文化環境為基礎,在滿足教學需求和學生能力范圍的前提下,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為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英語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教師可以適當的為學生引用西方的精華文學作品,讓學生多多掌握西方的風俗習慣以及文化特點,并以母語文化為基礎,了解西方的口語表達技巧。教材的選取需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特點,在保證學生能夠對中西方文化充分理解和結合的同時,教材的選擇應保證能夠有階段性的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外語教材的選取,既要展現中方文化的特點,又要突出西方的文化習俗,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有助于學生學習西方英語知識。
2.3 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文化教學課程之前,需要遵循以下兩點原則:第一,教材的選取應具有實用性原則;第二,教材的選取應由易變難,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相關知識的內容講解以及傳授,需要教師秉承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的以西方文化為背景,向學生講解英語知識。與此同時,采取注解法、融合法、實踐法、比較法等知識的傳授方法,能夠確保學生在母語的基礎上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并對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看法。為保證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教師還應尊重西方的文化特點,讓結合以后的中西方文化帶動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知識。
2.4 教師文化素質的培養
應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英語進行知識的講解,并用英語講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特點,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語境,確保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英語文化的影響。學校還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對中國文化進行宣傳和弘揚的過程中,能夠尊重西方的文化特點,具有博大的胸襟和高度的智慧,讓學生以平和的態度接受西方的文化。教師還應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教學能力,通過自學或參加培訓課程,掌握更為系統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英語課程的教學任務變得更加輕松,并保證學生能夠接受正規的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保證教師具有“會通中西”的教學能力,需要不斷引進西方先進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思想,讓教師能夠具有“以求超勝,必先會通”的道教思想,虛心接受西方的文化特點,并能夠有效的結合中方優秀的文化,讓英語教學課程變得更為完整。教師個人能力的提升,也是展現綜合素質的一種方式,既能保證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又能為學生做一個良好的榜樣形象,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有動力。
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茶文化價值,在實際的教學中合理融入茶文化,并落實母語原則,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我國外語教學外延,全面提升外語教學質量,為社會以及國家培養更多的外語人才,同時實現對中國茶文化的傳承發展。另外,不能夠拋棄母語原則,整合茶文化與母語原則的相關內容,保障外語教學有效性。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外語教育的整體發展有所助力。
[1]范琪.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例探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J].大學教育.2015(6):12-14.
[2]羅志祥,何琳玲.議探究式文化教學在地方高校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5):5-8.
[3]武彬彬.大學英語理論教學與文化探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3(3):23-25.
張 倩(1983-),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