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士濤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連云港 222006)
茶文化傳播在大學生人文素養塑造中的作用
滕士濤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連云港 222006)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茶為載體,同時融合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在中國,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途徑。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如何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成為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而隨著茶文化的逐漸傳播,高校逐漸認識到了其蘊含的人文價值,因此本文以茶文化的傳播為出發點,對茶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養塑造中的作用以及學校促進茶文化傳播的相關措施進行探究。
茶文化傳播;大學生;人文培養;作用
大學生是國家振興與發展的希望,對高校教育而言,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是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精髓,并在制茶、烹茶、品茶中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情懷,因此,以茶文化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塑造,無論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對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大學生,雖然能夠利用互聯網迅速地獲取海量知識,但是他們對于茶文化的了解卻不夠深入,甚至對于茶文化的傳播存在著一定的偏見,因此,高校應該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茶文化學習與教育,以促進大學生人文思想的塑造。
1.1 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指人們在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形式,其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學、茶故事、茶藝等。古代中國對于茶葉的最初認識是“解百毒”,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茶葉的關注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藥用功能,并延伸出了文化意味,例如茶葉的形狀、茶湯的顏色以及煮茶的味道能夠給人帶來視覺和嗅覺上美好的體驗。當然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對人的品行的塑造。
1.2 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我國茶文化記載由來已久,但是真正將茶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確定下來的是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這部作品對于茶禮、茶道以及制茶工藝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后世的茶文化形成與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世界具有巨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而茶文化也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傳播到海外,如日本就是在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下,結合民族的傳統文化形成了茶道。此外,隨著世界貿易往來的頻繁,中國茶葉也逐漸傳播到了歐洲,并在貴族中形成了飲茶的風尚。
2.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弘揚民族文化
習慣于現代生活的大學生樂于接受新事物,對于現代文化有著天生的敏感度,可以對雀巢咖啡、可口可樂等飲品的品牌發展歷程耳熟能詳,甚至對日本的茶道頗有研究,卻對于我國名茶如鐵觀音、碧螺春、西湖龍井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面對這些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茶文化教育,讓他們能夠深入地了解中國茶葉所形成的燦爛文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重要意義。
2.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審美情趣
飲茶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美的過程,在中國茶禮中,飲茶需要一個優雅、清境的環境,在泡茶過程中則需要溫杯、置茶、醒茶、沖泡、聞茶、奉茶、品茶等一系列過程。此外在茶湯的顏色和茶具的選擇上也頗具藝術氣息,如綠茶需用青花瓷的白釉襯托,紅茶、烏龍茶可以用紫砂壺來沖泡。而在這樣的藝術氛圍的熏陶下,大學生不僅可以得到心靈的寧靜,更能夠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
2.3 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展人文視野
當今社會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素質的高低又通過其知識視野加以反映。前面已經提過,我國的茶文化包含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每一個傳統名茶背后都有一個傳說或故事,而每一種名茶的出現也都與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緊密相連;此外,在我國古詩詞中,有許多關于茶文化的詩句,如“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等。
2.4 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認識
價值觀是我們對于事物的衡量與評價。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拜金主義、金錢至上、個人主義等不良的社會思潮通過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在人生規劃中陷入了迷茫。茶文化的內容不僅解決了個人修養問題,更包含了如何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問題,因此高校在德育教育中滲透茶文化,讓學生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社會以及個人心理的變化,并將茶德與個人的品德修養相結合,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5 有利于增加學生的人生感悟,實現人格升華
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面對市場千變萬化的需求,大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呢?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才能夠積極應對人生中的挫折呢?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茶文化的學習中尋找答案,茶文化強調的是和諧,即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自己的和諧。
2.6 有利于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
高校的校園生活通常比較自由,而這也就為那些自律性差的學生提供了放縱的空間,調查顯示,熬夜、飲食不規律,甚至吸煙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正逐漸侵蝕著大學生的身體健康,這種缺乏自律的生活習慣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高校通過茶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大學生在飲茶中調節身體機能,緩解精神壓力,并在茶道的嚴謹中增強約束自我的自覺性,進而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校園文化的營造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3.1 在課程設置中增加茶文化內容
課程的設置不僅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茶文化傳播,更能夠提升學生對茶文化的評價,因此高校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增加選修課程,或者利用茶藝專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學生在茶文化課程中不僅能夠對中國名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還能夠系統地學習茶葉的種植、生產、深加工以及茶葉的功能。并在教師的演示中擴大知識視野,進而體會中國茶道中所蘊含的藝術與哲學。
3.2 利用多種渠道,加強茶文化傳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茶文化的傳播方式也更加便捷,高校在利用茶文化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塑造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圖書館設置專門的茶文化區,為喜歡茶文化,或者希望了解茶文化的學生提供專門的空間;在學校的主頁中,增加茶文化宣傳內容,以提高茶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利用社交媒體制作茶文化推薦內容,如建立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內容推介,提高茶文化的宣傳力度。
3.3 重視茶文化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高校在傳播茶文化的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提供不同的文化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中西方茶文化的對比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從茶葉品牌的創建與保護的角度對中國茶文化的傳播進行論述。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茶文化與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進而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接受程度。
3.4 積極組織茶文化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宣傳茶文化的主要形式,在高校教師可以鼓勵對茶文化有興趣的學生組建茶藝社團,并通過定期的社團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利用學院或者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茶藝比賽,讓學生將學到的茶藝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以增強其對茶文化的感悟。
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茶文化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飲茶不僅能夠從養生的角度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從思想方面對方大學生進行改造。基于此,高校在德育教育中應該積極探索專業教學與茶文化相結合的途徑,并利用設置課程、組織實踐等方式,讓大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并茶文化的熏陶中逐漸提高人文素養。
[1]董康成,李成.淺析茶文化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關系分析[J].福建茶葉,2016,02:170-171.
[2]趙春輝,張靜.茶文化傳播與大學生人文道德素養[J].福建茶葉, 2016,02:204-205.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項目編號D20160147);2015-2016年度連云港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德樹人——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 (項目編號16LKT02);
滕士濤(1959-),男,江蘇連云港人,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副研究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