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娜,佟 磊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4)
管窺英語教學設計中的茶文化資源
王文娜,佟 磊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4)
茶作為東方中國文化底蘊的代表,一直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將茶文化的資源應用于英語教學設計中,對于學生的學習理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英語課程中的思想內涵與中國的茶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謀而合,因此,將二者的共性集合起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本文以茶文化和英語教學中的共性為切入口,深入探討英語教學設計中的茶文化資源,意在幫助學生形成雄厚的文化積淀與英語水平。
英語;教學設計;茶文化
1.1 都需要凝神靜氣、細細品酌
中國的飲茶之道貴在“品”,不僅是品味茶的品質的優劣,更是讓心靈沉積修養的重要體現。古人在喝茶時,往往擇一壺好茶,選一清幽之所,與山林草木融為一體,席地而坐,呈現詩情畫意之感,因而使得內心與萬物合一,尋求身心上的滿足。所以古人飲茶,更在于講求意境,以此達到修身養性、凝神靜氣的效果。而英語作為現代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外語,其學習壓力可見一斑。很多學生每天刻苦練習口語、大量做題,其英語學習效果依舊不甚明顯。這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心態沒有擺正,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如同中國的飲茶之道一樣,都需要凝神靜氣、細細品酌。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把自己融入進去,帶著探究的眼光,了解英語的發展歷程、語言表達,需要內心與英語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中加入茶文化,讓學生在安靜的氛圍中細細感受英語的語言魅力,讓學生心態變得平和安靜,這樣才有助于學生凝神靜氣的進行英語學習。
1.2 都是友好交流的人際手段
古人以茶代酒,作為待客之道,以茶會友,在推杯換盞之間聯絡感情。古人喝茶聊天,茶喝越久,品味越濃烈,與客人的情感聯系愈加濃厚。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在于與外國友人進行友好的交談,中國更好地與國際化接軌。所以茶文化與英語教學而言,都是友好交流的人際手段,都是幫助自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保障,對于學生的影響深遠而巨大,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滲透到骨髓中。同時茶文化中的與人攀談、欣賞他人的態度,正是學生應該廣泛學習的對象,也是英語教學設計中所必須要具備的優良品質。英語學習,作為語言的表象,同時也是欣賞他人、尊重他人本土文化的重要表現,以語言溝通為橋梁達到整個的異域民族文化的認知。
2.1 以預習為引導,提前布置預習作業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設計時,以引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自我感知中學習。比如可以讓學生提前尋找參考資料了解我國的茶文化,學生所在的家鄉的茶文化等,讓學生用英語書寫來具體介紹,在課堂時由學生自己主動展示用英語介紹,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還能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通過練習英語,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的傳統茶文化,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國際化相接軌。教師注意引導鼓勵學生,除了采用書寫表達的形式外,還可以利用教師的多媒體進行演示,以期其他同學的理解。
2.2 以學習為目的,借助多媒體教學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為了更好地呈現英語與茶文化的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還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不同于學生的演示過程,教師的準備工作必須更加充分完善,包括我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生長和發展過程等等,以及相關的英語表述的具體形式,進一步協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容并加以深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以英語語言來學習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宏觀理解。
2.3 以鼓勵為手段,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在學生進行口語表達階段,教師不要急于指出其英語語法錯誤,而應尊重學生,讓學生主動展示發揮。在學生表達后,教師不要吝嗇優美的語言對學生加以贊許,尤其是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其站起來勇于發言就是最大的進步。因此教師應多采取鼓勵積極的語言,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也應寬容以待,比如“整體很好,就是虛擬語氣句式時態用錯了,表示與過去事實相反的情形時,主句應用should+have done形式,if從句應用had done,從句的時態要比主句的時態靠前”,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在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引導,從而有效得滿足了學生心理,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狀態,以至于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3.1 全面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情形
目前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僅止于考試要求,而不是從自己本身的興趣出發,因而使得教學的開展出現很多不便因素。上文中提到,我國的茶文化資源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是非常契合的,不只在于其內在品質需求,還在于長遠發展的追求。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對所執教的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個準確的認知,這樣在實際講述時,在與我國傳統茶文化結合時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目的性。
3.2 在教學設計時注意茶文化的應用
教學設計的最終作用在于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在英語教學設計中應用茶文化,也是旨在幫助學生從熟悉的本土文化入手,進而了解英語表現手法以及表達形式。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新和趣”為主要內容,比如可以從學生平時的生活習慣入手,調查學生是否有喝茶習慣,家里人是否有喝茶愛好,平時都喝什么茶,對茶葉的種類和品質了解多少等等,從學生已知層面出發,在開展英語教學內容就相對而言容易了。以此形式還有助于緩解學生長期學習英語所出現的疲勞感。總之,教學設計的環節應用時以學生的學習偏好為導向,常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引導學生親自喝茶作為實際體驗
空有紙上談兵的理論自然不足為學生認可,教師在講解茶文化時,可以引導學生回家親自品茗,感受個中滋味。不同茶的品質不同,其味道也不同。品茗的心境不同,則品嘗的結果也不同。這就是茶帶給人類的舌尖的饕餮盛宴,讓學生在品茶中感悟學習英語的美好,引導學生通過品茶行為學習英語,通過賞茶品質練習英語,以喝茶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平和,同時這也是作為人立足于社會中的真正心理需求。
茶文化的精髓已經深入貫徹到中國的脊髓之中,伴隨著中國人的成長與見證,是國人的驕傲,是思想的凝結,是文化的底蘊,因而將其納入英語教學的設計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有效地將傳統茶文化發揚光大。其流傳與延續需要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來接任,以其獨有的朝氣與陽光成為茶文化的品牌代言人,成為茶文化資源整合的積淀者,從而為中國的發展持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1]付小秋,張紅玲.綜合英語課程的跨文化教學設計與實施[J].外語界,2017,(01):89-95.
[2]鄭麗娜.淺談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幾點教學設計[J].亞太教育,2016,(25):62+39.
[3]王碩.跨文化交際框架下的英語專業泛讀教學設計[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3):191-192.
[4]閆潔.英語教學設計中的茶文化資源[J].福建茶葉,2016,(05):286-287.
[5]裴榮榮,姚寶梁.基于“文化五要素”的小學英語文化教學設計[J].課程教學研究,2015,(01):51-55.
[6]朱姝.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基于雪莉·希思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J].民族教育研究,2014,(04):108-111.
[7]黃建華.跨文化視角下的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2,(10):114-115.
王文娜(1982-),女,河北秦皇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佟 磊(1981-),男,河北秦皇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