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頻,李 曉
(1.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系,河北保定;2.河北金融學院信息技術中心,河北保定)
茶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問題的研究
吳娟頻1,李 曉2
(1.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系,河北保定;2.河北金融學院信息技術中心,河北保定)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幾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對于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后備力量,其素質教育水平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進程中,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專業素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對茶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基于茶文化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可行策略,旨在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迎合時代對于大學生的發展要求。
茶文化;大學生;素質教育;策略
茶,一種微苦回甘的飲品,幾片樹葉的故事,卻是中國先人為我國的飲食文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歷經千年的流轉,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們通過飲茶養生保健,通過品茶感悟歷史的精華。素質教育理念已經被廣泛的引入到各學段的學校教育活動中,成為重要的教學指導理念,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也是教學改革以及現代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要求,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進程中,對于推動高校的素質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讓大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以及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影響大學生的思維導向和行為習慣,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
1.1 茶文化之美
茶文化體現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為人們展現了其獨特的內涵之美與行為之美,人們通過聞茶、觀茶、品茶、鑒茶為生活添加了更為生動的生活內容,能夠在茶文化中體會到悠閑自得的自然之美,能夠在精神放松、緩解疲勞之后體會到茶文化的舒適之美,能夠在愉悅的精神氛圍中體會茶文化的意境之美。人們在茶文化之美的熏陶之下,不斷的培養提升個人的文化審美品位和氣質。
1.2 茶文化的哲學思想
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強調儒家哲學的中庸之道,同時尊重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觀念,形成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和諧思想精髓,茶文化的平和舒適,契合了儒家怡然自樂的和諧意境,而與茶的交流,與自然的交流又迎合了道家崇尚自然之美的真諦。
1.3 茶文化與個人素質修養之間的關系
通過在茶文化中對于自然之美、舒適之美以及意境之美的體驗,同時體會到茶文化中的哲學內涵,使品茶者能夠在品茶中實現陶冶情操,形成自我修養不斷提高,人們能夠通過烹茶、飲茶、品茶來提升個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重視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交流,實現個人素質修養的提高。
2.1 大學生缺乏正確的生活及人生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以往的社會制度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弊端,隨著青少年成長為大學生而逐漸凸顯出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前的大學生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機會有限,而在家庭生活氛圍之中,很多學生缺少與同齡人之間的溝通,使得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缺乏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很多學生都存在自我意識封閉較強的現象,會在網絡上尋找精神的慰藉,而與同學之間卻缺少交流。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溺愛,使學生較強的自我意識,在遇到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時,不會換位思考,積極解決問題,而陷入思想極端的誤區。缺乏正確的生活觀念和人生觀念,遇到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挫折時,缺少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奮進的動力,缺少對于道德和法律底線的認知,容易對大學生的未來生活造成重要的影響。
2.2 大學生普遍存在功利意識過重的現象
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之后,普遍存在個人事業成功、生活品質提高的向往,期望通過個人的努力積累經濟基礎,改善個人以及家庭的生活,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同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學生在受到社會經濟的熏染和誘惑之下,產生過強的功利意識。由于學生的家庭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不可能為學生提供一致的生活基礎,而有些學生在面對物質的誘惑以及個人享樂主義的侵蝕時,會產生嚴重的攀比和拜金心理,沒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容易出現不良的社會生活行為,不良的“校園貸”現象,女大學生被包養,甚至部分學生會出現賣淫、倒賣毒品等不法行為,這些現象的出現,無不反映出大學生心目中存在的功利意識過重的現象,影響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升和人生發展。
2.3 素質教育目標不明確
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無論從學生的角度而言,還是從學校的角度而言,都存在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在進入學校的學習生活時,期望通過努力實現個人專業技能的提升,為未來的就業積累扎實的專業基礎,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而卻忽視了對于個人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從學校的角度而言,學校也將專業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環節,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由于大學的教育多為開放式的教育過程,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雖然也提倡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和教育過程,造成素質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
3.1 舉辦茶文化學習講座
高等教育學校會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來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學校也可以將茶文化講座作為學校傳統文化講座的重要內容,來對茶文化進行宣傳和傳播,使更多的大學生能夠通過講座來了解茶文化,了解與茶有關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校園門戶網站等形式進行茶文化活動的宣傳,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產生對茶文化了解和學習的興趣,便于相關活動的開展和進行,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關于茶文化交流的機會。
3.2 設置茶文化課程為公選課程
將茶文化納入到大學的公共課程教學體系中,是將茶文化在大學生中傳播的重要方式,大學生可以通過茶文化課程的學習,對于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茶的生產經營、包括茶的種類及養生功效、包括茶的烹制和飲用禮法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了解,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茶文化的生生不息,與其存在的豐富人文內涵有必然的聯系,能夠通過茶文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其所體現的人文理念有深入的認識,并對其個人的身心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高校在進行這一策略的實施時,需要加強授課內容的專業性,聘請專業的茶葉行業人士來進行課程的講授,使學生能夠在專業的視角下來了解茶文化、學習茶文化,缺少專業素養的課程反而容易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認為學習該課程意義不大,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3.3 構建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
高校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重視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發揮傳統文化對于人思想和思維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念和道德理念的形成,能夠通過學校教學內容的學習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同時能夠具備未來就業和生活所必須的個人素質修養。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體系,能夠讓大學生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體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發展,為現代社會以及社會民眾所積累和遺留的寶貴精神財富,會是大學生未來發展以及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時通過文化教育體系的形成,使更多的教師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使更多的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學習,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形成平等友善的人際交往氛圍,形成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學習氛圍,形成舒適自然的校園生活氛圍,促進大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
茶在被人們的使用過程中,賦予了太多的實用意義和人文概念,茶文化逐漸形成和不斷發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將茶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過程中,有助于現代社會對于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同時促進了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進而提升了高等教育素質教育的水平。
[1]豐春光.淺談茶文化與大學生素質教育[J].福建茶葉,2016,38(10): 252-253.
[2]張玥娟.基于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建設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108-110.
[3]趙宇昕.以“茶”為載體,探索農業院校大學生素質培養[J].科教文匯,2015,(19):44-45.
吳娟頻(1982-),女,河北衡水人,河北金融學院金融系團總支書記,講師,科研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創業教育。李 曉(1983-),男,河北安國人,河北金融學院信息技術中心,工程師,科研方向,教育技術和網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