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西京學院外語系,陜西西安 710123)
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李晶晶
(西京學院外語系,陜西西安 710123)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系統,語言承載著文化,文化需要用語言去表達。中國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對中華民族、對世界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當前時代,國際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文化正在通過各種方式在世界各國傳播,我們對文化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我國的英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必然涉及跨文化的部分。因此,在我國英語教學當中,文化滲透促進教學是必然趨勢。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跨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茶文化;英語教學;差異;策略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承載形式,學習某種語言與了解該語言背后的文化是分不開的。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以使學生掌握流暢的英語交際能力為基本目標。但是通過這些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也許在英語考試當中獲得高分,但是在英語交流中仍然存在各種障礙。許多研究者提出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才是當前我國英語教學的基本切入口。在大學的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仍然停留在初中、高中階段,即使能夠在英語考試中獲取較好的成績,但是在與外教、留學生進行實際交流時,仍然感覺自己像是“門外漢”。導致出現這種狀況的因素有很多種,從根本上,還是英語教學上的問題。為此,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研究者在不斷探求新的教育思路。擺脫了初中、高中時期的語法、結構教學的教學模式,將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訓練放在首位,將學生對英語語段的理解能力、運用英語進行流暢交流的能力,加入了重要教育目標當中。要想實現這些教育目標,就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英語是一種典型的西方語言,因此,在教學當中,必須要引導學生多關注西方文化。
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重要結合點,從茶文化的角度著手,讓學生初步了解中西方人思維的差異,會為語言學習打下有利基礎。學生了解中西方人思維差異之后,再多加練習,掌握了西方人說英語時的思維方式,能夠為學生學習英語語法、了解英語語段含義提供幫助。從目前情況來看,英語文化教學的思想已經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是有許多高校并沒有完全重視,只是在等實用性更強的教育方法的誕生。這種思想是十分被動的,從哲學上來講,意識是第一性的,各個高校要想切實提升自身的英語教學水平,首先就要轉變觀念,引導學校師生真正關注英語文化教學。然后從學校自身的實際條件出發,創建出適用于自身的英語文化教學模式。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以茶文化為切入口,必然會幫助學生增加對英語語言的理解,提升學生英語實際交流能力。
2.1 品茶、飲茶方式上的差異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來說,都是該國家歷史長期發展的積淀。在國家文化當中,包含了該國家某個時期的社會背景、該國家民族人民的思維方式及信仰。對于英語文化教學來講,對文化形式的了解,主要目的就是尋求該國家民眾的思維方式,以及整個民族的生活形式和基本信仰。在茶文化上,中國人飲茶的方式十分講究,大致分為兩種:混飲和清飲。混飲就是飲茶者根據個人口味愛好,在茶水中加入糖、奶等食材,混合飲用。這種混飲的方式在唐朝十分流行,到了現代,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仍然盛行。清飲,就是不用加任何其他的食材,直接運用開水沖泡茶葉即可。這種飲茶的方式十分普遍。中國人飲茶,除了重視茶的品味之外,還重視茶的品性。因為,在中國人看來,茶是一種清淡、風骨的表現。與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中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
中國人飲茶大多為綠茶,英國人則偏愛紅茶。首先,因為英國的地理條件、氣候特征等,適合種植紅茶;其次,是因為英國人口味,喜愛喝味道濃郁的飲品。從英國的飲茶方式來看,與中國人的飲茶方式有較大的差別。英國人除了喜歡在茶中加入糖和奶之外,還會茶中加入胡椒、黃油等食材,使得紅茶的味道更加符合個人口味。英國人飲茶的形式十分隨意,不會有復雜的禮儀,以自由隨性為主。從英國人的社會基本行為方式來看,這與英國人隨性、自由、熱情的性格相似。除此之外,英國人還習慣將茶葉做成小茶包,可以隨時隨地沖泡飲用。這與西方人快節奏的生活有關,也與它們自由隨性的性情有關。
2.2 飲茶禮儀上的差異
在中國,人們對于飲茶的時間并沒有固定的要求。有客人來,會用茶來待客,沒有客人時,自己也可以品茶。飲茶已經漸漸成為中國人生活習慣中的一部分,也成為中國人眼中“品味”的代名詞。在英國,對于飲茶有固定的時間,早起時,會飲一杯紅茶,提神醒腦。然后在上午和下午都設有專門飲茶的時間,甚至在每周的固定時間,都設置茶會等。這也是西方人對于時間概念十分清晰的體現。
2.3 茶道精神上的差異
中國茶道不僅是中國人行為習慣的體現,同時也是中國人思想性情,以及思維方式的重要表現。中國人將茶看作是高雅的、有著清淡性情的代表,表達了中國人追求平淡、內心寧靜的精神。從英國的茶文化當中,我國看到了英國民眾對自由隨性生活的熱愛,是一種典型的西方思維方式。英國人并不刻意追求飲茶的形式,將飲茶看作是個人生活的調劑以及社交的一大主題,但是他們固定的飲茶時間,展現出了他們對于時間的嚴格把控。
我們通過對英語文化教學產生的效果進行分析發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增加文化教學的內容,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英語語法習慣,在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時,學生要學習運用英國人的思維來表達。這就是英語文化教學提升學生第二語言交流能力的重要目標。教育本身就是與文化分不開的,通過文化的學習,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對于我國現代教育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啟示。以下深入分析如何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滲透茶文化。
3.1 引導學生閱讀英國茶文化相關文獻
閱讀西方茶文化文獻是引導學生接觸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切入口。讓學生感受到東西方國家的文化素養。使得學生通過西方文化,從而喜愛英語學習。將英語看作是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工具。因此,在英語閱讀理解中加入西方茶文化的介紹,不僅讓學生感受西方茶文化的魅力,還能讓學生提升自我的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加深對學生英語水平的了解,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具備了英語原文閱讀的能力,老師就要盡可能為其提供英語閱讀原文。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英漢互譯的版本。讓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的同時,提升英語語感。在一些經典的英國文學作品當中,都或多或少地展現出了英國茶文化,教師要多閱讀英國文學作品,給學生做出有益的推薦,老師或帶領學生閱讀英國文學著作中的茶文化部分,定期舉辦讀書報告活動,學生之間分享自己尋找的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這種形式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尋求自己感興趣的英語閱讀材料。會提升學生對英語的熱愛。
3.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文化價值觀
在我們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結合實際的跨文化案例,讓學生了解文化差異導致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區別。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漢語語言系統與英語語言系統的區別。在跨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對待別國有區別的文化要保持尊重的態度。通過文化差異的對比,建立一個全景式的文化認知模式,引導學生建立英語學習與漢語母語的關系,提升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3.3 關注茶文化導入的層次性
雖然英語文化教學的思想早就提出,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在英語文化教學中加入茶文化的部分,是進行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切入口。除此之外,英語文化教學必須要具備三個重要的層次:首先,教師要從語言結構的相關知識著手,讓學生了解英語的語言結構,并與漢語語言結構做出對比,掌握英語語言結構的一般規律。英語語言結構的掌握,是進行英語交際的基礎;其次,教師要充分結合有效的英語教材,制定出符合班級教學狀況的教學模式。制定好各個時期的教學構想,盡可能給學生親生體驗的機會;最后,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將英國文化作為課堂大背景,為學生營造盡可能真實的英語交流環境,配合接近現實的語境,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當中,許多問題都來自于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第二語言學習的基本要求,第二語言學習離不開跨文化交際的內容,語言是文化的表現方式。現在我國許多學生認為學好英語最主要的技能就是“背誦”,只要背誦單詞、句子,就能在考試中獲得好的分數。他們并沒有認清英語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因此,要想做好英語教學,就必須要讓學生了解英語背后是整個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化之后,再進一步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維,這才是改變我國英語教學現狀的必然之路。
[1]鄒舒遠.茶文化導入高校英語教學及對策探析[J].福建茶葉,2016, (12):293-294.
[2]李曉丹.淺析跨文化交際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5):100-101.
[3]劉曦菲,王慧,韓鶇镅.從茶文化視角淺談高校英語教學工作[J].福建茶葉,2016,(08):245-246.
[4]楊海妮.中國傳統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的融入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9):55.
[5]熊亦波.跨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6]陳莉.論文化背景知識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意義[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7]王連捷.淺析跨文化交際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01):184.
李晶晶(1986-),女,山西長治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