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新,趙青云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 401331)
芻議繪畫藝術與茶之間的關系
張春新,趙青云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重慶 401331)
當前,隨著人們越發重視飲茶和品茶,對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進行研究十分重要。但研究中發現,我國茶文化與古代繪畫藝術二者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在茶元素與繪畫元素融合的過程中,我們能夠體驗到其獨一無二的文化魅力?;诖?,本文淺談了繪畫藝術和茶文化之間的聯系,這對于促使我們更深程度地了解和掌握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精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傳統茶文化;繪畫藝術;聯系
繪畫藝術在某方面上可以體現出茶文化的發展歷程,還可以在繪畫作品中體會到某一階段人們飲茶的習慣和方式,茶文化與繪畫藝術融合的作品始終都是各個時期人們研究的重點,可以說在融合茶元素與繪畫元素的藝術作品中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在各個時期的繪畫作品里,我們能夠看出我國社會一直在進步,茶藝文化也在一直在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始終都體現茶藝文化獨特的魅力。
我國茶文化可謂是有著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其發展歷程可追溯到神農草本時期,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發展到今天,茶文化已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我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就是在沏、品、飲等一系列茶動作中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具備我國傳統文化的景象。在我國古代,飲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權力貴族的代表。我國有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既有物質文化方面的知識,也有精神文明方面的內容。茶的精神不但在我國古代宮廷中有所體現,在我國現代的醫學、詩詞和書法等方面上也有所彰顯。通過近千年的發展,我國不但積累了有關茶的一系列物質文化,而且還積累了大量有關于茶的精神文化??梢姡瑢Σ栉幕陌l展歷程深入研究和分析意義重大。
茶文化注重的是自然與恬淡,有很強的親切感。陸羽中的《茶經》,對生產茶葉的工作過程與工作經驗進行了闡述,書中對我國茶中含有的物質與精神層面內容深入分析,他注重闡述我國的茶具備文化功能,能夠達到愉悅人們身心,幫助人們達到享受精神生活的目的。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三方面精華,從內部到外部實現了儒家修身養性的目的,并注重人原本的天性,這兩點特征的結合,就是道家所提倡的精神。在茶文化里,也注重自然性,與道家所提倡的精神是相似的。中庸之道是儒家追求,茶具有著與大自然親近的特征,這一點與儒家精神相同。從哲學層面上而言,我國的茶文化便很好地展現我國哲學文化,這也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所誕生的一種文化形式,它以儒家文化為切入點,與佛家看破紅塵、追求淡然人生的特性相通,并且又體現出道家注重和諧的精神。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今天,我國古代與現代畫家都愛品茶。從古代的八大仙和今天的齊白石,都體現了這一傳統。在接近大自然中,作畫和品茶仿佛可以讓畫家更有靈感。從某一方面而言,我國的茶文化塑造了我國畫家的特性,古代時期的畫家注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創作境界。畫家在追求恬靜和高雅的思想境界下,充分彰顯出畫家希望能夠與大自然和諧、平等相處的愿景。畫家愛好煮水品茶,在山水間作畫,其創作的靈感會被這山地間美好的景色進一步激發。我國古代畫家的品茶特征,我們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帶給這些畫家的影響,他們并不希望自身走仕途來實現人生價值,只希望可以在品茶中達到“潔身自好”的境界。畫家注重道家文化內涵的追求,使他們在學習這些道家理論下遠離原本復雜的社會,以更加輕松的心態來更好地享受生活。并且,在我國傳統繪畫過程中,很多繪畫師的品茶文化內涵也彰顯出他們所追求的文化境界,在很多畫家很難“走仕途”這條路來實現自身濟天下這一目的中,他們只能運用繪畫來將自身的理想寄托于繪畫中。在對茶文化中蘊含的道家精神感受基礎上,也借此以另外一種姿態實現精神與思想上價值追求。
單一形式的繪畫元素很難構成內容生動與豐富的藝術表達方式,需要充分擴散和重疊多種元素,這樣才能使繪畫藝術體現出獨一無二的特性,在繪畫藝術中融合我國茶文化,既可以看到二者的有效融合,也能夠了解茶畫藝術中所體現出的內涵,為更好地了解我國茶文化藝術與古代繪畫藝術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在我國茶文化發展中,無不體現出茶文化與繪畫藝術二者的聯系,在融合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對作品中的內涵更深層次地把握。我國傳統文化有著近千年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我國茶道中具有的精神內涵,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描繪的境界不謀而合。
在融合我國茶文化與繪畫藝術中,彰顯出我國古代人們修身勵志的追求,也體現出我國人員獨特的審美價值。很多畫家都追求飲茶過程中的自然與高超的神韻,并在繪畫中力爭創設出純凈、悅目、唯美的創作意境,由此可知,在繪畫藝術過程中,茶文化并不是普通飲料可以比擬的。其在融合繪畫藝術中,茶文化有其特殊的審美內涵和高潔的品質。另外,在茶葉剛剛進入我國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飲用的起茶,只有富貴人家、達官貴族才能飲用得起,而發展了一段時期后,茶葉價格已經降到普通百姓也有能力購買了,這時茶才算是真真正正地走入我國了,被我國古代人們廣泛追求,也就是在這時,我國繪畫作家才注重在繪畫中融入茶文化,才有了一幅幅集繪畫藝術與茶文化于一體的藝術作品。
在融合傳統茶文化與繪畫藝術中,由“茶畫”藝術作品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就可以看出我國傳統茶文化與傳統繪畫藝術對于促進我國發展發揮的作用。在融合茶文化與繪畫藝術初期中,二者還只是互相起到點綴作用,在融合程度的加深下,茶文化與繪畫藝術二者的結合更具有情趣化,體現的都是與生活相符的內容。如:在唐代的繪畫作品中,體現的是人們休閑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彰顯出在當時的社會中茶文化的重要性,將繪畫藝術與茶文化與社會與時代相互結合,達到了繪畫和茶文化融合境界的最高度。
3.3.1 《蕭翼賺蘭亭圖》中的藝術美感。在《蕭翼賺蘭亭圖》這幅繪畫藝術和茶文化融合的藝術作品中,茶畫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蕭翼與僧人,但也不能忽視畫面中小細節內容,在這個烹茶仆人畫面里,有一位老人用爐火煮著茶,他正在使用茶夾子將茶湯攪拌著;一位年輕的仆人正在一手茶盤,一手小心的進行“分茶”。在整個畫面里,只用草草的幾筆就將煮茶與烹茶的一系列流程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
3.3.2 《陸羽品茶圖》中的藝術美感。在《陸羽品茶圖》這幅茶文化交融傳統繪畫藝術中,這是山水畫和茶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作,它以連綿起伏的山為繪畫背景,在叢林中有一個小小的茅屋,繪畫中的人物一幅悠然自若的姿態,在他的身旁有一名倒茶的仆人,顯露出熟練和高超的烹茶技術。在整個畫面里,以聳立的山、茂盛的樹木為繪畫背景,襯托出人物的形態,將畫中人物喜歡和鐘愛茶的樣子展現得栩栩如生,更體現出作家淡薄名利、追求平淡人生的精神。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見,我國傳統茶元素在與繪畫元素融合中,以其獨特的魅力及價值與繪畫藝術實現了高超、深度的融合,它將每個時期的茶文化與藝術文化生動形象地展現到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對各個年代的茶文化和繪畫藝術有所了解和研究。
[1]何冬.茶元素在現代繪畫中的應用研究 [J].福建茶葉,2017,(01):338-339.
[2]史景宵.茶藝文化中的繪畫藝術[J].福建茶葉,2016,(12):326-327.
張春新(1954-),男,重慶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傳統藝術與數字圖像處理。
趙青云(1991-),男,重慶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傳統藝術與數字圖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