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九江學院體育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民俗傳統體育項目采茶舞在大學校園的傳承與發展
劉 輝
(九江學院體育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民俗傳統體育項目采茶舞在大學校園的傳承與發展對于文學藝術在校園的傳播與創新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說到采茶舞蹈,眾所周知贛南采茶舞可謂是采茶舞蹈的代表。一方面,采茶文化在贛州最為濃厚;另一方面,江西的茶產業從業者的規模、數量在全國都居于前列;最重要的一點,采茶文化最早源于客家的茶文化,江西贛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正是客家文化發源和傳承的重要區域。貼近社會生活是采茶文化生命力源泉,采茶舞蹈在校園文化中具有良好參與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構建和諧校園、良好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和展示平臺。采茶舞進課堂,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了校園體育藝術的發展。采茶舞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的同時,有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學藝術與精神,發展學生個性,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
民俗傳統體育;采茶舞;大學校園;傳承與發展
采茶文化大致經歷了茶葉——茶道——茶詩——茶歌——茶燈——茶戲——茶舞幾個階段,目前最為廣泛傳播和發展的當屬采茶舞。采茶舞的前身是采茶戲,采茶戲主要以說唱為主,而采茶舞則是在采茶戲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舞臺藝術的舞蹈動作和歡快的音樂背景。采茶舞起源于唐朝,主要的表現形式為采茶燈之類的戲曲表演;采茶舞雛形于宋朝,其比較典型的代表作有《九龍茶燈》等;采茶舞發展于明朝,其比較典型的代表作有《姐妹采茶》等;采茶舞的傳承和發揚是在近現代,已經發展為以贛南為中心,遍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區域,其代表作有《三杯酒》、《走山》、《快樂標兵》等等。采茶文化歷經了近千年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積淀,才形成了今天500多個舞蹈動作及別具一格的三絕:矮子步、單水袖、扇子花。2006年5月20日,贛南采茶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說明了采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筆者選取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作為試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與分析。每所高校隨機發放問卷200份,共發放600份,回收有效582份,有效率97%。調查結果如下。
根據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表1)可知:由于宣傳、推廣和普及的力度較小,學生對采茶舞的了解途徑相對比較窄,再加上目前采茶舞還沒有普及化的進入高校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因此學生對采茶舞的認識和了解還比較少,采茶舞在高校校園的發展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表示對采茶舞比較感興趣,愿意嘗試參與采茶舞學習和表演的學生還是比較多的。
根據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表2)可知:由于受群眾基礎薄弱、人才培養匱乏、基礎建設不足、社會支持度不高、傳承與發展缺乏、創新程度不足等因素的影響,雖然采茶文化具有較好的文化底蘊和較長的發展歷史,但相比較其他傳統舞種采茶舞至今還處在一個比較落后的狀態。因此,尋求新的傳承與發展平臺,不斷創新成為首要任務,高校校園具有較好的文學與文化氛圍,接受和創新新事物的群體,為采茶舞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只要能合理利用好這一資源,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助推力。
作為一項新的課程所涉及體育項目進入校園必定會受到感興趣的學生的喜愛,但因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內的群眾基礎因素和難易程度因素,很難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快速推廣。因此必須遵循體育教育教學的規律與學習掌握的規律。堅持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逐漸推廣和普及民俗傳統體育項目采茶舞在大學校園的傳承與發展的步伐。
采茶舞作為體育項目進入大學校園的主要構思及發展路線如下:
文化作為一種生產力要素,不僅體現精神層面的含義,更體現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傳遞出一個信息:“要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要努力把文化中的某些特性作為一種產品開發出來,從市場需求和產品特性來理解文化產業”。
體育文化是通過體育活動和體育精神培育人的毅力、韌性、品德、氣質、健康認識等方面的素養,文學藝術則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感情。采茶舞的校園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有助于塑造個性,修身養性,提高文學修養,促進和諧,豐富社會人文,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內涵。舞蹈藝術是人類精神文明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也是增進交流、促進情感、和諧社會的重要媒介。采茶舞蹈的精神內涵與表演素材取材于生產勞動、來自于民間生活,采茶舞蹈業強烈地反映了在社會生產勞動過程中人們那種純樸、溫暖、團結、互助和諧場景,也展現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基本內容,符合現代社會民眾對歷史文化生活的追溯和回味。茶是傳遞健康文化與理念一個重要的載體,茶文化則是人類文明演變和勞動進化的重要展現。雖然世界各地茶的品種繁多,但是茶的文化精髓無不體現和傳承了本國民族文化與風土人情的“德、品、藝、境、正、清、和、雅”精神,傳遞了“弘揚正氣、清新淡雅、和諧家園、高雅品味”的宗旨,同時培育參與體驗者理解和學會“感恩、結緣、包容、分享”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從育人、育心、修身養性角度來修正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增進審美情感,提升舞蹈與藝術的審美觀念。人們常說“勞動是最美的,勞動人民是最可愛的人”。采茶舞雖然大多表現民間的勞動生活場景,但也有很多體現中國革命傳統文化的場景內容,例如:《八子加軍》、《十送紅軍》、《十二生肖燈》、《快樂標兵》等等,在校園中開展采茶文化的宣傳和傳承,有助于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內涵的豐富。學生和參與者在學習和體驗采茶舞文化與動作的過程中,既體驗了采茶舞蹈的藝術元素帶來的愉悅和快樂,也親身感受了采茶舞蹈所蘊含的民間生產勞動的各種勞動場景、肢體動作、肢體語言、表達寓意等,既形象又生動的學習和了解了采茶舞蹈內涵所反映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勞動者的心理活動、情感交流等等。同時,豐富校園文化的藝術性,培育學生對文學藝術和舞蹈藝術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的提高。
采茶舞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及趣味性吸引著眾多喜愛采茶舞蹈的體育愛好者。采茶舞蹈相對其他大型舞蹈在內容、表演、音樂、創編等方面相對容易學習和掌握,便于在學校開展教學、排練、表演或比賽。因此,在校園里受到廣大學生們的喜愛。體育運動的一些動作最早源于生產勞動和狩獵,而采茶舞也是源于從事茶葉種植和生產的勞動過程,兩者有很多共性和相同性。采茶舞蹈的表演形式可以歸納為“三奇三絕”,其核心動作多為模仿動物、植物的形態特征以及武術基本動作中的基本步法,能夠達到消除疲勞、陶冶情操、塑造體形、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耐力、發展肌力、強筋健骨等功效。不同的角色要求參與者適應不同的環境、具備不同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來完成該角色的舞蹈動作和表演,其動作簡單,多為腳步移動、跳躍、武術等動作,不僅能夠有利于學生掌握,也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柔、軟、協調等基本素質,發展身心。
采茶舞的發展剛好也經歷了中國革命時期的歷練,在此期間為紅色革命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并融為紅色文化的一部分內容。例如這一時期特有的《送郎當紅軍》、《十送紅軍》、《閃閃的紅星》、《東方紅》等,都生動、真實地體現了這一時期革命斗爭中革命精神的精髓,這些題材也為校園文化育人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內容和文化熏陶。
說到采茶舞蹈,眾所周知江西的贛南采茶舞可謂是采茶舞蹈的代表。一方面,采茶文化在江西贛州最為濃厚。另一方面,江西的茶產業從業者的規模、數量在全國都是居于前列。最重要的一點,采茶文化最早源于客家的茶文化,江西贛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正是客家文化發源和傳承的重要區域。貼近社會生活是采茶文化生命力源泉,采茶舞蹈在校園文化中具有良好參與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和諧校園、良好校園文化的有效載體和展示平臺。采茶舞進課堂,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了校園體育藝術的發展。采茶舞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內涵的同時,有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學藝術與精神,發展學生個性,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2006年以來,贛南采茶戲曾先后4次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進行贛南采茶戲藝術講座,還派人出席過兩岸客家文化高峰論壇,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提高觀眾的認識和欣賞水平,培養采茶舞藝術人才,是傳承保護贛南采茶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如今,采茶舞蹈已經在校園文化中悄然興起,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學院等經常會舉行贛南采茶舞蹈知識交流、贛南采茶舞蹈表演等校園活動。實踐證明,創作越繁榮、發展越迅速;活動越頻繁、成績越顯著;推廣越深入、普及越廣泛。兩者都注重參與者和表演者能夠進入場景,體驗動作,心聲共鳴,感動周圍。
[1]肖駐華.粵北采茶戲進校園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4(3):40.
[2]劉斌,楊林.新時期如何創作出優秀的贛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3):77-79.
[3]黃文華.跳好贛南采茶舞的三個環節[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4):96-97.
[4]喬陽陽.現代化進程中贛南采茶舞蹈的變遷與轉型[J].大眾文藝,2015(4):48-50.
[5]屈紅梅.璞中有真意民間有華彩——試析《贛南采茶舞蹈教材與教學實踐》編寫特色[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S2):102-105.
[6]任亞麗.贛南采茶舞的當代價值[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13):198-199.
[7]郭起華,鐘俊坤.30年來贛南采茶戲研究綜述[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5):3-6.
[8]劉家盛.贛南采茶戲研究現狀及啟示[J].戲劇研討,2009(3):23-25.
[9]黃玉英,謝姝玥,田夏瓊.贛南采茶戲舞[J].戲劇之家,2015(5):172-173.
[10]樂立新,肖若心.贛南采茶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驗研究[J].科技資訊,2009(34):16.
劉 輝(1979-),男,寧夏彭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人體科學,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