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廷利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宜興 214200)
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互聯網思維經營策略
顏廷利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宜興 214200)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精神需求不斷上升,旅游業與文化產業關系密切,具有文化特征的休閑旅游活動開始受到關注。茶文化旅游的出現對文化產業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游客不僅可以直觀的體驗茶文化內涵,而且可以促進當地茶葉產品消費,克服當前我國茶葉產品在國際市場認知度較低的問題。但由于受到區域地理、茶葉生產方式及信息水平影響,我國茶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緩慢,現階段主要集中于傳統的“景點觀光”,無法發揮現代互聯網科技對旅游體驗的積極影響。鑒于此,本文以現代互聯網思維為背景,首先介紹了我國茶文化旅游行業文化產業概念及發展狀況;其次針對互聯網思維對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影響提出相應發展路徑,以期對茶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經營有所借鑒和參考。
互聯網思維;中國茶旅游;文化產業;經營策略
隨著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思維作為一種現代化思維方式逐漸融入到不同行業中,涉及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科技發展、企業運行都帶來了全新變化,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促進行業產業化發展是當前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我國旅游市場不斷細化,單一的旅游形式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人們開始關注旅行中的文化內涵,旅游業和文化業聯系緊密,融合茶文化的旅游開始受到游客廣泛青睞,有效促進區域旅游經濟全面升級。傳統茶文化源于勞動人民智慧,擁有悠久的歷史且表現形式豐富,與旅游業一樣具有較強的包容性,本文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研究中國茶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經營策略,對穩定區域經濟發展,調節第三產業與農業發展關系有著積極作用。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外出游覽、觀光的習俗,南朝時期詩作《悲哉行》中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說法,圍繞大眾化旅游場所逐漸出現茶水間、旅店等相關產業。鑒于我國不同茶葉產地的地理條件、人文風情差異,不同地區茶文化旅游風格迥異,在地方旅游管理機構及茶葉協會共同規劃下逐漸步入正軌,適合青少年游客了解特色民族文化以及茶葉產品的購買。現代茶文化旅游中對多種文化元素整合,打造多元化觀光過程,實現休閑、娛樂、購物、人文學習為一體的旅游品牌,加大我國傳統文化宣傳力度,提升茶葉產業發展的社會認知水平。這種方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融合,茶葉種植過程中清秀的茶園風光和相關文化展示,帶給游客需要的視覺沖擊,實現旅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依托著名茶葉品牌,不斷深化旅游活動深度,使我國茶文化旅游品味日益提升,特色文化旅游開始成為現代人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
隨著茶文化旅游的不斷普及,以“中國茶”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逐漸受到海外游客關注,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海外推廣起到積極作用。現階段,我國多數地區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低,茶葉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茶農聯合和中小型家族企業經營,沒有統一的生產種植規劃和旅游資源開發計劃,茶葉企業的分散經營造成茶葉旅游沒有代表性品牌。茶葉旅游消費人群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區,游客大多是在傳統旅游行程中加入茶文化旅游,專門針對茶文化的旅游活動較少,對當地旅游產業及茶產品銷售的拉動有限。不同地區間文化差異造成茶葉旅游的“地方保護”嚴重,不同地區間存在不良價格競爭,導致旅游活動質量參差不齊,限制產業化經營發展,從整體旅游市場來看所占風格較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傳統茶文化在導游培訓中所占比重輕,導游自身對茶文化了解的不足會直接影響到景點解說,讓游客象征性地了解茶文化理論知識后就開始對茶產品的過分推銷,游客無法從特色旅游中獲得需要的人文元素,行程的商業化、世俗化消磨了消費者對“中國茶”文化旅游的興趣。
互聯網思維的出現對我國各個行業發展都有著決定性影響,通過開放式信息平臺及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幫助用戶獲得個性化體驗滿足需求,提高傳統行業的信息傳遞效率,節約管理成本。“中國茶”文化旅游依托先進互聯網思維可以快速總結游客需求,整合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信息調整自身旅游產品,有的放矢地采用營銷策略打動游客,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高質量活動。利用智能管理云技術科學規劃旅游行程、路線及時間并輸入系統,方便導游及時掌握旅游活動實時動態,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游客與導游的無障礙交流,幫助公司監管導游行為。緊跟時代發展節奏,形成系統化行業產業化發展雛形,協調旅游業商業性與傳統茶文化人文性關系,避免茶文化旅游過于功利性,營造出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注重總結傳統旅游業發展規律,參照第三產業發展的靈活性逐步進行改進,確保經營者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全局觀,促進茶葉企業及相關旅游產業從自由式小型企業轉變為集約式產業發展。在互聯網思維融合過程中,提高對傳統茶文化的認識水平,將茶文化中包含的思想道德觀念、風俗禮儀及審美標準通過固定載體進行展示,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發自內心對茶文化及相關商品產生興趣。
旅游產業發展和傳統商品產業發展的思維不太一樣,傳統商品大部分是可以帶走的,就如同跨境電商可以將中國的商品賣到世界的任何國家,但是跨境電商很難對服務型產品進行在線銷售。所以,在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旅游行業發展需要抓住互聯網的傳播效應。本質上,互聯網帶給茶旅游行業最重要的作用來自于營銷,茶旅游行業需要借助互聯網來擴大其影響力,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了解茶旅游產品。因此,“中國茶”文化旅游發展規模的擴大,需要從提升旅游產品質量、加強對特色文化旅游活動營銷力度、提高從業者專業能力三大方面入手,而互聯網思維的信息整合能力、跨時空性及互動性可以有效拓展特色文化旅游可為空間。在“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文化產業經營策略上,遵循傳統行業經營方式與互聯網思維相協調原則,充分認識到傳統行業經營方式的優點以及與互聯網思維關系,避免過分夸大信息技術功效,結合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逐步進行創新,例如:在加強對特色文化旅游活動營銷力度方面,對互聯網應用頻率較高群體(青少年、白領等)采取線上營銷,通過旅游網站優惠策略、微博信息轉發關注優惠等形式可以取得明顯成效;但一些信息技術使用不足群體(中老年人)則更加容易接受傳統的電視廣告、宣傳單頁形式。根據我國不同茶葉產地的區域特色進行特色線路規劃,在行業內進行定期交流合理分工,避免茶文化旅游同質化帶來的惡性價格競爭。利用信息錄入技術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茶葉產地進行歸類,協調多個茶葉企業共同打造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文化旅游品牌,擴大茶文化旅游群體,開通旅游線路的線上交流功能,了解游客對茶文化旅游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感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的高度自由對行業口碑有著巨大影響,網民對個別事件的扭曲放大很可能影響到整個行業發展,因此行業發展中企業需要時刻關注輿論走向,對突發事件積極應對,避免不必要的揣測和惡意信息傳播,通過高品質茶文化旅游提升我國旅游行業文化內涵。
當今互聯網思維背景下,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特色產業發展有著積極意義,一方面,實現了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文化市場的充分結合;另一方面,優美的茶園環境和茶葉生產工藝表演,為我國茶葉產品的推廣營銷起到了促進作用。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文化產業經濟策略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需要地方政府、茶葉企業與旅游公司的充分合作,從優惠政策指導、企業統籌發展、特色旅游路線開發等多個方面,發揮不同部門功能及優勢協調發展。正確認識到當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國互聯網思維與對應技術間存在的技術不足,考慮到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游客水平不斷調整活動,實現我國茶葉旅游經濟創新發展,為其他特色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經濟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1]曲景慧.中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時空變動分析[J].生態經濟,2016(9):129-134.
[2]翁鋼民,李凌雁.中國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及空間相關分析[J].經濟地理,2016(1):178-185.
[3]劉敏.社會學視角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文化價值——對旅游社會文化影響的案例研究[J].旅游學刊,2009(12):70-77.
[4]龔紹方.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及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67-69.
[5]謝菲,韋世藝.西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化過程教育研究——基于旅游生產視角[J].廣西社會科學,2014(4):43-47.
[6]楊榮海,李亞波.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區域差異分析——基于東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數據的檢驗[J].經濟與管理,2013(7):86-91.
[7]張琰飛,朱海英.西南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實證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3(2):16-21.
[8]王凱,易靜.區域旅游產業集聚與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中國31個省區的實證[J].地理科學進展,2013(3):465-474.
[9]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模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1):169-172.
[10]楊勇.中國旅游產業區域聚集程度變動趨勢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10(10):37-42.
顏廷利(1982-),男,山東曲阜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公共服務、旅游與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