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美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中國茶人服的美學演變研究
高雪美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展現我國禮儀之邦、大國風貌的有效途徑。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與演進,茶人服也隨之誕生。茶人服是茶文化內涵的具體展現,其將傳統文化的民族美、形韻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并且通過融入一定的佛學禪意,茶人服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本文介紹了茶人服的具體概念和設計特點,并對其蘊含的美學內涵做了相關研究,探討了茶人服的美學演變過程,以便為茶人服的后續發展和改進提供參考意見。
茶人服;傳統文化;服裝美學
在經濟發展、文化復興的潮流下,人們逐步青睞于帶有傳統元素、彰顯文化內涵的衣裝服飾。特別在現代工藝的加工之下,人們將傳統文化理念與現代時尚巧妙結合,使得這類服飾備受追捧。茶人服就屬于其中的一種,是茶文化與美學的藝術碰撞。從《紅樓夢茶》、《道家茶禮》、《飲茶畫像磚》等眾多古典文學作品中可發現,茶人服是特定時期內歷史元素與文化形態的典型象征。作為一種文藝氣息濃重的主題性服飾,茶人服能夠彰顯出茶道愛好者的生活情趣與個性愛好。它是茶文化不斷發展與傳承中的產物,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的藝術內涵。
茶人,原先的意思是指以茶謀生之人,后來逐漸發展為從事茶事活動,熱衷茶道研究的愛茶之人。起初,茶人沒有特定的服飾要求。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逐步提高,茶人服在這種條件下應運而生。張衛華先生首次提出了“茶人服”的概念。他指出茶人服代表著品茶人的著裝狀態。這不等同于茶藝表演者們的職業服裝,而更多地增添了文化理念和審美意蘊。后來有人將這兩種概念分別定為“茶人服”的廣義和狹義之分。品茶者身著帶有茶文化元素的服飾,置身于幽靜安然的藝術氛圍中,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以放松,同時享受著茶文化帶來的舒心祥和。所以,茶人服不僅是中國服飾的一種創新與發展,更體現出品茶者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的生活狀態。它是茶文化在服飾文化中的展現形式,更是中國經典文化與現代藝術的有效結合。
茶人服的設計目標是實用與時尚兼具,并彰顯茶文化內涵,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我國茶人服的款式以體現東方風格為主。它具有古代傳統服裝的典雅之美,又不乏舒適、寬緩的特點。同時,它的設計又巧妙結合了現代服飾時尚、簡單的設計理念。茶人服的款式風格主要注重舒適簡單,素雅質樸。在蔡瀾先生的眼中,品茶與茶道其實就是講究舒服自然的過程,在其中品茶者真情流露,后而才能悟出禪味。茶人服的設計本就應與茶事活動一樣簡單、淳樸。反觀日本,他們的和服是依據中國的唐服改制而成的,并應用于日本的茶道中。由于他們過于注重瑣碎的喝茶禮儀而忽略了茶文化追求的本真,這樣難免顯得過于拘謹嚴肅了。目前,茶人服的面料以棉麻類應用最為廣泛。因其具有較強的舒適感和拙樸感,恰好與茶文化中的藝術氛圍相一致。但其并不是唯一的面料選擇,比如桑蠶絲、精紡呢絨等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紡織優勢。茶人服的色彩多樣,或清新淡雅,或深重濃郁。不過不論是略帶清新,還是深顯莊重的色彩都能很好地詮釋出茶人服的風格及韻味。茶人服與古裝戲服及單一的中式服裝不同,它是服裝藝術在經濟發展中新的衍生物。優美的線條,典雅的樣式,簡約的裁體,無不暗含著品茶人低調含蓄、平淡悠然、清新脫俗的生活情趣,又能彰顯出愛好和平、追求和諧的國民風貌。
不同的服飾特色是隨著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的。而茶人服的發展風情可以從不同時期的茶事畫卷中得以品味出來。唐代,可謂是封建社會中文藝氣息最為濃重、發展最為繁盛的時期。絲綢之路的興起使得中國的對外交流有了新的局面。這時的服飾文化將不再帶有繁文縟節的色彩,而進入到了雍容大度的文化境地。在唐朝盛為流行的是煎茶,茶事活動必將帶動服飾文化的發展,所以此時茶人服便出現了。從《菩薩蠻》、《宮樂圖》、《蕭翼賺蘭亭圖中》等眾多唐代文學作品中可以發現,那時的茶人服沒有特定的形式要求,多為常用服飾。由于當時唐朝服飾多以大袖衫襦為特點,所以茶人服也大多呈現這種風格。到了宋代,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宋代服飾不再像唐代女子那樣玲瓏腰身,而顯得更為雅致恬淡。不管是材料的選擇還是顏色的采用上都傾向于風雅之美。這點從趙佶所著的《文會圖》中可以發現。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逐漸加快,呈現國泰民安的穩定景象。隨之茶文化的發展也進入到了繁盛時期。在當時的社會理念影響下,茶人服逐漸追求華美艷麗,修飾繁多。直至清朝,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到了頂峰時期。這一時期的著裝以典雅優美的旗袍為特點。茶人身著高貴的旗裝坐于茶席之上,顯得韻味十足。
茶人服的概念自2012年提出以來,一直備受業內外人士的推崇。它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人服指品茶人的服飾穿戴,其中包括進行茶事活動時的服裝及日常生活中的休閑服飾。狹義的茶人服特指茶藝表演者的服裝飾物,即作為一種職業服裝。具體一點說,廣義的茶人服不僅單指一種服裝形態,更是某種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的載體。茶人服是茶特質的具體表現。透過它,我們可以感悟到某種茶性或是茶文化的深刻內涵。我們都知道,廉、靜、和、美是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而茶人服正是與這種精神完美契合。所以,茶人服就是當今茶文化的縮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文化符號。
從古至今,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從未停止過步伐。古有王國維和梁啟超這樣的美學大家,現有巴黎時裝秀、選美大賽等各式各樣的視覺盛宴。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茶人服也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梢娝c一般的時尚服裝有著不一樣的美學韻味。它的特點主要有:第一,形態之美。據消費調查顯示,女性穿著茶人服更為多見,而男性僅占了一小部分。東方女性不像西方女性那樣有著前凸后翹的體型特點,因此茶人服的設計更加貼近東方女性的審美要求。裁剪簡約又不失得體,款式寬松又不失大方,使得茶人服整體上呈現出一種獨有的氣場。正是這樣具有包容感的服裝更加能凸顯出東方女性精致的形態美。第二,韻味之美。想象著這樣一幅畫面:清水芙蓉般面容的女子,有著婀娜多姿的身材,著一身淡雅茶服,笑靨如花。或是那溫文爾雅的君子,襲一身素衣茶服,定坐于茶席前,隨性而作,成就了茶服與雅士的美談。即使心中雜念萬千,身處這樣的情境中那么也會云淡風輕,了然于胸。這大抵就是近年來茶文化乃至茶人服備受追捧的原因。
自封建文明伊始,我國的服飾文化與傳統文化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伴隨著朝代更迭、歷史興衰的變化,服飾文化已有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從漢代到唐代,從唐代到元代,再從明代到清代,中國服飾文化分別經歷了交會期、互進期、更新期乃至完備期。雖然在此期間,茶人服并沒有由此誕生。但不難發現,古代茶人的服飾與儒家思想,尤其是“仁禮”觀念有著一定的聯系。絲綢作為我國傳統的面料之一,常用于茶人服的制作中,更為其增添了一絲美感。從茶人服上的對襟、滾邊和盤扣等設計上,我們就能感受到中國服飾獨特的傳統美與民族美。而愛茶之士身著優雅舒適的傳統服飾,便會凸顯出淡雅脫俗的文藝氣質。茶人服的設計特點是寬綽雍容,這充分詮釋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以及仁禮至善的儒家風范。
從古至今,茶生活是愛茶之士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茶人服是在茶文化的傳承中,茶事活動的興起中逐漸產生的。不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茶人服的盛行都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從一個不為人知的新事物逐步發展為文化產業鏈,茶人服的價值不容忽視。它的出現不是為了張揚個性,也不是為了商業發展,而是當代文化復興的縮影。它代表著中國藝術的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茶人服的制作是眾多設計師和老師傅智慧與勤勞的結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人民辛勤淳樸的本質。例如,茶人服的盤扣制作精致,蘊含著國人含蓄內斂、追求平淡的生活姿態,以及一絲不茍、認真勤勞的道德修養。茶人服中的繩結,看似簡單不起眼,可實際上代表著中國人謙遜典雅、真誠質樸的生活品格。因此,中國茶人服不僅給人帶來視覺形態美,更彰顯著中國文化的傳統美。
茶人服是帶有民族特征與地域色彩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不同的地區內,茶文化禮儀有一定的差異,茶人服藝術也就豐富多樣。例如,云南茶文化中流行三道茶的茶藝表演。三道茶,顧名思義,分為苦茶、甜茶和回味茶。這是白族人們多年來的人生經歷后提煉出的生活味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白族茶人服的設計采用了其傳統服飾的文藝元素,色彩多樣,造型多元化。此外,還有很多其他有名的茶俗,例如回族的蓋碗茶,蒙古族的奶茶,土家族的擂茶等,這些茶事活動都展現出具有民族特征、地方特色的茶人服。因此,茶人服能夠彰顯出某一地區的文化內涵與民風民俗。
隨著時代文明的回歸與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茶文化及茶人服。茶人服因其直觀性的藝術特點,使得茶文化從抽象的藝術形式轉變為具體的文化產業鏈。雖然在國內已有眾多知名的企業及設計師紛紛進入茶服設計的行列中,但茶人服概念的提出者———張衛華先生說道,直至今日,市場上還未真正出現有代表性的茶人服。即使現代茶人服的設計多樣,款式新穎,卻大多缺乏統一的標準與文化理論框架。這就說明我國茶人服的設計和改造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首先,設計師本身要理解并領會茶文化和服飾文化的內涵與意義,體悟茶道、茶德中的精神。在達到思想上的認識后,將文化精髓和服飾工藝巧妙結合,并進行一定的革新與創造。這樣,才能形成茶人服設計的文化理論體系,從而將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發揚出去。其次,茶人服的設計定位要準確鮮明,要致力于生態環保的茶人服飾設計。這也是中國文明與服飾文化發展的根本目標與準則。然后,最關鍵的一點是茶人服的設計與改造始終要保留傳統文化元素。設計師要把握好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位置關系。倘若設計師只追求了商業利益,而忽略了文化根基,那么終將被服飾文化潮流所淘汰。同時,若一昧地注重文化復興而不借助于商業的力量,那么茶人服的發展就會止步不前,成為空中樓閣。所以,茶人服的設計既要保留一定的文藝氣息,又要在商業助推下不斷發展與創新。這樣才能使得茶人服產業經久不衰,持續發展。最后,茶人服是茶文化發展的衍生物。它起源于茶界,又借助茶文化這一重要的品牌文化得以支撐與發展。所以茶文化是茶人服的根基。但在設計時,設計師要放眼于未來,要有準確的定位和規劃。茶人服不應成為一小部分群體張揚個性的方式,而要成為一種大眾的文藝元素。只有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潮流下,將茶人服設計成集文化性、民族性、國際性于一體的大眾化服飾,這樣茶人服乃至中國傳統文化才得以持續發展。
隨著物質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日益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茶事活動備受追捧。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史更迭之中,茶人服也在不斷發展與演進。中國茶人服的設計理念是意境與功能兼具,古典與時尚兼備。茶人服以中華傳統文明為藝術背景,在現代時尚的影響下不斷改造與創新。要想茶人服得以持續發展,設計出富含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服,就得將文化藝術與哲學美學有效結合,這樣才能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紫煙,張衛華.將茶人服打造成中國當代的流行國服[J].茶博覽,2015(2):60-61.
[2]謝燕青.衣之夭夭灼灼其華——中國茶服發展實錄[J].茶博覽,2016(1):54-58.
[3]鐘斐.生態茶服秀——茶文化國際傳播中的動態呈現[J].農業考古,2013(5):158-160.
[4]莊立新.基于中國傳統服裝的現代“茶人服”形制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5(10):26-28.
[5]姚桂珍,胡燕.淺析茶服的設計與發展[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49-53.
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應用研究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017-YYZD-09)。
高雪美(1986-),女,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