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江西服裝學院公共教學部英語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201)
英語跨文化交際對茶企國際銷售的重要性
吳麗娜
(江西服裝學院公共教學部英語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201)
我國是全球范圍內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歷年來我國出口的茶葉數量排在世界前列。我國茶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銷售茶葉產品的過程中,主要面向英語國家,因此做好英語跨文化交際對這些茶葉企業的市場推廣和商品銷售具有重大意義。筆者論述了英語跨文化交際的含義和茶葉企業國際銷售中做好跨文化交際的重大價值,并提出了茶企國際銷售中增強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措施。
中國;茶葉企業;國際銷售;英語;跨文化交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范圍日益擴大,相互交流融通的程度日益加深,出現了快速而頻繁的商品、技術、資本以及人員等多方面的交流。我國茶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銷售茶葉產品的過程中,主要面向英語國家銷售茶葉產品。因此,茶葉銷售企業和學術界應該重點研究和探討如何做好英語跨文化交際的內容,以有利于我國更好地向英語國家銷售茶葉產品。
美國從上世紀中期開始研究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學術界大都認為霍爾(1959)出版的《無聲的語言》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學的開端。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是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在這部作品中他第一次運用了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這個短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部作品的出版代表著著跨文化交際學的正式誕生。此后他的相關文章越來越多地關注和研究交際和文化之間的關系。1980年許國璋教授在《現代外語》第四期上發表了“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這篇文章,代表著國內跨文化交際學的正式誕生。賈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際學立足于多個學科的科研成果,證明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會發生何種現象,如何、為什么會發生這些現象,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研究如何避免和解決文化沖突和交際障礙的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跨文化交際效果[1]。
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的文化內涵,豐富產品的文化意蘊,讓消費者感受到它的文化特性,逐步提升本產品的文化吸引力。文化和語言彼此不可分離,企業所采用的語言形式為傳播企業的價值觀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也是企業文化的主要部分職業。這樣以來,企業就會考慮文化體系的制約和影響因素,牢牢地扭住和把握語言之間的差異。應該充分地跨越目的市場中的文化障礙,方可進行妥當而得體的交際活動,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避免文化習慣、思維方式、語用、語義差異中的重大失誤。
當前,很多企業向國際市場銷售茶葉產品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很多企業逐步意識到,應該逐步提升企業對外銷售和營銷隊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注重提升跨文化交際的理論指導。他們采取多種培訓和再教育活動,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跨文化差異案例,讓本單位的員工逐步增強了跨文化交際差異的敏感性和直覺能力[2]。他們為員工提供了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交際行為的差異分析,引導和強化員工的跨文化交際方法和能力,讓他們更有效地擴大出口份額,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
在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中,可以讓目的語市場感受到我國茶文化的深刻內涵,滿足消費者對茶文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要。讓他們越來越深刻地把握我國茶文化中的儒家、佛家、道家理念和思想,感受中華傳統茶文化的質樸典雅和博大精深。在此過程中,目的語消費者可以獲得思想意識方面的升華和精神層面的愉悅。還要充分地兼顧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充分地體現西方國家獨特的飲茶禮儀格調。
在國際營銷領域中,著名的社會化網絡營銷理論指出,為了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比較理想的營銷效果,企業應該通過自己的跨文化傳播活動,在消費者和企業之間構建彼此影響、充分互動、彼此信任的關系,還要積極地管理客戶關系以及消費者社群,更好地維系企業客戶之間的情感紐帶。受到部分歷史性因素的影響,眼下國內茶葉產品在開展國際營銷的過程中,將歐洲市場、東南亞市場和北美市場當成了主要出口市場。上述區域的絕大部分主要傳播語言均是英語。所以,我國茶葉企業要做好英語跨文化傳播,切實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水平,將英語當成拓展國際市場的主要工具和基本語言之一。
精準流暢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有利于讓目的語市場的消費者和代理商更好地接受國內的茶葉產品。我國茶葉企業既要發揮茶葉產品的優勢,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講好茶葉故事,塑造茶葉品牌。這些都需要我國茶葉企業逐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逐步強化茶葉品牌優勢,破除當前小作坊式的茶葉制作和銷售狀況。
茶葉的相關包裝、宣傳內容都要做到準確無誤。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文化誤解,規避不利于茶葉品牌的文化因素。所以,它要求譯者具有高度的跨文化意識、考研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養。我國應該逐步形成系統化、一體化的茶葉跨文化傳播特征,這樣能夠轉變我國茶葉品牌對外傳播過程中的無序性和雜亂特征。這樣才可以清晰地向國外消費者展示茶葉的不同品種和內涵,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文化沖擊力和品牌吸引力。
茶葉企業在翻譯茶葉產品的相關內容時,應該充分把握中英茶文化差異,意識到它存在著強烈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所以,在向不同的英語國家出口茶葉產品時,應該最大限度地表達茶葉產品的深層次內涵,準確翻譯這些內容。在此過程中,必須要把握英語國家茶消費者的表達方式、思維習慣,充分地兼顧中英文化的差異。在翻譯茶葉產品的相關內容時,必須確保茶葉消費者可以接受和理解我國茶葉企業的宣傳內容。比如我國的茶與英語國家的tea的意義和概念有不小的差異。比如英語中的tea指的是茶樹、茶葉、茶點等,具有豐富的意義,我國的茶指的是“喝茶”,內涵非常豐富。雖然二者都與茶有關,但二者卻存在著不小的差異[3]。再者我國紅茶對應的英語翻譯是black tea,重點是考慮了英語國家的飲茶習慣,西方人在飲茶過程中非常關注茶葉的具體顏色。所以,此類譯法非常適宜于英語國家的使用習慣
我國應該制定和實施規范化的茶葉翻譯標準。比如茶葉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之一,是企業資產中的關鍵部分之一。茶企為了吸引更多數量的消費者,要形成朗朗上口的品牌商標,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內涵和文化底蘊。眼下國內雖然存在著多種茶葉品種,也有不少茶葉企業,然而眼下國內茶葉行業協會和國家標準委員會尚未制定和實施規范化的茶葉翻譯標準,不能統一茶葉企業的茶葉翻譯標準,茶葉商標的頭銜也就無法明確。因此,應該頒布實施規范化、系統化的茶葉翻譯標準,茶葉廠商應在該領域達成共識,細分茶葉的類型和翻譯內容,列舉所有種類的茶葉產品。在此基礎上,針對意欲占領和擴大的目標市場,實施統一化的品牌命名和翻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和帶動我國茶葉市場商標的規范化和有序化。這樣才可以清晰地向國外消費者展示茶葉的不同品種和內涵,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文化沖擊力和品牌吸引力。
在翻譯過程中,既要考慮茶葉茶農本身的內涵,又要兼顧目的語市場中消費者的表達方式、思維模式和文化圈子,應該綜合運用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采取恰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比如直譯、意譯、刪除、增加、改寫等多種方式,由此可以看出茶葉翻譯方法的重要性。當然在翻譯茶葉宣傳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全方位地把握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4]。
在翻譯過程中,應該把握目標市場的表達方式和文化禁忌,密切聯系翻譯語境和意境。既能夠采取寫實的直譯法和寫意的意譯法,還可以采取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兼顧它的語用功能。比如意譯法需要譯者精通中文和英語之間的語言差異、文化差異和強烈的民族情懷,這種翻譯方法的變通性很強。它要求譯者綜合運用刪除、增加、改寫等多種方式。比如在翻譯“鐵觀音茶”的過程中,觀音(Buddha)是佛教領域的主要代表之一,西方國家中的佛教知識與我國相同,鐵的諧音非常類似于tea的讀音。所以,可以將鐵觀音譯成Tea Buddha。它很好地將佛教文化和茶葉知識聯系起來,即有利于弘揚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充分地展示了獨具特色的中華佛教文化。寫實直譯法可以將西方國家和我國的各種消費理念和風俗習慣密切聯系起來。比如,西方國家的綠色象征著活力和青春,我國將其譯成了簡潔而明確的Green Tea。
茶葉企業向國際市場銷售產業產品,開展以英語為主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時,應該關注語言轉化的內容,它為跨文化交際活動提供了主要工具和堅實的基礎。為了減少翻譯歧義或者語法錯誤,企業中的英語翻譯人員應該具有流暢而準確的表達能力,熟練地掌控和運用各種英語知識。應該充分關注漢語和英語之間顯著的語言表達差異,漢語側重體現了詞語的深層次內涵,注重“形散而義不散”,英語的句式結構非常完整。在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的過程中,要把握分析語和綜合語所存在的差異[5]。比如在向國外客戶介紹本企業的發展概況時,為了有效地進行跨文化表達和跨文化交際,應該采取更符合目的語消費者的交際習慣和思維方式。將企業介紹類的漢語信息和詞匯,翻譯成更簡潔的英語表達信息。部分國外網站中常常會采取合作加盟和資質認證等詞匯,它為我國茶葉企業開展跨文化交際輔以必要的借鑒和參考。我國應該采取符合目的語受眾的思維方式、表達習慣以及語言方式,如此方可促進雙方的交流與溝通,順利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標,這樣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促進茶葉貿易的實現和完成。
國內研究跨文化交際的內容已經三十多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和各個國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經濟技術合作。對我國從事茶葉外貿出口的企業而言,在進行茶葉對外貿易的過程中,應該逐步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招聘跨文化水平水平的英語專業人才。他們應該掌握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在對外茶葉貿易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自己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文化知識,更好地服務于茶葉企業的對外貿易活動。
[1]聞俊虹.企業產品占領國際銷售市場的廣告翻譯策略——英漢廣告的跨文化差異與翻譯策略[J].企業經濟,2008,(12):77-79.
[2]楊振剛.探索出口茶葉翻譯技巧,推動中國飲茶文化國際化[J].福建茶葉,2017,(1):52-53.
[3]鄭坤丹.我國茶企出口商務英語的跨文化交際[J].福建茶葉,2016,(1):31-32.
[4]楊恒.基于跨文化廣告的茶葉商標英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7,(3):178-179.
[5]史巖,李光彩,黨燕.從中西茶文化差異探究茶葉翻譯技巧與方法[J].福建茶葉,2016,(5):64-65.
吳麗娜(1984-),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研究、英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