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釗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五大發展理念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耦合研究
曾 釗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都江堰 611830)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內蘊極其豐富的哲學意義和文化內涵,是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問題,破解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難題,是繼承中國夢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又一全新思路和論述,包涵有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和文明,有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并與中國傳統茶文化內涵有密不可分的內涵性關聯,我們要探索五大發展理念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耦合路徑,使五大發展理念的傳統文化發揚和傳承。
五大發展理念;茶文化;耦合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進步的方向引領,內涵豐富的中國文明和智慧,在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之中,我們要深刻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哲學意義及文化內涵,使之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相耦合,充分認識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相融之處,從而實現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充實和完善,使之綻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中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遠久長,始于神農嘗百草、以茶解毒之始,作為藥用之效,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飲料,成為了向朝廷朝奉的貢品,到了唐宋年間,中國傳統茶文化更是到達了鼎盛時期,它由物質層面滲透和延伸到精神層面,形成中國傳統茶文化獨有的茶德、茶道、茶藝、茶歌舞、茶書畫等內容,其精神內涵主要體現為以下層面:(1)以茶為聘,為忠貞不二、順乎陰陽協調之意。在傳統茶文化之中,素來就有“下茶”、“奠雁”之說,是在人們日常的納采之禮中,以茶為聘,顯露出對愛情忠貞不二的情感,取自茶性情不移之義。(2)以茶祭祖,表慎終追遠之意。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以茶祭祖或為陪葬品是流傳已久的一種習俗,流露出以茶為媒介,溝通此岸與彼岸世界的聯系之意,達到慎終追遠之效。(3)以茶崇儉,砥礪人之品德。在中國傳統茶文化典籍《茶經》之中,由“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可知,古人以茶崇儉,認為飲茶可以陶冶人們的性情,修養人們的身心,可以較好地砥礪人們的道德品行。(4)茶融三教,以尚和為精神內核。在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源流之中,可以看到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思想和哲理內容,并以“和諧”作為茶文化的內核,正所謂講究適中、適宜、恰到好處,顯露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下,它們各有其指向,然而卻相互融通和鏈接,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創新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居于首位;協調、綠色、開放則是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支點,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共享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歸宿和落腳點。
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進行現實復雜問題的探索和創新,具有極為強烈的問題意識和理念,并以問題為導向和引領,實現對問題的推動性的解決。
五大發展理念不僅立足于國內實際發展情況,而且面向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致力于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升中國在全球的話語權,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性的調整。
創新發展理念位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涵蓋國家治理、個人思想、技術、文化知識等各個領域,倡導善于變通、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在中國文化實踐之中,追溯歷代發展,無不與創新理念有關:夏朝結束了“禪讓制度”,創新生成了“世襲制度”;商朝創造出了貨幣:周王朝開創了分封制;秦朝統一中國,創立郡縣;北宋王安石變法;維新變法;洋務運動等,這些事例無不體現出古人在文化方面的實踐創新。這一創新理念在中國茶傳統文化實踐中也有相應的體現:上古時期,中國傳統茶文化正是始于神農嘗百草的創新文化實踐中產生的,在《神農本草經》中有云:“神農嘗百草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這便是中國古代用茶之源,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茶文化正是始于以茶解毒的文化創新實踐中產生而得的,并有“茶葉百科全書”的《茶經》為佐證。由此可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創新理念與中國傳統茶文化有不謀而合之處,存在兩者之間的耦合關系,對于我國現階段的深刻變革和創新有極大的促進意義和作用,極為有效地推動我國新常態下的文化實踐創新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協調發展理念旨在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全局協調發展,這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尚和”理念也有不謀而合之處。在五大發展的協調發展理念之中,廣泛應用于自然保護、國家治理、社會倫理等領域,而在茶文化領域,也內蘊儒家文化所倡導的“和”的思想,具體體現為以下內容:(1)茶性之“和”?!安枋ァ标懹鹪凇恫杞洝分芯珳实孛枋龀霾栊灾偷奶卣?,講述和描繪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融合天地陰陽二氣之“和”的品性,并將其延伸到精神領域,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性之和美理念。(2)茶韻之“和”。中國傳統茶文化品味茶韻,講究茶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之美,講求茶與人事的個性相符。(3)茶魂之“和”。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茶道內核即為“和”,追求茶道的和諧與協調,以茶修身養性,實現自然與心靈的溝通,更好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五大發展理念中的綠色發展理念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的保護,這也與中國傳統茶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顯現出兩者的耦合性特征。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倡導人與自然的統一,主張與自然規律的順應與一致,倡導節儉的道德理念,飲合于自然,應于天性。
五大發展理念中的開放發展理念基于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和生成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講求“大國觀念”、“和平觀念”、“開放觀念”和“獨立觀念”,這與中國傳統茶文化遵循的儒家、道家文化不謀而合。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同樣倡導茶飲之中的德育教育,主張以茶凈心明志,倡導“仁者愛人”,在品茗之中感悟人生的真諦,使人達到寧靜以致遠的境界,以臻凈化自我、道德圓滿、心靈開放與和諧之境地。
在五大發展理念之下的共享發展理念主張公平思想和民本思想,是古代民本思想的發展和延續,這也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相耦合,中國傳統茶文化主張以茶為媒,促進人際交流與共享,推崇以人為本的精神和諧,通過敬茶、獻茶、贈茶、賜茶等行為,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共享,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實現其最為廣泛的社會價值和功能。
總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改革不斷深入的全新認識,對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有不可比擬的重大意義和地位,同時,五大發展理念也顯現出與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融通之處,有著不謀而合的精神要旨,對于中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有極為重大的理論認識和實踐價值。
[1]鄭自立.五大發展理念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重構 [J].學術論壇,2016,(05):134-138.
[2]王曉勇,李劍英.論五大發展理念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J].山西農經,2016,(06):15-16.
[3]唐海燕.五大發展理念的傳統文化內涵[N].廣西日報,2016-03-10(014).
[4]景慶虹.論中國茶文化海外傳播[J].國際新聞界,2012,(12):69-75+100.
曾 釗(1970-),男,四川達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中國傳統文化、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