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杰,鄧 倩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河北滄州 061100)
從中英茶文化差異來看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孫 杰,鄧 倩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河北滄州 061100)
世界各國的茶文化都起源于中國,并結合自身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獨具自身文化魅力與文化特色的茶文化。英國茶文化也是如此,她和中國茶文化在內涵上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的時候也必須尊重別國的文化習慣,求同存異以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發展和和諧共生。
中英茶文化;內涵差異;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求同存異
茶,據說因“神農嘗百草”而被發現。不過,在茶被發現并使用之后,它并不僅僅是作為飲料或精神的寄托品而被使用,最初,它被當作藥草用于治病,隨著儒家文化的發展、佛家文化的傳入中國以及道家文化的逐漸深入人心,茶文化也逐漸接受“儒、釋、道”思想的影響,增添了有中國魅力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16世紀,茶葉傳入歐洲,不過,很多國家也只是把茶作為飲品使用而已,只有英國在自身文化的基礎上構建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從而讓“茶”這一小小的飲品成為了足以影響其國民生活的精神寄托品。
中國與英國地域環境、民族文化的不同導致兩國的文化差異巨大,這種差異同樣表現在兩國的茶文化上,即便是茶文化來源于中國,在經過英國人的加工改造后,也呈現出了自身獨特的特點。
1.1 飲茶習慣不同
中英兩國,一個地處亞洲,一個處于歐洲。地域的不同勢必會造成各種文化習慣的不同,更何況中國是茶文化的起源地,而英國是茶文化的承受國和傳播媒介,茶文化傳播方面身份的不同也造成了飲茶習慣的不同,中國人的飲茶習慣是自由的,隨性自然的,只要高興,隨時都是喝茶的時間,隨地都可以成為喝茶的地點。而英國人的飲茶卻像是一種莊重的儀式,英國人的茶話會一般比較隆重,不僅有嚴格的喝茶時間,如早上的早茶,中午是喝“奶茶”,下午5點左右則是“午茶”,晚上睡覺之前還要喝“告別茶”,不同時間喝茶有不同的講究,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茶宴。總而言之,中國喝茶習慣崇尚的是自然隨性的方式,英國的尊茶風氣較濃厚,喝茶的時候儀式感較強。
1.2 茶文化內涵不同
中國的茶文化內涵因為結合了“儒”、“道”、“佛”三家文化而顯得豐富多彩。“和、靜、怡、真”是中國茶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道的“四諦”[1]。這四點也是中國人的文化追求,中國人喝茶不只為了解渴,而是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在喝茶的時候早已把“天人合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等思想融入了對茶文化、對人生的追求中。不過,英國的茶文化中卻沒有這些哲學和人生的追求。英國人在喝茶的時候更加注重形式和優雅的格調。下午茶會是英國茶文化的核心內容,并且在舉行茶會的時候已經把茶文化發展成為了一門綜合藝術。精致的點心、悠揚的音樂以及盛裝打扮的男男女女成為了茶會上靚麗的風景。因此英國茶文化的內涵其實更注重形式,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并不高。
1.3 茶文化的影響不同
中國茶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地灌入了中國人的思想中。唐宋以后,“茶米油鹽醬醋茶”已經成為了公認的百姓生活“開門七件事”,不僅在普通民眾中形成了“民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習慣,而且,茶文化的精神內涵也早就成為了文人的精神追求。不僅文人保留著和普通民眾一樣的“客來敬茶”的傳統禮儀,而且很多文人還把“和、靜、怡、真”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等茶文化內涵作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普遍把茶當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對于英國,很多人也說“英國變成一個喝茶的國家,至少在民族營養、社會倫理、經濟政治等方面,對英國現代文明的進程有過有益的影響”[2]。確實,茶傳入英國以后,飲茶也變成了英國人的習慣,為其女性參與社交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不過,英國對茶葉的巨大需求也刺激了英國的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一定的災難。
英美等國的逐漸強大使得英語成為了世界性外交語言,中國要想改革開放的力度更大,獲得進一步發展,學習英語是必須的。
2.1 提高自我的途徑之一
英語如今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的第二語言,因此,學好英語能夠讓自己更多地與世界各國人民交往。而且,如今世界上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等內容都是用英語翻譯出來流通于世界的,即便是中國學生如今所寫的漢語論文也需要用英語將摘要和關鍵詞翻譯出來,有的甚至為了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流通而全文翻譯。雖然英語以外的翻譯著作也大量存在,但是跟英語比起來還是沒有可比性。因此,學好英語是每一個學生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們可以順利利用英語深入學習世界各國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2 開眼看世界的媒介
英語,還是如今中國學生開眼看世界的媒介之一。雖然現在對于很多國家的很多學子來說,走出國門已經不是什么經濟難題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羞于出國或即便出國也會鎩羽而歸,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語不好給其帶來了外出交流的不便。如今英美等主要運用英語的國家已經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人們出國交往的重要語言就是英語,即便是各國景點的指示路牌,為了方便世界各國人民也會在本國母語的下面表上英語指示詞,所以說,學會英語,基本上可以走遍全世界,用自己的能力周游世界,增長閱歷,開闊眼界。
2.3 世界和諧的催化劑
世界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和諧,文化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語言的互通和包容。中國和英語使用重點國家要想和睦相處,互相之間了解彼此國家的文化,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傳承本國文化,與友國文化和諧共生才是重要的一點。因此,學好英語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催化劑。我國學生可以在學好英語的基礎上,首先利用自己的英語水平傳播本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也可以借鑒外國文化發展本國文化,在促進兩國文化互相傳播的同時,以民族特色體現本國文化的優點和特長,在促進相互了解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諧。
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講是指某人和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差異的人士交往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如果能夠在學習英語時就注意這些問題,對學生的進步是十分有利的。
3.1 利于學生熟悉英國文化,接受英語
如今,英語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是,事實是中國很多學生都是英語學習的“困難戶”,很多中國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學習英語,很多人卻一事無成,事倍功半[3]。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在于他們沒有懂得學習英語的方法,只會在背誦英語單詞的基礎上死記硬背所學到的英語知識。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樣做沒有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能是機械地反復記憶,而且這種記憶也會因為不學英語時就忘記而得不償失。所以如果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懂得利用包括茶文化在內的同根異流的文化來進行對比學習、跨文化交際。中國學生一定能夠在促進本國文化傳播的基礎上盡快熟悉英國文化,以更有趣的形式快速接受英語。
3.2 利于學生從熟悉處入手,互相傳播
既然是跨文化交際,勢必離不開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而利用包括茶文化在內的跨文化交際進行英語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從本國文化入手,從熟悉處入手,以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和信心學好英語。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激勵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乃至民族責任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依賴于愛國少年的強大,而愛國少年學習外語的最重要一點就必須是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決心來學習外語。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以愛國的情操學習外國優秀文化,傳播本國優秀民族文化,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接受跨文化交際,從而利于學生從熟悉處入手,學好英語,用好英語,促進雙方文化的互相傳播。
3.3 利于學生學好書面語,提高口語技能
跨文化交際,更看重的是交際,即口對口的交流和學習。而學校教學過程中的口語交際更重要的一點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際,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際,而在教學過程中更了解英語文化的人無疑是英語學習的引導者——英語老師了,所以英語老師如果從中英茶文化的交際角度看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多跟學生用口語交流英語文化,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與更多人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欲望,在學生記好語法、會做英語書面作業的基礎上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學好英語口語,提高口語技能,為中國文化的進一步在世界上傳播,為世界的和諧發展與文化進步作出更多的貢獻。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加速讓世界各國政治、文化、經濟、科技、貿易等層面的交往也日益頻繁,而無論哪一方面的交往,都離不開文化和語言的幫助,只有精通外語,才能更進一步地與世界人民交流學習。所以本文筆者從中英茶文化的差異入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為跨文化交際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利于學生熟悉英國文化,接受英語;利于學生熟悉英國文化,互相傳播;利于學生學好書面語,提高口語技能。希望更多英語教師能夠感受到英語學習對于世界和諧的催化劑作用,幫助學生從有共同點的文化出發、從熟悉處入手,學好英語,做好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1]徐先玲,李相狀.中國茶飲文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周寧.水深火熱的世界——茶與鴉片:污染世界現代化歷史的毒品來源——永遠的烏托邦[J].文化研究,2003(6).
[3]秦迎春.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方法探究[J].青年與社會(下),2014(10): 246.
孫 杰(1986-),女,天津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鄧 倩(1985-),女,河北黃驊人,碩士學歷,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