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舟,楊楓林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茶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功能研究
林書舟,楊楓林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自我認同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授課內容單一等問題。通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設計跨文化交際內容,引入中西茶文化,能夠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認同度,同時利用茶文化搭建起漢語與英語之間的橋梁,實現外語學習的社會目的。本文分析了中西茶文化的淵源與差異、跨文化交際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茶文化對高職跨文化交際的情感促進,并結合實際案例,重點討論了茶文化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應用。
茶文化;跨文化交際;高職;公共英語
茶原產于中國,茶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考證,早在商朝云南地區便有飲茶作藥的習俗;2016年在西安出土的漢景帝古墓中,首次發現了對煮茶和茶葉種植的文字記載,證明漢代也有飲茶的傳統。茶葉在唐代盛行,并逐漸被引入韓國、日本和越南等亞洲國家。根據民間傳說,茶葉是由嘗遍百草的神農所發現,并在民間推廣造福人類,茶葉被賦予了濃郁的傳統和傳奇色彩,也體現了中國人民對茶葉的推崇。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獨自品茶或是以茶會友,茶一直承載了社交功能和精神寄托。
16世紀,茶葉被首次引薦給葡萄牙商人和牧師,并在1607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經澳門出口,兩年后開始了歐洲之旅,在德國、法國等地大受歡迎;根據歷史記錄,1615年茶葉被出口至英國,1662年飲茶的習慣被帶入英國王室。18世紀初期,茶葉風靡英國,由紅茶加上糖和牛奶制成的奶茶成為備受歡迎的飲品,英式下午茶也成為主流社會享受生活及社交活動的重要部分,獨具西洋特色的英倫茶文化也由此發展起來。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實現有效溝通,語言知識僅是載體,其深層內涵是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外語學習中引入異國文化,幫助學生了解跨文化差異,才能促進有效的外語學習,實現溝通的社會目的。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總體存在的問題為:教師偏重識記應試與單向講授,忽視情感溝通與互動交流;公共英語班級人數較多,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引入跨文化交際,有利于擺脫當前情感淡漠、機械沉悶的課堂氣氛,填補“情感空白”,促進雙方及多方的有效溝通,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認同度,搭建起漢語母語與英語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理解多元文化內涵,激發語言學習興趣,提升二語習得能力與溝通交際能力。
語言學家Arnold和Brown提出,語言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等;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學習者的個人因素,包括焦慮、抑制、自尊心、學習動機等;第二類是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課堂交流、跨文化交流意識等(Arnold&Brown,1999)。
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普遍存在的特點有:英語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知識面狹隘,除了英語基礎為客觀因素外,其他問題都與情感認知有關。通過將茶文化與公共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緩解上述問題:其一,茶文化源自中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自己熟悉的內容,將緩解焦慮情緒;其二,以茶文化為媒介,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從中國文化過渡到陌生的西方文化,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不同的語境和情感,實現移情與跨文化交流;其三,以茶文化為依托,通過跨文化交際向國際社會弘揚茶文化,能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茶文化源遠流長,深深滲透在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已成為國際交流與跨文化交際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結合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跨文化交際教學實踐與案例,以及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對茶文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4.1 基于中西茶文化差異,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
高職學生自我認同度略低,眼界不夠寬廣,樹立與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是公共英語教學的首要步驟,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打開視野。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設計跨文化交際內容,從學生較為熟悉的茶文化入手,可以讓學生消除對外語學習的恐懼、焦慮和抗拒;組織學生討論自己親身經歷的中國茶文化,調動興趣和積極性,而后教師通過視頻、圖片、文章等引入不同國家地區的茶文化,通過比較中西茶文化差異,樹立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中國的茶文化與英國、日本等地有很大差異,茶普遍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式場合。中國茶文化的交際功能承載了數千年的傳統和秩序:其一,以敬茶為例,年輕人向長者敬茶、低位者向高位者敬茶以示尊敬,現在長輩也會給晚輩倒茶以示關懷、領導給下屬倒茶以增進感情。其二,在中國也有敬茶賠禮道歉的習俗,過錯方敬茶以示悔過,對方若飲下“道歉茶”,則表示原諒。其三,在傳統婚宴禮俗中,新郎新娘在婚禮時向父母敬茶,感謝養育之恩;向賓客敬茶以示敬意和感謝。在英國,人們更偏愛紅茶,茶已經成為融合了英國文化的“國飲”,許多英國人每天都要喝茶。客人登門拜訪時,主人會泡茶接待;在咖啡館和茶室,朋友小聚或獨自體閑,茶也是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大名鼎鼎的下午茶更已成為英國的文化象征,配上可口的小點心,不論是家庭聚會、文化沙龍、或是商務茶歇,“tea party”社交由此開始。在英國的部分地區,“tea”還能指代晚餐。愛爾蘭也是世界上茶葉的消費大國之一,濃郁的愛爾蘭奶茶和早餐茶備受歡迎,平均每個愛爾蘭人每天要飲用四杯茶,很多人每天至少消費六杯以上,茶在愛爾蘭人的社會交際中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東、俄羅斯、印度、美國等地,茶也被賦予了各種地域色彩和文化內涵,成為各國人民日常生活與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
通過了解中西茶文化差異,讓學生領悟茶文化的社會交際功能,提升跨文化交際意識,學習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如何借助茶媒介,促進有效溝通。比如了解不同國家客人的茶文化,能夠針對其特點用不同的茶品進行接待,通過一杯合適的茶實現“破冰”,為后續的跨文化交際做好鋪墊;同時,了解各國的社交習俗,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移情”,以茶為介,入鄉隨俗,更好地適應各地文化。
4.2 立足茶葉的交際功能,深入體會跨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與溝通的實質遠遠超越了語言學習的層面,它融合了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溝通技巧,目的是幫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夠更好的溝通。語言傳遞的僅是字面意義,只是交際溝通的載體之一;人類的交際是多維的,除了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肢體語言、行為習慣、衣著打扮、相關物品等也是交際的重要組成元素,與文化息息相關,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交際結果。通常,來自高語境文化(中國)和低語境文化(英美)的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問題更偏向文化差異而非語言。因此,若僅僅是掌握了共同的語言,而不能理解交際雙方所浸潤的文化環境,將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沖突,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的核心內涵是對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引入的跨文化交際內容包括由文化差異引發的溝通誤會或沖突,能幫助學生理解深層文化內涵,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學習興趣。互贈禮物是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因為文化差異往往弄巧成拙,產生了許多誤會,其中不少也與茶有關。茶葉自古在中國便被認為是送禮佳品,茶葉種類繁多,級別不同價格也有巨大差異。茶葉作為中國常見的禮品,價值偏貴重,被賦予了深厚的社交意義。典型例子如下:一位中國人與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的朋友見面,中國人為了表示友好,挑選了一盒昂貴的高山烏龍茶作為禮物,而美國人的回禮僅是一袋新澤西產的M&M巧克力豆,價值不足十美元;中國人的心理非常不平衡,認為自己向對方贈送了名貴的茶葉,對方卻用廉價的巧克力回禮,是貪小便宜的表現,也是對自己極大的不尊重。通過引入以上案例,教師先對相關英語詞匯進行介紹,而后讓學生對此進行角色扮演,討論分析兩種禮物的意義。接下來,教師由茶葉引出中美贈禮文化的差異,如美國人送禮重視紀念意義不注重價格,因新澤西州的特產是巧克力,該美國人便選擇了具有家鄉特色的M&M作為禮品;中國人贈禮除了注重禮品的紀念意義,也十分注重價值,禮物越貴重,表示對雙方關系越重視,禮物的價值直接關系到送禮雙方的面子;中國人也更喜歡收到貴重的禮物,在回禮的選擇上也注重價值相當。最后,讓學生復述以上案例的英語故事,即可復習語言知識,亦鞏固了文化基礎。通過收集茶文化相關的文化差異案例,設計有趣實用的教學活動,能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化差異,領悟深層的歷史文化內涵,
4.3 巧用茶藝演示,促進跨文化交際教學與實踐
茶藝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始于唐朝,盛行至今,自成體系。古時文人墨客在品茶中尋找靈感,佛家道家在品茶中悟禪悟道,普通人家也在茶道中享受美德熏陶。從選茶到烹茶,從茶具擺放到整體環境營造,融合了文學、藝術元素,整個操作過程充滿了藝術性,包含了人類的精神寄托和美學追求,能夠讓茶客更好地體驗茶的本真滋味和文化內涵。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加入茶藝環節,不但符合美育的要求,同時能讓學生切身參與其中,動手實踐,結合英語介紹,向世界展示中國茶文化,通過以茶會友,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以我校為例,我校主要面向廣東省招生,其中有為數不少的潮汕生源。潮汕地區以功夫茶知名,潮汕學生從小耳濡目染,對功夫茶有著深厚的感情,許多學生甚至會帶著整套茶具入學。功夫茶程序講究,講求“功夫”,烹茶需功夫,品茶也需功夫,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涵。在英語課上請潮汕學生提前準備相關英語介紹,帶上茶具來教室進行演示,并將功夫茶茶藝傳授給其他同學,還可以請部分學生扮演外國賓客,或邀請外籍教師參加,向茶藝表演者提問,請其邊演示邊用英語進行講解。請學生在公共英語課堂上用英語進行茶藝演示,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習動力,促進跨文化交際的教學與實踐。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茶文化豐富多彩,將茶文化融合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際功能,滿足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產生的情感需求,緩解其使用外語時的緊張焦慮,增強自信心;利用熟悉的茶文化為媒介,讓學生有機會更直觀地體驗中外文化差異,激發學習熱情,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1]Arnold,J and D.Brown.1999.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郭書彩.外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情感與認知因素[J].國外外語教學,2002(2):19-23.
[3]何一丹.淺析茶文化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實施[J].福建茶葉, 2016(1):190-191.
[4]姚馳.基于中英茶文化差異解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福建茶葉,2016(3):275-276.
[5]王初明.外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現代外語,1988(2):46-48+31.
林書舟(1985-),女,廣東湛江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