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志康
(欽州學院體育教學部,廣西欽州535000)
探析現代采茶健身操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丘志康
(欽州學院體育教學部,廣西欽州535000)
采茶操無論是在動作編排還是在歌曲選擇上,都蘊含著濃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因此,這種具有地域性的健身操如何能較好的向全國高校推廣,便構成了當前需要破解的難題。本文通過討論認為,現代采茶健身操可以作為熱身活動來對待,這樣就具有較強的推廣性。那么具體的運用途徑則包括:理解現代采茶健身操的文化脈絡、根據運用目的定位完成動作教學、從體育社會文化學傳遞人文內涵、合理分組采取小組領舞跟跳方式。
現代采茶健身操;體育教學;推廣;途徑
以贛南采茶操為藍本的現代采茶操,已逐漸走進高校體育教學范疇。從目前所反饋的效果來看,由于贛南地區擁有采茶戲這一地方劇種,所以在采茶操的運用上顯得深得人心。但從全國高校的健身操體育教學中,采茶操似乎還未被得到充分重視。因此,探析現代采茶操的全國高校范圍內的推廣問題,則顯得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需要指出的是,現代采茶操作為健身操在表現形式上與傳統意義上的健身操存在差異,采茶操無論是在動作編排還是在歌曲選擇上,都蘊含著濃郁的客家文化特色,那么這種具有地域性的健身操如何能較好的向全國高校推廣呢。或許,解決這一問題則不能僅從行政推動的方式上來下功夫,還需要從民族體育文化的人文性和趣味性上來做文章,而且還需要突出采茶操的類型差異性。
從筆者調研的資源中,可以將當前的教學困境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1 類型重復
目前,高校健身操教學主要針對女生,而從健身操的類型來看則顯得重復。盡管各種健身操都關注了對參與者身體四肢的鍛煉,但其中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都千篇一律。這樣一來,在日常教學中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而且也不利于大多數女生的參與。之所以指出后者在于,傳統健身操的運動量較大且節奏較快,這就決定了部分女生因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而難以充分融入到健身操的學習中來。包括許多高校所熱衷的健身操比賽,并無法代表全校的平均水平。
1.2 缺乏內涵
眾所周知,體育教學承擔著培育大學生美育的重任,而美育則需要內化為一種精神品質,來引導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但就目前的傳統健身操而言,其訓練效果主要在于培育強健體魄和塑造女生體型上,而對于培育大學生的美育而言卻并不明顯。為此,這里便將其稱為“缺乏內涵”。由于內涵缺乏,這就導致了現有健身操教學的功能被無形的弱化了,而且教師在教學中也難以從體育文化的角度來挖掘健身操的文化內涵。關于這一點,需要得到重視。
1.3 不便創新
這里的創新主要指向對現有健身操進行優化和重新編排,但在缺乏文化元素和勞動實踐的情況下,教師在對傳統健身操動作進行創新時,總是面臨著整體上難以協調,以及節奏感所帶來的時間緊湊而難以找到切入點。這樣一來,又強化了在第一個問題時所談到的那樣,類型重復。
那么聚焦于現代采茶健身操,它的優勢又有哪些呢。為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1 豐富的人文性
前面已經提到,現代采茶操植根于贛南采茶戲中的內容選段,并根據健身操的編排要求來創作的。同時,采茶戲又與當地的茶葉生產勞動相聯系,進而就使得采茶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性。那么豐富的人文性對于采茶健身操來說,又能提供怎樣的優勢呢。筆者認為:第一,喜聞樂見的群眾基礎,是向全國高校推廣的現實條件;第二,符合各類人群的節奏和韻律,又是提升學生參與度的現實基礎。因此,這里豐富的人文性將在文化植根性上形成中國派健身操。
2.2 深刻的內涵性
從歷史唯物主義觀的視角來認識現代采茶操的形成,其植根于贛南地區的采茶生產勞動實踐,以及與之關聯的生活實踐之中。因此,這里就內含有當地農耕文明的文化內涵。再者,在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基礎上所提煉出的文藝元素,又構成了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而這種方式又必然與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相適應。因此,深刻的內涵性能在健身操教授中,向學生傳遞信息量較大的體育社會學知識,以及向他們傳遞民間體育的樂趣。
2.3 內容的編排性
現代采茶健身操由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如四個部分)構成,每個部分都針對性的鍛煉人的頸部、腿部、腰部等。可見,從這樣的形式上便可以在內容的編排上產生優勢。再者,現代采茶操的人文性和內涵性,也能在很大層面上支撐起對其內容的編排性來。由此,這樣就使得該健身操的優勢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那么作為向全國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推廣,在運用中還需要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模式定位:
3.1 運用目的定位
需要承認這樣的現實,即現代采茶健身操來源于我國贛南地區,那么必然就與當地的人文因素相聯系,而這種聯系在我國其它地區并不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礎,特別對于那些非產茶地區更是如此。因此,在弱化行政主導下的課堂推廣情形下,需要理清運用于體育教學中的目的。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由于采茶操的節奏和韻律較為柔和,不同于傳統健身操體系。因此,運用的目的可定位于熱身運動中。這樣一來,既能為學生的熱身運動引入新鮮血液,又能發揮采茶操的群眾性優勢。
3.2 運用手段定位
運用手段可以分為兩個版塊:第一,教師分組教授;第二,學生分組練習。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采茶操所呈現出的特征具有較強的廣場舞特征,所以若是照搬標準的采茶操獲得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尤其是對于男生而言。因此,各地高校有必要對現代采茶操進行適應性創新。根據筆者的經驗可得,可以某些武術動作融入到采茶健身操之中。如在“打鞋底”的套路中,可以加入彈跳和踢腿的武術動作。這樣一來,可以適應大學生的審美需要。
3.3 運用結果定位
由于已經將運用目的定位于“熱身運動”,那么是否產生了熱身運動的效果,則構成了對運用結果的定位。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熱身活動中由于個體的參與度不同、活動強度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到熱身活動的效果。因此,在運用結果定位上,應追求采茶健身操的整體性和完整性。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運用方案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設計:
4.1 理解現代采茶健身操的文化脈絡
將現代采茶操運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之中,首先要發揮體育教師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為了打破地域文化對采茶健身操理解上的短板,這里需要使體育教師能夠理解現代采茶健身操的文化脈絡。在推進體育教師的理解上,高校文化傳播院系應在這里起到積極作用。筆者建議,可以對體育教師就贛南采茶文化,以及客家人對采茶戲的情感等進行信息傳遞,并結合微視頻將贛南當地的采茶操展示給體育教師,進而使他們能對該健身操形成整體印象。
4.2 根據運用目的定位完成動作教學
由于已經將運用目的定位于熱身活動,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選擇能夠顯著起到熱身的采茶健身操版塊進行教學。目前,在大學體育教學中仍主要以球類和田徑項目為主線。但這兩大類項目都對學生的腳腕和腰部力量要求較高。因此,在完成動作教學上,需要圍繞著“鍛煉腳腕和腰部”的采茶健身操為主。這樣一來,對于現代采茶健身操的運用就能做到精準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當然,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教師可以根據其它項目教學來編排該健身操。
4.3 從體育社會文化學傳遞人文內涵
關于這一點是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即主要在于糾正大學生群體對健身操的理解偏差。不難發現,不少大學生在首次接觸現代采茶健身操時,都會用一種難以接受的眼神和別扭的動作來應對。對此,體育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畢竟,部分體育教師在首次接觸時也會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感。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以及培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該健身操來調節軀體,這里還需要從贛南采茶文化、客家文化等方面來向其傳遞人文內涵。
4.4 合理分組采取小組領舞跟跳方式
在日常教學中為了方便學生在跳中學習,以及也便于激勵學生充分參與到這樣的健身操之中。教師在教學管理中,需要合理分組采取小組領舞跟跳方式。領舞的學生可以由女生組成,并在之前的教學訓練中給予強化,然后按20人為一組,這樣就能在小組成員的相互監督下來完成熱身活動。
另外,以茶品來熏陶體育學生,并使大學生獲得個體素質的顯著提升,這無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除了在學校推動下來完成個體素質提升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個體素質修養的自覺意識。筆者認為,僅靠教師的說教是無法形成這種自覺意識的,而需要通過向學生傳遞“職業發展規劃”和“未來職業崗位需求要件”,使其成為學生的利益關切對象,這時才能激勵學生自覺完成個體素質的修養提升任務。因此,高校體育在履行自身教學功能的同時,高校招生就業部門、專業所在院系還應與之相配合,在以茶元素為主線的職業素質培養下,來完善現有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本文通過討論認為,現代采茶健身操可以作為熱身活動來對待,這樣就具有較強的推廣性。因為筆者在實踐中發現,由于采茶操的節奏和韻律較為柔和,不同于傳統健身操體系。因此,運用的目的可定位于熱身運動中。這樣一來,既能為學生的熱身運動引入新鮮血液,又能發揮采茶操的群眾性優勢。那么具體的運用途徑則包括:理解現代采茶健身操的文化脈絡、根據運用目的定位完成動作教學、從體育社會文化學傳遞人文內涵、合理分組采取小組領舞跟跳方式。
[1]高德霞.適應素質教育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22-23.
[2]費發洲;.高校公共體育選課教學現狀及分析———以曲阜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54-55.
[3]王龍.基于體育全球化視野我國大學體育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2):32-33.
[4]王迎勝.高校體育實施創新教育的內容和方略探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2-13.
[5]林樂樂.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課改芻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66-68.
丘志康(1981-),男,廣西貴港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