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曉,李秋紅,郝靜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35)
茶文化凝聚的民族精神對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王麗曉,李秋紅,郝靜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35)
以塑造大學生民族精神為己任,需要在教育模式的創新上下功夫,而民族精神作為一種文化內涵又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所以借助茶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在知行統一原則下來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則成為了需要做出嘗試的工作。這里的作用包括: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規范學生的行為偏好、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意義則分別由:教育的理念、方法論基礎、現實著眼點等三個方面構建。
茶文化;思想教育;民族精神;高校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問題,并把其提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來實施。從思想教育一線所反饋的信息不難知曉,當前大學生受到整體個性使然,以及現階段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脫離主流的趨勢。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輿論對各種思潮的寬容和妥協,也使得部分大學生難以及時發現自身思想觀念的正確與否。可見,當前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以塑造大學生民族精神為己任,需要在教育模式的手段創新上下功夫,而民族精神作為一種文化內涵又植根于我國傳統文化之中,所以借助茶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在知行統一原則下來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則成為了需要做出嘗試的工作。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茶文化民族精神元素展開認識:
1.1 樸實的精神元素
從茶文化的顯性特征出發,茶葉的外觀就流露出樸實無華的特質,這種特質又直接植根于茶葉的種植、制作的整個過程。將這種外在的樸實轉換為精神層面的樸實,則體現為民族精神的純粹。突出民族精神的純粹特質有怎樣的價值呢。事實上,外來的各種思潮與本土文化思想形成沖突與變異,這種缺乏文化自信、國格自信的精神狀態,將難以滿足國家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可見,樸實的精神元素十分重要。
1.2 淡雅的精神元素
深入到茶葉的味道,與舶來品咖啡不同,我國的茶葉無論綠茶還是花茶都擁有淡雅的味道,這種味道并不會立即消失,而是在口中反復來回。將這種淡雅的味道升華為一種精神元素后,在為人處世上應能謙虛謹慎。那么這種民族精神的內在表現又是什么呢。符合國人的價值判斷,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應奉行君子之交淡若水。這樣一來,才能為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創造出健康的人文環境,也才能使自己保持獨立決策的外部環境。
1.3 和諧的精神元素
茶文化承載著分享與共生的精神品質。中國的傳統文化推崇中庸之道,在現實中所塑造的國人精神特征便在于追求和諧。這里的和諧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諧,也體現在人與自然之間的地位和諧。這種樸素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引導著一個大國的國民行為走向秩序。
從以上三個方面的認識中,可以對應歸納出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2.1 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輕易獲得外來文化,包括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外來高科技產品,以及以美國科幻3D大片為代表的文化產品。隨著這些產品的商業化引入,在品牌號召下逐漸占據了諸多大學生的心理空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炫耀和攀比,實則是一種本土文化虛無的表現。通過引入茶文化民族精神中的樸實元素,便可以告知當代大學生:中國派的文化優越性,以及內涵的深刻性。
2.2 規范學生的行為偏好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中國社會的轉型期,進而從小到大便耳聞目染了五光十色的社會現象,這種特有的經歷便造就了這代大學生的行為偏好以及心理特征。就行為偏好而言,當代大學生較為追求個性獨立,在集體主義觀上存在著弱化的傾向。另外,在心理特征上主要表現出了浮躁和焦慮,這些都是對社會轉型期的一種主觀反映,且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待人接物。通過引入茶文化中的淡雅元素,便在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境。
2.3 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
與西方人的思維習慣不同,國人擁有唯物主義觀,這就造就了國人所崇尚的和諧理念。在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正逐步成型之際,通過茶文化中的和諧元素來培養他們的整體觀念,這不僅能優化他們的思維方式,也能夠使他們理性的對待世界萬物。可見,這種整體觀念的培育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來說是重要的。
與此同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總結出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意義:
3.1 教育的理念方面
長期以來,高校學生工作人員都普遍將自己立于教育者的角色范圍下,在權威式教育理念的驅動下,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著簡單粗暴的問題。不難理解,這種工作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特征形成了隔閡,進而也使得思想教育工作陷入到了如今的困境。隨著將茶文化民族精神元素引入其中,便可以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起清晰的目標,從而需要反思過往教育經歷的理念失誤。這樣的意義,對于優化思想教育工作模式起到了推動作用。
3.2 方法論基礎方面
方法論是實施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哲學基礎,也是指導思想教育工作不斷創新的分析框架。茶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植根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這就告訴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優勢,以及重視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契合性。再者,茶文化所體現的樸實、淡雅、和諧等元素,也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獲得,而僅靠說教的傳統模式是無法的達成的。可見,建立起知行統一的教育模式成為了時代要求。
3.3 現實著眼點方面
這里需要反思傳統思想教育工作的另一短板問題,那就是在工作中十分關注學生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問題,而未能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聯系。那么什么是學生的實際需求呢?毫無疑問,這直接與他們未來的創業和就業相聯系,并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相聯系。可見,茶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便能與這些實際需求相關聯,進而突出了思想教育的現實著眼點。
根據以上所述,針對引入茶文化的實施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挖掘重構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元素
要將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元素較好的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之中,首先就需要教師完成對茶文化中民族精神元素的挖掘和重構工作。這里重點談談“重構”工作,事實上從本文的前面論述中也可以感知到,茶文化中的諸多精神元素并不能直接與學生的思想教育進行對接,不然將使人有牽強附會之感。因此,教師需要將諸如:樸實、淡雅、和諧等茶文化品質進行現實語義的重構,通過挖掘其中的引申含義,來與思想教育內容進行銜接。
4.2 拓展學生思想教育的時間空間維度
若要將茶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融入到思想教育之中,并能被學生逐漸所接受,僅靠通常的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為此,這里就涉及到拓展學生思想教育的時空維度的問題。這里筆者建議,需要發揮班級組織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的時空優勢。具體而言,以輔導員作為思想教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他們需要在掌握茶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時,以主題班會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生社團中,可以通過教師輔導模式來開展茶文化體驗活動,進而來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
4.3 借助“互聯網+”模式重視線上教育
對茶文化民族精神的傳遞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實施中需要增強對學生進行信息傳遞的頻率和穩定性。因此,這里需要借助互聯網平臺來開展線上教育模式。為了降低線上教育的技術瓶頸,班級輔導員可以開通微信群,在線上來組織有關民族精神為主題的討論,以及在線上接受學生的個別提問。為了更好的完成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團委還可以在網站上開辟宣傳民族精神的專欄,并鼓勵學生提供與茶文化有關的認知稿件。
4.4 知行統一下去引導學生的班級生活
發揚民族精神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包括樸實、淡雅、和諧等,都可以直接反映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之中。因此,班級輔導員需要在知行統一原則下,來引導學生關注班級生活,并在建立和諧班級和寢室文化的倡導下,培育學生在集體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這里還需要重視對研究生群體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從以下便做出展望: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導師在工作的開展上,須面臨個性化、學科化、信息反饋及時的問題。因此,應以二級學院(或系)為思想政治教育單位。其中,由于學科化的需要,可以在上述單位基礎上,將同一碩士點的學生劃歸到相應的思想政治導師管理。筆者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導師,一般由教研室的青年博士,已經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擔任。然而,受到各高校具體情況的影響,可以將思想政治導師的學歷以及職稱要求降低。思想政治導師需要定期與研究生的專業方向導師進行溝通。這樣一來,才能實現思想教育對研究生學業與綜合素養的促進作用。
從思想教育一線所反饋的信息不難知曉,當前大學生受到整體個性使然,以及現階段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使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脫離主流的趨勢。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輿論對各種思潮的寬容和妥協,也使得部分大學生難以及時發現自身思想觀念的正確與否。為此,借助茶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在知行統一原則下來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則成為了需要做出嘗試的工作。這里的作用包括: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規范學生的行為偏好、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意義則分別由:教育的理念、方法論基礎、現實著眼點等三個方面構建。
[1]武麗麗.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謝文平,陸書建.關于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43-45.
[3]周卉.雙向互動的高校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J].理論導報, 2010(12):11-12.
[4]楊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及改進淺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12):28-31.
王麗曉(1976-),女,河北邯鄲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