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陽
(河南警察學院實戰技能訓練部,河南洛陽471001)
體育教學中茶文化傳承研究
王向陽
(河南警察學院實戰技能訓練部,河南洛陽471001)
我國作為茶文化古國和大國,其所擁有的茶文化充滿著對人生處世態度的啟示,也蘊含著對自我心性修養的思考。然而,這種基于“靜”和“悟”為特點的茶文化似乎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傳統風格格格不入。通過對二者關系進行分析,體育教學中茶文化傳承的路徑包括:多渠道提升教師的茶文化修養、挖掘與茶文化關聯的教學項目、建立知行統一原則的教學模式、O2O形態下構建教學效果反饋等四個環節。
體育教學;茶文化;傳承;路徑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一個誤區,那就是一味的追求學生對競技體育項目技巧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心性和人格的塑造。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在于當前高校在推行職業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體育教學需要承擔其所不可替代的職業素質教育任務,那就是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以及針對創業就業大環境來培育學生的處世心態。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本文提出體育教學中的茶文化傳承問題。
我國作為茶文化古國和大國,其所擁有的茶文化充滿著對人生處世態度的啟示,也蘊含著對自我心性修養的思考。然而,這種基于“靜”和“悟”為特點的茶文化似乎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傳統風格格格不入,長期以來一直處于被忽略和遺忘的狀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大學生在創業就業活動中需要具備良好的心態和人格基礎。因此,關于體育教學中茶文化傳承,則更多的是在體育教學中對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
從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出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體育教學與茶文化的關系。
1.1 體育教學賦予茶文化新的職能
從分類學的角度來解構茶文化,其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文化要素兩大部分。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對茶文化的顯性部分較為熟悉,但也主要停留在直觀的品茶和茶道范疇。但若要使茶文化能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和處世心態培育,則需要從茶文化顯性的一面感悟到茶文化隱性的內涵。為此,體育教師通過組織教學,便能在啟發和引導下來幫助學生逐步獲得茶文化所帶來的啟示。可見,這就體現了體育教學賦予茶文化新職能的關系。
1.2 茶文化助力體育教學目標實現
從現有的文獻中可以感知到,許多同行已經在思考體育教學目標的調整問題。通過聚焦于體育教學與專業教學之間契合問題,來努力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地位,以及改變體育教學目前所處的尷尬狀況。然而,從當前的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場所創新上下功夫,則是遠遠不夠的。為此,茶文化以它特有的國學思想,以及所融合的我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將能以一種新的形式來助力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1.3 體育教學與茶文化之間相共生
從筆者對目前大學生群體心理特征的調研和分析可知,大學生在創業就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不是資金和項目,而是他們內心的浮躁和焦慮。浮躁的內心將使他們無法專注于自己的創業項目和崗位任務,焦慮的心態則使他們可能在未知的世界面前裹足不前。可見,在未來的體育教學中必然要形成與茶文化的共生關系。
那么面對內容極為豐富的茶文化,體育教學應著重傳承的對象又是什么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于培養學生創業就業心態所需的茶文化要素。對此,筆者將著眼點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傳承茶文化“靜”的要素
從字面來理解“靜”,其主要指向了一種狀態,即培養學生具有自我情緒控制和自我心態調整的能力。從現有的創業案例中可知,大學生創業可謂是在“一窮二白”中展開的,一群具有相同情懷的年輕人走在一起,他們必須克服內心中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面對挫折的焦慮感。因此,體育教學在傳承茶文化時,就需要著眼于茶文化所蘊含的“靜”的要素。“靜”在這里是通過一種主動的自我控制與調節,來逐步達到理性面對問題的狀態。
2.2 傳承茶文化“悟”的要素
顯而易見,一個人的悟性將極大的幫助他繞開彎路,并能最大化的達成目標。那么茶文化所蘊含的“悟”的元素,在這里便體現在通過觀察和感悟,來獲得自我思想格局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從歷史唯物主義觀的視角出發,這里的觀察和感悟一定是人的一種素養,所以體育教學傳承茶文化“悟”的要素,便在于培養學生主動去學習和體會的精神品質。通過具備這樣的精神品質,學生將在創業就業活動中迅速的成長起來,并在精神品質下來推動自己的創業和就業活動。
2.3 傳承茶文化“思”的要素
這里的“思”主要指向“反思”和“自省”,而這也是大學生群體在參與創業和就業活動時所需必備的。從現有的案例中可以知曉,大學生群體在創業和就業的道路上一旦遇見困難,部分學生就會“控訴”社會的不公,而很少剖析自身的原因。再者,部分大學生在創業和就業的道路上似乎一帆風順,進而就使得自身的內心被不斷膨脹,最終因剛愎自用而導致整個團隊解體。因此,這里就需要引入“反思”和“自省”的茶文化要素。
知易行難,這里再從三個方面來歸納出茶文化在傳承中的難點:
3.1 教師的茶文化修養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傳承茶文化,其仍需要在體育教師的主導下來完成。而且,傳承茶文化的教學目標,也需要在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中來實現。因此,這里就存在著教師的茶文化修養問題。事實上,筆者所接觸的體育教師幾乎都有飲茶的習慣,但這種生活喜好并不意味著他們具備完善的茶文化體系。因此,破解這一問題是首要的任務。
3.2 教學傳承具體途徑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傳承茶文化,需要借助體育項目來實現,所以這就存在著教學傳承的具體問題。考察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項目可知,其大多數屬于競技體育項目,而部分屬于健身健體類項目。而與培養學生“靜、悟、思”能力的體育項目似乎并不多見。為此,破解這一難點問題則關系著茶文化傳承的主線。
3.3 職業素質培養效果問題
這里需要明確這樣一個問題,即學生在職業素質領域的養成效果,難以在現實的觀察中來獲得,而只能在他們的創業中、就業中來逐漸得到反饋。然而,后者已經超越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職能范疇,而且也超過了體育教師的能力水平。因此,這也就構成了需要破解的難題。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問題導向下,茶文化傳承路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4.1 多渠道提升教師的茶文化修養
需要明確的是,提升體育教師茶文化修養的目的在于促進體育教學,所以在吸收茶文化知識時,也需要緊密圍繞著前面所提到的三個著眼點來進行。這里的多渠道主要包括:第一,依托高校的人文教學力量,來對體育教師進行有關茶文化知識的培訓;第二,鼓勵體育教師在教研活動中,圍繞著“茶文化與體育教學”的主題進行研討;第三,激發體育教師建立自主學習的新常態。教學實踐表明,需要發揮集體備課和研討的功能,這樣才有助于新鮮事物的健康發展。
4.2 挖掘與茶文化關聯的教學項目
前面已經強調了,這是關系到體育教學能否傳承茶文化的關鍵,所以需要引起教師們的充分重視。根據筆者所在高校的教學實踐所得,可以從棋類項目和太極武術項目入手,通過內容重構來形成符合茶文化著眼點的教學項目。在與體育教學更為適合太極拳教學。筆者認為,教師應拋棄傳統為教學而教學的模式,即一味的追求學生拳法的標準性。而是建立起突出修身、養性的教學目的,并在教學中穿插著對學生進行茶文化“靜、悟、思”的啟示。
4.3 建立知行統一原則的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若要真正做到對茶文化的傳承,就需要在一開始便建立起知行統一原則下的教學模式來。事實上,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和示范效應,大于了學生的探索和感悟需要。對此,將難以形成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反映,而更多的則體現為是一種鏡面反映。因此,以論道為主題則可以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和場所,以品茶論道、茶文化與太極等為主題,組織學生在飲茶交流中來獲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關于場地的選擇,則可以考慮專業實訓室。
4.4 O2O形態下構建教學效果反饋
O2O是指線上和線下同步展開活動,這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行為特質。就體育傳承效果的反饋上,通過采取這種形態便能極大的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強度,也能使過去不可想象的跟蹤調查變為現實。具體而言,體育教師可以組建微信群,通過線上信息的時時互動來了解學生的職業心理狀態。
不難否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傳承茶文化,這本身就屬于教學創新活動。因此,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便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創新的有序實踐。
這里再從茶文化的精神品質層面(茶品),來闡述體育教學中茶文化的傳承問題。
以茶品來熏陶體育學生,并使體育學生獲得個體素質的顯著提升,這無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除了在學校推動下來完成個體素質提升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個體素質修養的自覺意識。筆者認為,僅靠教師的說教是無法形成這種自覺意識的,而需要通過向學生傳遞“職業發展規劃”和“未來職業崗位需求要件”,使其成為學生的利益關切對象,這時才能激勵學生自覺完成個體素質的修養提升任務。因此,高校體育在履行自身教學功能的同時,高校招生就業部門、專業所在院系還應與之相配合,在以茶元素為主線的職業素質培養下,來完善現有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本文認為,基于“靜”和“悟”為特點的茶文化似乎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傳統風格格格不入。通過對二者關系進行分析,體育教學中茶文化傳承的路徑可圍繞著:多渠道提升教師的茶文化修養、挖掘與茶文化關聯的教學項目、建立知行統一原則的教學模式、O2O形態下構建教學效果反饋等四個環節來構建。
[1]高德霞.適應素質教育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22-23.
[2]費發洲.高校公共體育選課教學現狀及分析———以曲阜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54-55.
[3]王龍.基于體育全球化視野我國大學體育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12):32-33.
[4]王迎勝.高校體育實施創新教育的內容和方略探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2-13.
王向陽(1975-),男,河南襄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研究、警務實戰訓練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