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劉躍峰,馬雯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高校素質教育教學中現代茶文化的應用價值研究
王鳳華,劉躍峰,馬雯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現代素質教育成為了時代的主旋律,在人們推崇以人為主體的高校教育中,融入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精髓內容,能夠充分體現出高校素質教育與文化的融合教育,突顯出茶文化深厚的民族性和歷史文化性,在傳統茶文化滲透和融入高校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推動文化、藝術、美德的充分結合,不僅實現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推廣和傳承,而且也極為有效地提升了大學生的思想情操,充分實現了茶文化在現代素質教育中的價值和功能。
高校;素質教育;茶文化;傳統;價值
在現代教育重視素質教育的倡導之下,高校教育以學生為主體,與時代的發展需求相契合,將中國傳統茶文化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中,以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物質和精神內容為源,更好地體現出茶文化與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高校素質教育與傳統茶文化相得益彰之價值和功效,促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創新發展。
中國傳統茶文化博大精深,以其不可阻擋的魅力享有盛名,并在歷史長河的源流中,綻放出其耀眼的光芒,茶文化植根于我國農耕文化的文明體系之中,吸納了中國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理思想內涵,并以儒家思想的“和”的內涵為核心,在歷史的延續過程中,顯現出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核,并表達出敬重自然、講求倫理道德的思想觀念,提煉出“和、儉、廉、美”的茶道精神,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茶文化的衍生文化背景和文明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傳統的農耕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農業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成熟,傳統茶文化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改變,并具體體現為茶葉的生產過程、加工制作過程、消費觀念和行為等,都使人們對茶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更為深入和透徹。
中國傳統茶文化中的茶葉生產隨著現代工業的進步,注入了機械化的技術元素,更好地促進了中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并在國際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在茶葉產業營銷理念開放化的發展態勢下,茶葉產業的鏈條得以不斷地延伸和拓展,并不斷地滲透和融入到其他多個商業領域之中,如:化工、醫療、食品等,更為注重茶葉產業的價值內涵,使人們對于茶文化的全新價值內涵有了深入的體驗和了解。同時,中國傳統茶文化內涵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理文化并沒有消失,它仍然在向現代人們傳遞“忠孝禮義廉恥”的傳統道德觀念和核心價值觀,并且與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充分契合,顯現出其強大的文化根基,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對于社會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現代重要價值。
2.1 高校素質教育的積極嘗試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形勢下,素質教育成為了高校教育的指針,高校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之下,進行了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嘗試,并對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有益的改革,在高校的公共課程和選修課程之中,增添了曲藝、象棋、圍棋、書法、繪畫等傳統文化教學課程內容,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音樂文化氣質的培養,具有極其有益的效果,提升了大學生的文化內涵,也實現了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
2.2 高校素質教育的不足之處
我國高校的素質教育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卻仍然還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素質教育還存在局限性。在高校的素質教育之中,大多局限于對學生的專業教學,在限定的專業教學領域之內,無法實現對全部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培養,盡管也嘗試突破專業,開設公共課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變這一狀況,然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和拓展。
(2)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推行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之下,教育者還沒有深入而充分地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和價值,還沒有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的素質教育和培養。
3.1 推動高校綜合學科體系的建設
在高校的素質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中國傳統茶文化對于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在中國茶文化走出國門、步入世界的進程中,我們要將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納入到高校的綜合學科體系建設之中,使傳統茶文化歷久彌新,展示出其強大的傳統文化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并在社會時代變化的形勢下,賦予茶文化以時代特征和應用價值。由此也可以較好地啟示中國現代高校素質教育,實現對大學生全方位的茶文化素質教育,更好地體會和領悟傳統茶文化中內蘊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底蘊,從而有效地克服過于側重專業化教學的弊端,全面推動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綜合學科體系的完善構建。
3.2 引領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以儒家的中庸思想為其文化內核,并將茶道、茶德精神滲入到對人們的教化之中,具有極為深刻的哲理內涵和倫理思想,表達出人們在人化自然的狀態下,更好地頓悟茶道,體會“茶道”精神,更為透徹地理解中國傳統茶文化,增進大學生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認可和接受度。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茶德”精神和思想之中,概括和提煉為“和、清、敬、美、康、樂、甘、香”的“八德”思想。其中:“和、清、美”講究的是茶葉品茗者在品茶時不同的心理體驗和審美領悟,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文化熏陶和浸染,對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有極為重要的領悟涵義和意旨?!翱怠敝v究在品茗之中,獲得心理上的愉悅、身體上的康健,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助益作用和價值。“樂”是指在品茗時的愉悅體驗,在怡情怡性的茶葉品茗氛圍之中,感受到無盡的快樂和歡愉。“敬”主要是倡導茶文化中的尊重、互敬、體諒、互助的思想和情操,對于大學生的寬恕精神培育和互助精神的培育,具有極為突出的意義和價值?!案省⑾恪敝饕菑牟栊缘膶用?,流露出品茗者對茶文化的欣賞與贊譽之情,在可以媲美甘露的茶葉品茗情境之中,可以使茶香四溢,令人產生忘我、無憂之感,對于大學生的品性培養、緩解心理上的壓力,也具有不可多得的助益和效果。另外,還有諸多言論對于“茶德”精神都有描述,如:陸羽的典籍《茶經》之中,也表述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的道德倡導和主旨,在這段言簡意賅的話語之中,我們可以中國傳統茶文化講求端正的品行、勤儉的美德,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茶德”精神對于正值人生觀、價值觀建構的大學生而言,具有不可多得的教化價值和功效,尤其是在當前多元文化滲透和沖擊的環境之下,要避免大學生受到錯誤思想觀念的侵擾,需要融入弘揚“精行儉德”的“茶德”精神,引領大學生全面理解和感悟“茶德”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更好地進行心態的調整,解決大學生之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問題。
3.3 塑造高校大學生的艱苦奉獻精神
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茶人、茶商是其中的要素,而茶人最先是指種植茶葉的人,在茶文化不斷推廣和普及的過程中,茶人的概念不斷拓展和延伸,并由物質層面升華到了精神層面,意喻為茶人優秀的精神品格和道德精神,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實現對大學生的品質和精神塑造:
(1)以茶喻人,弘揚奉獻精神。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引導大學生認識茶的本性,了解茶樹生長的環境,并充分感知茶樹的極強的適應能力以及茶樹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感悟并弘揚茶樹的奉獻精神,形成無私的品格和道德精神。
(2)以茶明志,培養大學生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在中國傳統茶文化之中,文人雅士大多以茶明志,通過各種茶詩流露出文人雅士的高潔志向和追求,倡導茶文化中的“淡泊、寧靜”的意境,追求茶性中的“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蓖ㄟ^向大學生傳輸茶性之高潔品性,培養大學生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使自己成為一個潔身自好的人。
(3)以茶寓理,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在茶文化之中,還蘊含有人生哲理的引申涵義,在《朱子語類·雜類》一文中,有云:“茶本苦物,吃過卻甘?!?,可以深刻體悟到飲茶人生的深層涵義,從而在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奮斗精神,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完善和提升。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大力倡導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要融入素質教育,并將中國傳統茶文化引入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之中,使大學生深刻而透徹地理解傳統茶文化所內蘊的茶道、“茶德”精神、“茶人”精神等,感悟茶文化對精神理念的傳遞和滲透,充分理解茶文化之中所內含的審美觀點和哲理思想,從而更為全面地培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塑造大學生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高校素質教育中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提煉和歸納茶文化的精髓,使大學生實現素質教育和文化的充分整合,發揮茶文化的現代素質教育價值。
[1]賀瑛.現代茶文化在高校素質教育教學中的價值研究[J].福建茶葉,2016,(03):356-357.
[2]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
[3]汪謙慎.論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09):78-81.
[4]王正環,夏良玉.對開放大學茶產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2):41-46.
[5]胡琦.我國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走向及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 2014,(04):82-86+103.
[6]鄭繼兵,李雁飛.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文化素質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09,(36):173-174.
[7]黃蓉生,白顯良.高校素質教育的核心推動力: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J].思想·理論·教育,2006,(Z2):4-7.
王鳳華(1971-),女,湖南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生理生化。
劉躍峰(1974-),男,四川阿壩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
馬雯(1989-),女,新疆人,碩士,實驗員,研究方向: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