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雪峰
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學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希望和未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為了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對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的方法做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創設情景
語文是大部分學生較為喜歡的一門學科,學習語文知識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但是在語文課堂上,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度和語文素養的一種重要方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視角,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設情景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創設有效的情景,可以較快地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還可以利用自己創設的情景,引導學生轉換思維視角,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比如,在學習了《變色龍》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在自己的身邊有沒有像警官奧楚蔑洛夫一樣的人,如果有自己應該怎么辦,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回憶一下。學生被教師的問題所吸引,有的說:“我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人,一定會遠遠地避開他。”還有的說:“我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人,我一定會勇敢地拆穿他,讓他再也變不了色。”等。通過教師的提問,就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領悟到課文所蘊含的深意。教師的提問,則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將學生的思維激活。
二、鼓勵質疑,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貴有疑。”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挖掘語文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
例如,在學習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在教師和學生普遍來看,這就是一篇諷刺科舉考試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反復地給學生這樣講。但是在當今時代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該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卻很少有人去關注。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根據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重新理解這篇文章,比如說,在當前社會,一個人成才的方式有千萬種,條條大路通羅馬。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于一些有爭議的文章主題,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思考。教師在教學時,也應當注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很多時候往往是誕生在想象之間的。牛頓被樹上掉落下的蘋果砸中之后,如果將蘋果吃掉,而不是展開聯想,思考為什么蘋果是往下墜的,那么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也不會問世。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于一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想象是創新的源泉,初中生正是想象力旺盛的時候,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學會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大膽地想
象,通過自己的想象,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創新
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天凈沙·秋思》的時候,學生對于詩中描繪的“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場景,該如何在畫中表現展開了質疑,針對這種質疑,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著用手中的筆畫一下,想象一下,詩人想要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通過學生自行聯想和創作,形式各異的場景躍然紙上,也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四、教師教學與時俱進,學會創新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只是學生單方面的創新,教師在教學時也必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給學生講解語文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學會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新穎別致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就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發展,嘗試著在班上安排一個舞臺劇表演,可以安排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他們試著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賦予這些人物以生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學習,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獨特的生命力,挖掘自己的創新能力,不斷地嘗試一些新奇有趣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創新,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再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枯燥無味,而是妙趣橫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及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全.初中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教育,2010(1).
[2]趙彥麗.初中語文創新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