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非連續性文本除了文字和符號之外,多以數據表格、圖標、圖表、圖像等形式出現,具有直觀、簡明、醒目、概括性強、易于比較等特點。根據非連續性文本的特有優點,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利用非連續性文本的各種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語文復習效率。
一、利用寫清單、制名片等方式,夯實知識整理與積累
初中語文復習必須落實基礎知識的積累。字音、字形、文學文化常識、古詩文默寫這些基本知識的能力要求為識記層級;此外,常見語病類別、文言虛詞用法含義、常見文言實詞含義、詩詞中常見意象及其蘊含的情感等基本知識也要求熟記。雖然難度不高,但因為涉及面廣、內容多,學生很容易混淆。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寫清單、貼便條、制名片等非連續性文本形式進行知識的整理與積累。例如,在復習過程中,根據字詞的音形義建立容易誤讀、誤寫或誤用的字詞檔案。然后,以十個詞語為一組編上序號,制作成便條,學生每天抽取一張進行識記過關,同時,開列一張個人“字詞積累過關清單”進行登記。
同理,將要求背誦和準確默寫的古詩文名篇名句整理出來并按教材順序做統一編號,按計劃每天默寫并開列學生個人“古詩文默寫過關清單”進行登記。
在復習文學文化常識和名著閱讀時,利用制名片的方式進行整理積累。先把具體的內容整理好,細分成不同的任務,由學生獨立設計,其他同學相互評價補充后,利用硬紙片制作成各種各樣的名片。課余時間,同學間可以相互派名片進行識記小考驗。最后將所有名片收集整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需復制自用。
二、利用繪圖畫、作鏈接等方式,促進閱讀理解與拓展
在語文閱讀復習階段,利用非連續性文本對典型文章進行分析,便于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進行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分析理解能力。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孔乙己》的思維導圖,有的從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和側面描寫方面整理分析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運;有的從小說三要素方面進行內容分析,根據環境和故事情節來揭示文章主題等。還有學生描繪《小石潭記》的風景圖和連環畫。過去對文言文望而生畏的學生利用這種方式復習文言文,覺得樂趣無窮。
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圍繞一個主題,由選自不同材料的純文本的信息組合這一類型的閱讀比較難。為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材料鏈接的形式進行閱讀復習,這既能達到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訓練的目的,又能更好地助力連續性文本閱讀理解與知識拓展。
例如,復習記敘文“環境描寫的特點與作用”這一內容時,以此為主題,將環境描寫的定義、特點與作用整理成“材料鏈接一”,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課內所學課文整理出環境描寫的幾個示例并分析其作用效果,作為“材料鏈接二”;“材料鏈接三”則是課外搜集到的環境描寫文段或學生自己寫的文段。
巧用非連續性文本,以各種閱讀知識為主題,教師搜集或師生共同搜集文本資料,對相關聯的作品進行比較、整合,加工處理形成閱讀資料包,然后組織主題性閱讀復習,這既能達到一篇帶多篇的效果,又能讓學生在每一個主題材料的鏈接整合閱讀中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方法,從而提高復習效率,并促進各類學生的長期發展。
三、利用擬提綱、畫導圖等方式,理清作文思路與結構
很多時候,學生害怕寫作文,最重要的原因是怕寫出來的作文跑題以及寫作結構不合理導致低分,嚴重打擊自信心。巧用擬提綱和作導圖等非連續性文本方式,可以巧妙地減少作文跑題和結構混亂的現象。
學生在作文時,根據自己擅長的選擇擬提綱或用作導圖的方式寫出文章思路。有的以比喻與排比句式開頭,語言優美;有的直接引出那句讓人感到溫暖的話作開頭,引人思考;有的直接敘事引出……立意不同,內容不一樣,但是,提綱的條理性優點是明顯的,也就是圍繞主題,明確內容與立意,最重要的是結構安排,逐項列出選材,標明詳略,最后恰當結尾,要么深化主題,要么照應開頭,要么留有余念等。很多時候學生喜歡用思維導圖這種方式進行構思,因為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表達內容,內容豐富又有個性。
擬提綱或作導圖的過程,看起來似乎有些復雜,也比較費時,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特別是在復習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可以明顯提高學生作文立意構思與布局謀篇的能力。
四、利用做統計、寫反饋等方式,分析測試查漏與補缺
復習階段,測試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測評,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和復習效果,既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又能指引老師改進教學。復習階段的測試特別多,若每次測試都由老師全批全改并進行分析的話,經常“吃力不討好”。為此,在復習測試階段,巧用非連續性文本形式,通過班級評研分析表、學生個人評研分析表和錯題反饋卡等形式,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質量測評體系,及時對檢測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反思與反饋,使學生了解復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讓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學生通過統計數據,在分析與反思的過程中,除了對自身學習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外,還能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與評價分析非連續性文本的能力。
非連續性文本,可以將復雜的文本信息轉為簡單的圖像、圖表和圖標等,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在學生觀察圖標或圖像、分析表格與數據時,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的培養。另外,非連續性文本形式多樣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直觀的圖像卡片等還能適當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因此,在初中語文復習階段巧用非連續性文本,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年東,榮維東.從PISA測試看課標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J].語文建設,2013(5).
[2]鄭軍.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3).
[3]張紅翔.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通訊,2015(11).
[4]王海鳳.非連續性文本的含義、特征和價值[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7).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編號1201552855)《非連續性文本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實驗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