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初中數學實驗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供同仁商榷。
一、數學實驗與其他學科實驗的區別
物理、化學實驗是以具體的實物操作為基礎,每個實驗都有一個完整的操作程序,其目的不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對實驗方法、步驟和器材使用的掌握。而數學學習實驗是以抽象的概念思維為基礎,它并不需要刻意安排解決問題的步驟,其主要目的是為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參與的主動性,實驗內容本身并不一定是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
二、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實驗的主要類型
1.問題探究型實驗
例如,蘇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7.2探索直線平行的性質。
通過剪拼活動,探索平行線的性質。
2.結論驗證型實驗
例如,蘇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3.1勾股定理。利用“弦圖”驗證勾股定理,學生已經探究出了“勾股定理”。在此基礎上,通過拼圖再去驗證“勾股定理”的正確性。
3.實物理解型實驗
例如,蘇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8.2可能性的大小。旋轉轉盤,指針落在哪種顏色區域上的可能性最大?先猜想,再重復實驗去驗證猜想。通過實驗,學生很容易理解“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4.知識應用型實驗
例如,蘇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1)。用少于50根火柴棒最多可以搭多少個正方形?通過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意識到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的優勢。
三、數學實驗的意義
1.落實數學實驗地位
數學實驗在初中數學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安排了很多數學實驗室環節。統計如下:
另外,對于綜合與實踐模塊,還專門有配套的教材《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有目的地設計數學實驗活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數學實驗讓學生親歷操作過程,有利于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個通過灌輸實現的被動過程,而是個人積極主動參與共同活動的過程,從而獲得基本數學活動經驗。
3.數學實驗使抽象數學問題變為具體的操作活動,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實驗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幫助學生發現、理解數學知識,使數學變得易學。由過去被動接受知識,變成現在自己去發現探索知識。由于學生親身參與實驗、猜想、驗證、歸納等活動,他們不僅形成對數學新的理解,還使學習能力、信息化時代的信息化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幾何畫板等軟件,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多次去驗證探究
合理使用多媒體和幾何畫板等軟件,有利于提高數學實驗的效益。幾何畫板可以比較方便地改變實驗條件,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多次實驗,以此來驗證結果的正確性,為今后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打下基礎。
四、數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只關注實驗結果,輕視操作過程,影響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與鞏固的過程,經歷數學思維的發展過程,經歷應用數學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
1.目標不明確,片面追求“趣味性”卻忽視“數學性”
相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初中數學實驗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但是,數學實驗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形式,要明確數學實驗的“數學性”?!皩嶒灐笔恰皵祵W”的載體,數學實驗要讓學生感悟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怎樣把實驗順利完成,怎樣有趣,而對數學實驗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有的教師往往把數學實驗課上成單純的活動或手工制作,影響了數學實驗教學意圖的落實。
2.重視程度不夠,用‘講實驗”代替“做實驗”
部分教師對數學實驗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擔心數學實驗教學花時很多,怕影響其教學的進度與質量,往往對教材中“數學實驗”的內容一帶而過,甚至不上數學實驗課,覺得上數學實驗是浪費時間。也有的教師用講實驗代替做實驗,用教師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做實驗,或者只是被動驗證,機械重復,嚴重阻礙了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這些做法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忽略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經過概括后產生的本質認識,通過數學思想的培養,數學能力才會有大幅度提高,掌握數學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在數學實驗中,教師輕思考、重操作,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忽略了從活動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行為,會影響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