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珠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就像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針一樣,時刻指引學生學習。但是在農村,隨著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農村留守學生也在不斷增加,由于家庭、學校、學生每個人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使得留守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這必須引起學校以及家庭的高度重視。從農村留守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現狀出發,最后給予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留守學生;學習習慣;實踐活動
如今,留守學生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高度廣泛關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學校都對留守學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希望將留守學生問題降低到最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教學目標逐漸從追求學生成績向提高學生素質轉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成績、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今隨著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農村留守學生的數量也在急劇增長。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上課不易集中精力;學習沒有計劃;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的機會很少,且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學習不刻苦,很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作業……這些問題都使農村留守學生形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除了學生的問題之外,學生家庭的教育觀念也比較淡薄,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所以農村留守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學生經過長期且反復練習形成一種自動化學習反應的行為,研究培養農村留守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學習習慣的內涵
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即在沒有旁人的監督下,依然可以通過自制力去學習。同時要求學生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學習計劃分階段地制定學習目標,學習時能專心致志,講求學習質量與效率。在課堂的學習中,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課上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進行教材的預習。除此之外,學生養成在課堂上良好的聽說讀寫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做到耳朵、眼睛、口和手的同時運用,通過多種器官的同時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動腦能力、集中力,并且在課上要認真聽、思考,課下認真復習。
三、培養農村留守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開展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
農村留守學生一般會選擇寄宿學校,為了使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且快樂學習,教師需要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例如,可以積極地探索板報文化的新思路,使得學校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學習的氛圍,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視頻、角色扮演等方法,從而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自覺中感受知識的美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
2.建立完善的寄宿生檔案制度
首先,需要建立成長檔案袋。成長檔案袋中包括學生從開始入學到現在的所有思想、學習變化,以及在學習、生活中取得的成就、閃光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能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使學生學會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其次,需要開展心理教育課。留守學生的心理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不愛與人交流、不互幫互助等,學校可以針對此狀況,設計相關的心理教育課、環境適宜的心理咨詢室等,通過治愈留守學生的心理障礙,可以很好地投入到學習中。然后,需要抓課堂教學,教師全方位的設置德育教育。無論學習何種學科都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最后,需要完善相關的教育評價體系。班主任要將學校、家庭、學生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
成長。
3.學生應遵守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的原則
首先,教師要督促學生強化訓練的原則。由于特殊的學習環境導致留守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這就需要教師將自身的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再通過學生的反復訓練獲得。其次,學生要擁有堅持不懈的學習原則。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長期堅持不懈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就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堅持。在堅持過程中,學生還要保留自身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地培養,還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參考文獻:
[1]汪庭斌,朱建華.留守學生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調查及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16(16).
[2]張曉玲,韋油亮.中小學單親及留守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研究:以四川省部分中小學為例[J].大慶社會科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