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明
摘 要:在英語教育教學的聽、說、讀、寫,譯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助力學生成長。
關鍵詞:習慣;聽;說;讀;寫;譯
一、良好習慣的意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談,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老師的工作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中提倡“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實際上就是說讓學習行為成為學生的生活部分,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從他們剛接觸英語時就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并讓良好習慣來陪伴孩子們終生。
有媒體采訪很多的高考狀元,讓他們介紹經驗,分享他們的英語學習方法。狀元們都說到了一點:“習慣比智商重要。”無論是背誦英語單詞和課文,還是聽英文,還是寫英語作業,都在一份計劃和堅持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聽、說、讀、寫和譯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寫和譯是表達的技能。這幾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好基礎。因此,學好英語必須從這幾個方面來注意和培養。
1.培養聽的習慣
一方面課堂上老師盡量用英語上課,給學生創造出英語的學習氛圍;同學回答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認真聽;用教材上的聽力材料訓練;另一方面我們常建議學生多聽英語節目,現在有很多媒體資源就有英語節目,如每日學英語,英語趣配音,盡量模仿英美人士的語音、語調。
2.培養說的習慣
李陽老師說:“管它說好說壞,瘋狂地說!只有這樣才能越說越好!”事實上學生張嘴的次數越多,他所出現的錯誤會越少。利用課堂開始的幾分鐘讓學生大膽地說英語。比如作英語報告,講英語小故事、小笑話等。拓展英語學習小組,英語角活動,創設情境鼓勵大家進行不同話題的英語口語練習。我鼓勵學生看英語趣配音為電影配音。
3.培養讀的習慣
一是我們要求學生堅持大聲的朗讀所學的教材,每天不少于半小時。二是介紹閱讀方法,比如PQ4R學習法。PQ4R分別代表預覽(Preview),設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背誦(Recite)和回顧(Review)。三是我給同學們推薦同步英語讀物。比如天天樂學官微的英文繪本。不同題材的文章,不同文化習俗的文章都可以讀。鼓勵他們“跳讀”,要敢于跳過目前的水平去閱讀更高一個檔次的文章,讓閱讀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所學的詞匯、語法等在閱讀中得到強化,加快“語感”的形成。
4.培養寫的習慣
一是堅持規范的書寫,入門之初就嚴格地用四線三格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卷面整潔、流暢、美觀的書寫習慣。二是把學過的字詞盡快地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用中學。剛開始時可以是一兩句話,重在基本句型的正確運用,如:看圖寫句子,或是介紹身邊人和物,或是造句,然后可以逐步增加字數。總之讓學生抓住每個寫作的機會鍛煉自己。寫讓學生盡快地體會和享受學到的知識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成功體驗緊緊跟上。
5.培養譯的習慣
現在的英語考試不會是只單純地考語法,基本上都是創設了一個情景,在情景中考查學生閱讀的能力和對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我們發現目前的選拔考試中無論是選擇題部分,還是非選擇題部分,歸根到底還是翻譯題,跟“譯”的技巧訓練有關。因為譯是讀和寫的結合,翻譯對了,理解對了,做題也就對了。譯的關鍵在于實踐,所以我們對譯的訓練也是越快越好。在學生能讀能寫的時候,在學生理解了句型和課文之后,傳統的翻譯法也就粉墨登場了,我們就開始讓學生進行英漢的互譯訓練了。
良好習慣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反復,需要堅持,需要鼓勵。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這樣講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所以,我也愿意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就是引導學生從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他們將會有從“習慣銀行”取之不盡的“利息”可終身享用。
參考文獻:
[1]李陽.我瘋狂 我成功[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03.
[2]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05.
[3]張連仲,龔亞夫,李靜純.中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M].北京:北京師范學出版社,1991.
[4]蔣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