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輝
摘 要:仔細研究2016年高考政治試題,不難發現全國卷I高考政治試題在命制時具有材料新穎、問題靈活、綜合生成、時代性強的基本特征,因此要想在2017年高考政治中獲得成功,就應有重點地關注命題導向,采取“小而精、大而豐”的策略。
關鍵詞:高考文科綜合;政治科;試題分析
一、把脈2016年高考政治試題
1.試題結構基本不變,試題命制科學嚴謹
從試題題型、結構來看,2016高考政治試題沒有變化。政治部分的考題數量是3道說明題;經濟部分的考題數量是4道原因題;文化部分的考題數量是1道原因題;哲學部分的考題數量是4道措施題。從考點分布、分數分配比例來看,考點分布較廣,重復考點很少,選擇題混淆項增加,主觀題得高分的可能性也有所提升。在客觀題中,經濟部分所占分值為16分,考點分布在企業經營、投資理財、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通貨膨脹等相關知識。哲學部分所占分值為16分,第20題通過習總書記對智庫的指示,考查認識論的相關知識;第21題通過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節選,考查辯證法的相關知識;第22題通過《關于共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材料,考查歷史觀的相關知識。
2.試題風格基本穩定,素材選取靈活新穎
2016高考政治試題風格基本穩定,既體現高考選拔要求,又兼顧中學教學實際。選題靈活新穎,知識限定指向明確,試題語言精確凝練,設問無晦澀難懂之處,在科學性上基本做到了無疑義。在客觀試題中,政治部分涉及第16、17、18題,其中第17題通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特赦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四類服刑罪犯的決定考查各政治主題的職權;第18題通過國家采取措施推動民族語言的漢語法官的培養,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同時,一向枯燥的綜合題設問中出現網絡熱詞“正能量”,令人耳目一新,體現靈活新穎性。
3.試題難度略有下降,題目設計難易結合
2016年選題題回避了高難度試題,增加中低難度題。其中,文化部分難度相對較低。如第19題,主要通過華陰老腔與現代搖滾的融合,考查對文化發展的啟示的知識點,考查學生排除干擾項、無關項的能力。第38題運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產能合作的素材,指向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產能合作是沿線國家和中國的雙贏之舉。通過閱讀材料和審讀設問考查學生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全球化、就業的意義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哲學部分難度相對較高。命題人運用漫畫這種靈活的命題方式,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探索2017年高考政治試題的備考策略
1.注意命題的導向
今年高考政治選擇題模塊材料背景以時政熱點、名人故事為主,每年必考的企業、認識論依舊出現,因此,考生要完全弄清楚、搞明白必考的知識點。同時,選項設置中錯項、干擾項以及限定性設問逐年增加,考生應該注意命題的導向,從命題人的角度對試題進行分析,針對混淆項、錯誤項設置增加的特點,建議考生善于辨析政治中易混易錯的知識點,避免在解題時掉進命題人設的陷阱里。今年考查了之前有所弱化的圖表題、漫畫題、古詩文題,政治主體明確,考點趨于清晰,多以四選二的組合型題目為主,閱讀量較大,信息廣,解題時容易受不同信息的干擾。
2.構建“立體”知識網
從客觀題的題材設計、主觀題參考答案的設置來看,考生應關注政治題目材料的來源、設問的角度、知識呈現方式的變化,轉變原有“考點與分析的簡單羅列”的作答習慣為“考點與分析的交互融合”,抓準材料解題關鍵,花更多的筆墨在“分析”上。因此,在平時的積累階段,要從知識的縱向深度方面,理清各知識點的具體內容和細節,力求將知識點解剖到最小的考查角度。在綜合提升階段,要從知識的高度和寬度方面,構建知識體系,巧妙串聯考點,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掌握考點,構建“立體”的知識網。如政治選擇題通過一幅抽象的漫畫,考查學生對漫畫本質的把握,考查實踐、矛盾的普遍性、聯系觀點的相關綜合知識。
3.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根據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命題要有正確鮮明的政治立場與價值導向。在今年的主觀試題部分,運用英雄事跡及其精神的材料,考查學生對文化生活的理解,通過如何守護英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措施類題目,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這樣把“尊重英雄”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能較好地考查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因此,考生要提高綜合分析能力,駕馭材料的思維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文品格。
參考文獻:
[1]劉蕊.以能力立意 顯學科素質:2015年高考政治新課標全國卷Ⅱ試題評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5(7):74-77.
[2]危顯寶,姜梅.“回頭”是為了更好的“前行”:2014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Ⅰ政治試題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