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春秋戰國“輿人”辨正

2017-02-04 07:26:40李毅忠
古代文明 2017年1期

李毅忠

提 要:先秦文獻中的輿人有二義,均可從“輿”的字源上找到依據,均非作為一個階層而存在。其一,由從事農業的庶人階層中征發而來的夫役。這是具有臨時性的身份,戰時主要負責搬運車輿,亦可參與軍事性偽裝,平時從事筑城、抬棺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多有輿的編制。輿人在參與某些勞作時歸由皂管轄,在職務等級上低于皂而高于隸,但這并不意味著該人群本身的社會地位也低于皂。其二,特指造車箱的工人。

關鍵詞:輿人;國人;庶人;春秋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1.005

在先秦典籍中時常出現關于輿人的記載,對于該人群的性質和地位,古人、近人和今人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首先,傳統注家多釋輿為眾,其中又分為兩種情形:1,“皂,造也,造成事也;輿,眾也,佐皂舉眾事也。”12,“輿則眾也,謂衛士無爵又無員額者”,是與“無爵而有員額者”之皂相對的群體。2即是說,輿與皂往往被作為成對的概念考察,但前者以輿為地位低于皂的賤役,后者則以其為等級地位較低的衛士。其次,近人、今人對輿人又有幾種不同解釋:1,輿人是“奴隸”,甚至有人認為輿人是奴隸中的“沉底兒”。32,“輿應放在民眾或平民之列,而不能排除在外”,4若進一步細分,或認為其為地位高于庶人者;5或認為其屬“國人”中等級地位較低者,6亦有以其為“國人”中的士階層者。73,輿人是造車工人,戰時可臨時充當與其本業不符的力役(此說同將輿人劃入平民階層范疇之說部分重合)。84,輿人“是一種臨時職業”,“也有是農人被征為役徒者”,1惜所論未詳。存在著如此多的說法,可見輿人的性質、身份和社會地位仍是一個亟待搞清的問題,本文擬通過對史料文本的分析對比,厘清輿、輿人的含義,以就教于方家。

一、輿、輿人與輿人之官

由于我國語言具有一詞多義的特殊性和模糊性,在考察輿人本身之先,首先來看“輿”字字源上的演變趨勢和特點,這應有助于正確理解輿、輿人的含義。《說文》:“輿,車輿也,從車舁聲”。2甲文“輿”作:(前5.6.6);(佚949);(掇2.62);3(佚945;續3.12.6);(新2818)。4甲骨文中輿或為人名(合06667),或為地名(掇2.62),難以從上下文判斷其義。該字金文少見,戰國時期輿字作:(雜27,六例);(日乙90);5(秦下表59)。6總體而言,在字形上變化不大。羅振玉釋輿為:

案,《考工記》“輿人為車”,此象眾手造車之形,軾?軫軹轛皆輿事,而獨象輪者,車之所以載者在輪,且可象,它皆不可象。舉輪,則造車之事可概見矣。7

但此說遭到李孝定反對:

契文從、從舁,不從車,蓋既象車輿之形,輿者,人之所居,若從車,則并輿輪而象之,不得獨謂之輿矣。契文象眾手舉輿之形,其初疑當與興舁同意,篆文從車者,形之偽變也。8

馬敘倫之釋與李孝定類似,并有詳證:

倫按,輿者,即車箱,所以載人及物者也。《儀禮·士喪禮》鄭注:“其車之轝狀如床”,轝即輿也。《史記·張耳陳余傳》《索隱》引郭璞《倉頡解詁》:“箯轝,舉土器”。似《倉頡》有轝字,今本書無。然玄應《一切經音義》引《倉頡》:“轝,舉也,對舉曰轝也”。對舉曰轝,直是舁字,則《倉頡》本字作舁也。郭書之轝即輿之異文。9

舁,《說文》:“舁,共舉也。”段注:“謂有叉手者、有竦手者,皆共舉之人也。共舉則或休息更番,故有叉手者。”10馬氏并證舁、轝關系:

承培元曰:“舁即‘輿臣隸之輿。《呂覽》曰:‘廝輿白徒,注:‘舉物之夫也。是輿當為舁也。”劉考生曰:“舁為興所從得之聲”……倫按,共舉也,當作共也,對舉也。舁即興舉,轝之初文。”11

由上述諸家對“輿”及關聯的“舁”之釋可知,輿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指車箱,一指共同抬舉。馬氏、李氏均主張車箱之義從抬舉之義的興、舁演化而來,而《左傳》中所見兩例“輿櫬”皆用共舉義亦可作為此說之證。12

因先秦典籍中關于輿人的記載相對可數,又以《左傳》、《國語》中出現頻率最高,為便于分析,這里首先將《左》、《國》各條目中的輿人輯錄于下,再以其它典籍參互觀之:

(1)惠公入而背外內之賂,輿人誦之,曰:“佞之見佞,果喪其田。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得國而狃,終逢其咎。喪田不懲,禍亂其興。”13

(2)近臣諫,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誥也。1

(3)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以圍商密,昏而傅焉。2

(4)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3曰:“稱舍于墓。”4

(5)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5

(6)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趙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也。召之而謝過焉,曰:“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謝不才。”遂仕之,使助為政,辭以老。與之田,使為君復陶,以為絳縣師,而廢其輿尉。6

(7)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7

(8)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隸人藏之。8

(9)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紼,使求從輿人……”9

又有稱“輿”而實指輿人者:

(10)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10

(11)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輿曳柴而從之。11

(12)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12

(13)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產使輿三十人遷其柩。13

在《左》、《國》之外的先秦典籍中關于輿人的記載有:

(14)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14

(15)輿人為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15

(16)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16

(17)以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廝輿徒重者必當名……17

(18)善用兵者,諸邊之內,莫不與斗,雖廝輿白徒,方數百里,皆來會戰,勢使之然也。18

首先從這些條目來看輿人所從事的事務。條(3)、(4)、(5)、(10)、(11)表明,軍中有輿人,其中在第(3)、(10)、(11)中,其在戰時拖曳木柴或作其它軍事性質的偽裝;(11)則昭示輿人地位低于直接參戰的軍士,不在“乘車者”之列,和軍隊直接作戰無關,(3)中秦軍綁縛輿人,將其偽裝成俘虜進而包圍商密這一舉動同系其證。綜合這幾例可知,在軍中的輿人當為力役,其所從事的實即后世軍隊中役夫一類的后勤工作。《左傳·昭公十三年》載平丘之會時,晉軍“次于衛地,叔鮒求貨于衛,淫芻蕘者”,放任割草、采樵之人擾亂地方,衛人不堪其擾,向叔向請求道:“芻蕘者異于他日,敢請之。”可知軍中尚有割草、采樵之人擔任后勤工作,但與輿人分工不同。另結合《左傳·昭公六年》載楚公子棄疾適晉過鄭時“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不抽屋、不強匄”,可以推測,除輿人、芻蕘外,在春秋時期的軍隊中還存在著其他從事后勤工作的門類。

此外,條(6)顯示,輿人參與筑城;條(9)、(13)顯示,輿人參與抬拉棺材。在條(9)下,竹添光鴻箋云:“輿人蓋喪車之人。觀輿遷柩、輿曳柴,似執推挽之役者。”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云:“輿或輿人皆賤役”,“執雜役者”,“遷柩亦用輿人,此輿人蓋即輦柩車者,從輿人蓋執紼之謙詞”。2均以輿人為一種從事賤役的役徒,在性質上,與軍中之輿人并無根本差異。聯系到輿字從舁得義,上述各條目中的輿或輿人可歸為一類。至于《左》、《國》之外的典籍中出現的輿人,若認同馬敘倫考證所援引之例,(17)、(18)兩條亦屬此類。

(14)、(15)、(16)這三條記載中的輿人,顯系造車工人中造車箱的門類。由此可見,先秦典籍中主要存在著兩種輿人,一為征發的服役者,一為造車工人中造車箱者,二者可各自從輿字的兩層含義找到源頭。這兩種輿人既不可混同,更不可相互取代,盡管他們的工作內容均與車輿有關。《左》、《國》并無以輿人特指造車工人的用法,這也是應當注意到的。

對于條(8)申豐論藏冰一節,杜注:“輿、隸皆賤官”,3以此處的“輿人”為一種下級官吏;童書業先生則認為,山人、縣人指郊外之人,輿人、隸人指國中之人。4聯系到這里講的是采冰和藏冰之事,若以最終藏冰處為圓心、至采冰處為半徑,則山人、縣人、輿人、隸人分別由外至內地處在這條半徑的不同位置上,因此童說有一定道理。然而此處涉及的幾類人各自的性質,囿于材料,想要真正弄清是困難的,可與之系聯的僅有體現輿人社會階等的條(12),其原因在于這兩處的輿人均與隸人相聯系。對此,筆者將放到后文討論。

接著來看與輿、輿人相關的職官,分別有七輿大夫、輿尉、輿帥、輿司馬、輿臣、輿嬖等名目。除上文條(6)的“輿尉”外,見于《左》、《國》的還有:

(19)遂殺丕鄭、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右行賈華、叔堅、騅歂、累虎、特宮、山祁,皆里、丕之黨也。5

(20)里克告丕鄭曰:“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子將何如?”丕鄭曰:“荀息謂何?”對曰:“荀息曰‘死之。”丕鄭曰:“子勉之。夫二國士之所圖,無不遂也。我為子行之,子帥七輿大夫以待我。我使狄以動之,援秦以搖之,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賂,厚者可使無入。國,誰之國也!”6

(21)是故殺丕鄭及七輿大夫:共華、賈華、叔堅、騅歂、累虎、特宮、山祁,皆里、丕之黨也。丕豹出奔秦……今又殺臣之父及七輿大夫,此其黨半國矣。7

(22)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8

(23)公享晉六卿于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9

(24)初,欒盈佐魏莊子于下軍,獻子私焉,故因之。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韓、趙方睦。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與范氏和親。知悼子少,而聽于中行氏。程鄭嬖于公。唯魏氏及七輿大夫與之。1

(25)知鐸遏寇之恭敬而信強也,使為輿尉。知籍偃之惇帥舊職而恭給也,使為輿司馬。2

(26)輿嬖袁克殺馬毀玉以葬。3

(27)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絞,而立公子跪尋,絞奔郊。4

條(25)的輿尉、輿司馬,《左傳·成公十八年》分別作上軍尉和上軍司馬,5注家遂據此以為輿尉即上軍尉,輿司馬即上軍司馬,然而參看(23),司馬與輿尉并舉,則與此說抵牾。吳曾祺云:“輿尉,主役屬徒眾之官,不必指上軍;下‘輿司馬,亦不必專指上軍也”,6至確,條(6)因絳縣老人年已老邁卻仍被征發筑城,趙武“廢其輿尉”足證輿尉系專門負責征發與管理輿人之官。(22)和(23)的輿尉、輿帥均受一命之服,官在大夫之列;從命服序次來看,二者相同,由此可推測,如同候正即候奄一樣,輿尉、輿帥當是對同一種官職的不同稱謂。需要指出的是,趙武所廢輿尉與(23)的輿尉雖同名,但前者可由執政任免,后者則由國君任命、有命服,顯然處在不同的階等上,這是存在輿編制之一證。

輿司馬除見于(26)外,亦見于《周禮》夏官司馬之屬,間于軍司馬和行司馬之間,然而具體執掌闕文。賈公彥據《周禮》疏曰:“軍司馬當宰夫、肆師之等,皆下大夫,四人;輿司馬當上士,八人;行司馬當中士,十六人。余官皆無異稱,此獨有之者,以軍事是重,故特生別名。”7然而《國語·晉語八》載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問于時任輿司馬的籍偃,籍偃答道:“偃也,以斧鉞從于張孟,日聽命焉。”張孟(張老)時為中軍司馬,主管軍法,籍偃直接聽命于中軍司馬而非輿尉,則輿司馬也主管軍法。籍偃是晉國大夫而非上士,若《國語》與《周禮》中的輿司馬同名同實,《周禮》之載與賈疏則顯失當,因此,輿司馬的職司當如童書業所言,為“司輿人之軍法者也”。8

七輿大夫總是作為一個相對固定的名稱而出現,它是對七個人的稱呼還是一種官職名稱很難確定。注家對七輿大夫有兩種解釋,一為國君主管兵車的七位輿帥,在條(19)下,杜注,“侯伯七命,貳車七乘”,孔疏:“《周禮·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貳車七乘。貳即副也。每車一大夫主之,謂之七輿大夫。”接著他又引服虔語作出了第二種解釋:“下軍之輿帥七人屬申生者。襄二十三年下軍輿帥七人,往前申生將下軍,今七輿大夫為申生報怨;欒盈將下軍,故七輿大夫與欒氏。”9就晉惠公所殺里、丕之黨的七輿大夫均有名有姓而言,似乎后一種說法更可信,盡管是否真如服虔之說——僅為對下軍輿帥的另一種稱呼或統稱——仍可置疑。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由國君任命的輿司馬不在七輿大夫之列,因為在條(24)中,當欒氏之亂作時,輿司馬籍偃雖也受到牽連而被囚,卻非欒氏之黨。

另一個與輿人相關的可能職官“輿臣”見于條(27)。原為周王畿內封國,前635年,晉文公遷原伯貫于冀,仍襲舊稱。杜注本于《詩·大雅·公劉》《毛傳》,釋“曹”為群,10實際上,將“使曹”看作這位不堪原伯絞暴虐的輿臣之名似更文從字順。從上下文來看,他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為直接管理輿人的官員并深得輿人信任,其出逃導致輿人們對原伯絞的反抗。由于輿臣之名僅見于此處,其職位高低無法判斷;原國比晉國小得多,執掌或同于晉之輿尉。(26)的“輿嬖”大概也與其相類,是管理輿人之官受寵者。

綜上所述,雖然限于材料,與輿人有關的許多官職難以明確判斷職司,但在春秋時期的晉國軍隊中確實存在著管理輿人的輿的編制。輿人平時服各種力役,戰時雖不直接參與作戰,但卻和芻蕘等一道負責后勤保障,有時還參與偽裝迷惑敵人,對軍、行等戰斗編制有輔助作用。其它諸侯國的相關文獻資料雖不如晉國豐富,然而(27)的信息透露出,輿的編制在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中普遍存在。《淮南子·兵略訓》云:“收藏于后,遷舍不離,無淫輿,無遺輜,此輿之官也。”1《淮南子》雖為漢代文獻,但其所記載的輿官職司描述得非常具體,并可與《左》、《國》之載相互發明,在這一語境下,其所從事的只是搬運輜重一類的工作,完全不涉及造車或修車之事。《晉書》載曇達攻白坑時的誓詞云:“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粵爾輿人,戮力勉之!”2這里若按舊釋釋輿為眾,便無需用《尚書》與金文多見之“粵”字連接,當系用古義,將軍中直接作戰的師與搞后勤的輿人分言。

二、輿人的社會地位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知,傳統注家釋輿為眾是模糊而不準確的,因而對判斷輿人的社會地位無太大幫助。日本學者吉本道雅《春秋“國人”考》一文在考證國人的同時也論及庶人,考論精當,其成果可拿來作為確定輿人社會地位的標尺。但首先要指出的是,徐亮工先生考證認為,國人是與私屬相對的一個術語,體現的是對“國”之臣民與“家”之臣民的不同占有關系,且與“國野”之制無涉:“‘國人既不是地域的概念,也不是階級或等級的區別。卿大夫作為國君之臣,為公室‘官守者,是為‘國人的上層”。3而據吉本道雅考證,廣義國人所指范圍很廣,他國采用“國號+人”(如魯人、齊人等)的記述方法所指的某國之人往往可以和國人互換,可包含自諸侯至工商等在(國都的)城壁內居住的各階層,但由于大夫以上的人(包括部分“士”)都多有名字,所以國人往往用于指那些不具名的下層大夫和士。狹義的國人則主要指住在城壁之中,承擔兵役但并不承擔力役的人,“無一例從事農業、力役的事實”。國人和其意不明的“民”、“小人”中承擔兵役的群體重合,所以國人還包括“士以下的兵役承擔者”(他同時認為,國人或亦包括工商,但文獻中的實例證據極少)。與此同時,多與國人對言的庶人“一般住在城壁之外”,由“其庶人力于農穡”等記載可表明庶人的本業為農業,他們與“民”中本業為農業的群體重合,但庶人與國人并無重合之處。4這二位學者的切入點各不相同,徐亮工先生的論述主要就國人的性質而言,如果對國野之制問題存而不論,那么吉本道雅對國人在細節上的考察仍是值得參考的。

在此基礎上,首先來看被征發的輿人的社會地位,條(6)透露出較多有關其性質和來源的信息。絳縣老人必為參與城杞的輿人,因而才有資格去吃晉悼夫人所賜之食并在被懷疑時理直氣壯地作答。他自稱小人,這里的“小人”并非道德觀念范疇,而是指實際的社會等級,即《左傳·昭公六年》所謂:“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之小人,被“廢”的是貴族身份,而被“降”的則當是剝奪平民身份,小人只能被“降在皂隸”了,5小人的身份比“皂隸”要高,至少要更自由一些。老人來自絳縣,并不住在國都城壁之內,平時由縣大夫管轄,屬于農業生產者,這和“庶人”部分重合;當輿尉將其臨時征發筑城時,即成輿人,事畢后再回去務農。國人承擔的是兵役而非力役,則輿人所來自的階層不應在國人之列。絳縣老人得以仕進,正同鐵之戰時趙鞅誓師時的“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一樣,1是在特殊情況下,平時并無此機會;而與趙鞅誓詞相對應,絳縣老人能夠仕進,又證明其亦不應在“人臣、隸、圉”的范疇之內。

從輿人之誦的內容中也能看出其所從來階層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條(7)有較具體的反映,這個階層的人可擁有衣冠、田產,且子弟有受教育的權利;童書業認為,這是國人而不是庶人階層所能擁有的。然而,子產新政之所以有“取我衣冠而褚之”之舉,或許正是見到這些人“衣冠”有僭、與他們的身份不符,為了使“上下有服”,理順等級關系,才對他們加以遏制打壓。庶人作為自食其力的自由民,生活在主要借助傳統家族進行統治的村社之內,“子弟”應即《左傳·桓公二年》所謂“分親”,擁有與其身份地位相符的衣冠、田產是應當的,并非只有國人才可擁有私人資產。由此可見,作為一種被臨時征發的役徒,輿人(主要)來自庶人階層,即本業為農業的“民”或“小人”,由于其臨時性,將其視為一個階層是不適當的。

輿人往往采用“誦”的方式對上層階級進行規勸。“誦有怨謗之意”,2《說文》以諷、誦互訓:“誦,諷也。從言,甬聲。”3即以婉言、隱語進行諷諫,其特點是有音節上的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即《毛詩序》所謂:“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4可以設想,被征發而來的輿人在集體勞動時,將當時身邊發生的一些大事小事編入類似于夯歌的誦中,一有助于集體協作勞動,二可驅除疲勞,(1)、(4)、(5)、(7)皆屬此類;因其勞作之地往往與統治階級相距不遠,就可直接被統治階級聽到,(4)、(5)則其例。這又成為民情上達的一個管道,有的還由作為君主耳目的工、師等樂官在各地采風有目的地收集后上達,對統治者進行諷諫,而開明的統治者對此也很重視。《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芻蕘者亦是工、師的采風對象,聯系《左》、《國》軍中有芻蕘者并與輿人分工不同之載,可知輿人與芻蕘者身份相去不遠,因此后人往往二者并舉。如東漢楊震為河間人趙騰陳情于安帝:“乞為虧除,全騰之命,以誘芻蕘輿人之言。”5《魏書·張彝傳·上采詩表》云:“故詢于芻蕘,著之周什;輿人獻箴,流于夏典。不然,則美刺無以得彰,善惡有時不達。”6《晉書》載庾冰上表云:“或借訟輿人,或求謗芻蕘,良有以也。”7

文獻中還常見謗這種進言方式,它與諷誦不同,雖也非直陳,卻是不拐彎抹角、不留情面地指責,厲王止謗使國人道路以目的故事眾所周知。在《左傳》的記載中,統治者非常重視并努力不被謗,8如果被謗,則努力“分謗”,9即加以平息。就文本而言,除國人10外,行謗的群體有遠臣、11民12與庶人13等。輿人作為來自民、庶人的一分子,雖可行謗,但他們往往采用誦的方式諷諫,大概正是因其勞作的特殊性而致。另一方面,從這種諷諫的形式及統治者的態度亦可看出,在通常情況下,統治者為輿人提供的環境相對寬松,作為“小人”,即使對君子有一些譏刺之語,君子們也不會打擊報復,正如宋國華元所做的一樣。1

要討論輿人的社會地位,還不能不考察(12)中的十等人。在這十等人中,學界對士以上的身份爭論較少,但自皂至于牧則歷來爭論較大。一些學者認為自皂至臺的六等人皆為奴隸,2也有的學者認為自皂輿至圉牧的八等皆屬家內奴隸性質,3還有人認為他們都是平民。4通過前文的分析和對比可知,(12)中的輿顯然與臨時征發而來的服役者或造車工人不類,在本文從典籍中析出的如此多的關于輿、輿人的條文中,它僅可能與(8)系聯。因此,要明確地證明這類輿的社會地位是很困難的,只能綜合其上下文語境所涉及的人群進行分析。

皂的本義為黑色,《廣雅·釋器》:“黑也”;5

《集韻》釋皂之一義為“黑色”;6《廣韻》:“亦黑繒”,7因而文獻常稱著黑衣者為皂。又以皂即“櫪”,為養馬之廄櫪,《管子·輕重戊》載:“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8有人遂依此釋皂為養馬的下級官員,如孫詒讓釋《周禮》中“趣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之“徒”:“徒掌在皂養馬,故古書亦通謂之皂。左昭七年《傳》云‘士臣皂,此徒亦為下士之屬,與彼正相應。”9俞樾則云:“皂者,《趙策》所云補‘黑衣之隊,衛士無爵而有員額者,非今皂役也。”10這與他接下來釋輿人為“衛士無爵而又無員額之眾”是相繼的,是根據戰國的情況作出的推論,有推翻前人對皂、輿解釋的意圖,然而卻仍無法令人信服。無論持何種說法,注家均依循著(12)的限定,認為皂的身份地位近于士但略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其次皂牧輿馬,其小者衣裳劍帶,是賞盜也。”這里將“皂牧輿馬”與“君之姑姊與其大邑”對言,皂牧可被視為自皂至于牧的人;輿馬當指車馬的物。既然可以被當作賞賜之物,那么皂牧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和自由民不同。參諸“降在皂隸”之語觀之,皂的身份就較為特殊,一方面擁有職位,社會地位和下士相近,大抵為附屬于士階層、對士以下的階層進行管理的執行者;另一方面其人身自由又受到一定限制,并非自由民。

關于隸身份的爭議更大。注家認為,隸為罪人,屬役徒之列。《儀禮·既夕禮》:“隸人涅廁”。鄭注:“隸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11鄭注《周禮》“罪隸”:“盜賊之家為奴者”。賈疏:“罪隸,古者身有大罪,身既從戮,男女緣坐,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槁,故注云盜賊之家為奴者。”12而這似與其它文獻中的隸又有區別。晉欒盈之亂時,身為“隸”的斐豹以殺掉欒氏的勇士督戎為條件,要求焚掉作為奴籍的丹書,而范匄必須“請于君”才能焚燒這份丹書,13它一方面表明隸的人身自由受到嚴格限制,另一方面表明這些軍中之隸并非范匄的私屬,他無權私自更改隸的身份。鐵之戰趙鞅誓師時云:“克敵者……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14則表明庶人、工商與人臣、隸、圉之間有著明顯的等級差別,“免”去的同樣是奴籍。《國語·晉語一》載:“其猶隸農也,雖獲沃田而勤易之,將不克饗,為人而已”,隸農不占有土地,是“隸”之一種。若上述記載姑且可作為將其劃入奴隸階級的證據,那么與之相對,《國語·晉語四》“皂隸食職”,說明皂、隸有菲薄的祿;《左傳·襄公九年》:“工、商、皂、隸不知遷業”,則表明皂隸與工商一樣都是固定的階層,社會地位雖低于工商,但擁有自己的固定職業——在條件好的情況下,他們安于本分;若條件不好似亦可改變職業。參校觀之,絕不可將隸簡單視為不占有生產資料、沒有人身自由、為奴隸主進行生產勞動、完全聽命于奴隸主、可以被隨意買賣和殺死的那種絕對意義上的奴隸。

既然文獻中皂、隸之義仍難有的論,不妨換個角度來看,條(12)列舉的十等人是就“待百事”(執行各類政事)而言,并未涉及庶人、工、商,應該說,體現的只是春秋等級社會的一個方面,即職務上的等級關系,而這正與“皂隸食職”相關。文獻中常皂隸并舉,皂總與隸相伴生而存在,似可直接管理隸;加之前文所引“降在皂隸”,“皂隸”的地位似低于“小人”,那么,夾在其間的輿、輿人似乎也無法超脫出這二者之外。而與此同時,當工、商、皂、隸等下層階級在文獻中作為相對固定的組合被提到時,卻少有提及輿人的。綜合考慮,有理由認為,作為主要從庶人階層征伐而來的、有臨時性的輿人,當該群體被編入被稱為輿的編制之中、在從事某些勞役的過程中,可能會由長期、穩定地率隸人服勞役的皂人統轄下工作;然而這并不能表明這類輿人是比皂的社會地位低的階層,而只是由于皂的近便條件或對工作的熟悉程度等諸方面原因,使輿人受到皂的管轄,在職位等級上顯得稍低一些。

綜上所述,先秦時期的輿人有二義,均可從“輿”的字源找到根據,均非作為一個階層而存在:1,輿人系主要由從事農業的庶人階層征發而來、具有臨時性的人群,類似于民夫,與軍事等有較密的切關系;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存在著輿的編制。輿人戰時主要負責搬運輜重,亦可參與偽裝;平時從事筑城、抬棺等。與在職務等級上相對固定的皂、隸不同,皂、輿、隸之輿可能體現的是輿人在參與勞作時歸由皂管轄,輿在職務等級上低于皂而高于隸并不代表該人群本身的社會地位也低于皂。2,特指造車箱的工人。在《左傳》與《國語》中第一義多見,而第二義則常見于《周禮》和面向戰國時期的文獻。

(責任編輯:王彥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91精品|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www.av男人.com|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91国内在线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9re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成人午夜天|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