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東,范紅哲
(河北醫科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00)
民族舞蹈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以采茶舞為例
沈曉東,范紅哲
(河北醫科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00)
推動民族舞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不僅能夠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而且對于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也具有著重要意義。采茶舞作為一種流傳于民間的傳統歌舞形式,體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審美價值,對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做出研究與探討,無論是對于高校體育的發展還是對于采茶舞藝術的發展而言都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對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做出論述的基礎上,對高校體育教學對采茶舞的引入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民族舞蹈;采茶舞;高校體育;可行性
采茶舞不僅具有濃厚的地域性色彩,而且也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但是,由于采茶舞與茶種植、茶文化之間具有緊密的關系,所以,在傳統的藝術傳播環境下,這種舞蹈在一些非茶葉種植區域并不具備得以廣泛傳播的條件與路徑,而將采茶舞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對于采茶舞傳播范圍的拓展以及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采茶舞的健身價值是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在動力
在茶種植區域,采茶舞具有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而之所以如此,是由采茶舞本身的審美性和娛樂性所決定的。但是采茶舞是否能夠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其根本則在于采茶舞是否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只有在具備較高健身價值的基礎上,采茶舞才能夠成為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元素,也才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首先,采茶舞能夠推動大學生人體機能的提升與新陳代謝的加速。顯然,相對于競技體育而言,采茶舞并不存在明顯的對抗性,而相對于現代體育舞蹈而言,采茶舞對學習者舞蹈基礎與身體條件提出的要求也并不高。同時,從采茶舞所具有的動作特點來看,卻有著動作組合簡單以及運動量適中的特征,這決定了采茶舞能夠適應大部分大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需求,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現良好的推廣與普及。在對采茶舞的健身價值做出驗證的過程中,筆者組織20名學生,在跳采茶舞的過程中開展了脈搏測試,結果顯示,受測學生的平均脈搏在120次/分與130次/分之間,由此可見,這種運動強度較小的舞蹈項目,能夠有效對心血管系統產生適當刺激,并推動學生血液循環的加速,而這也證明了,采茶舞具有一定的身體鍛煉價值。
其次,采茶舞能夠推動大學生群體對自身身體形態作出改善。采茶舞中的基本動作包括造型動作、情緒動作、象形動作、生活動作等,不同動作之間的組合,能夠讓采茶舞自然大方、連貫完美地表現出來。另外,采茶舞雖然動作組合較為簡單,但對舞蹈者的“三節六合”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達到“三節六合”的要求,采茶舞舞者必須對自身的舞蹈節奏、舞蹈動作、傾斜擺動等作出細膩的打磨與展現,在此過程中,舞蹈者體型方面存在的不良姿態能夠得到有效的糾正,并形成挺拔、端正的形體。由此可見,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對于大學生良好形體的養成、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精神風貌以及身心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1.2 符合高校體育教學發展需求是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基礎
現代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推動大學生群體的全面發展,而且需要體現出對創新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的追求,在此過程中,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更好地體現出現代性以及對發展方向的追求,顯然,這對于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首先,采茶舞能夠滿足大學生群體全面發展的需求。高校體育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魄,這是高校體育課程與高校體育教學最為基本的價值體現,在此方面,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能夠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與此同時,采茶舞所具有的審美性與娛樂性,也能夠對大學生群體忙碌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進行調節,在緩解大學生群體精神壓力與心理壓力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由此可見,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推動大學生群體身心的協同發展,且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相吻合。
其次,采茶舞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育向創新教育發展。需要客觀承認的是,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無論是在教育價值觀還是體育功能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裂變,這種裂變表現為,在強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背景下,競技體育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仍舊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無論如何,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當適應教育環境、教育要求以及大學生群體發展需求的改變,并有針對性地對體育教育目標作出調整,特別是需要重視大學生群體創新意識的培養。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中具備更多跨學科元素,同時也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展現出多元化的藝術氣息,在此過程中,高校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具備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而且也可以變為藝術啟蒙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這種變化與高校體育創新教育的發展方向是相適應的。
最后,采茶舞能夠推動高校體育教育向個性化教育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體育知識學習需求與體育鍛煉需求,個性化的高校體育教育,不僅需要承認學生需求的差異,而且需要對學生需求進行滿足。具體到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來看,當前高校體育已經基于許多體育項目設置了選修課程,而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能夠促使高校體育選修課課程體系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從而為大學生群體具備更大的選擇空間,并令自身需求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對采茶舞具有興趣的大學生,可以找到適應自身個性發展的空間,也可以獲得更好的自我展現機會,這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個性化的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于高校體育個性化教育的實現與深化創造更好的條件。
通過將采茶舞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當中,能夠讓大學生群體更好地感受到采茶舞藝術所具有的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以及文化內涵,并在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學生健身方式的基礎上推動采茶舞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那么,怎樣將采茶舞逐步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如何構建起采茶舞教學試點以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如何為采茶舞教學配備良好的師資隊伍以及如何實現高校體育教育與采茶舞教學的有機結合,成為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2.1 試點構建
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引入,無論是對于高校體育教育者還是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都屬于一種比較新鮮的事物,而采茶舞教育功能的發揮以及教育成效的提升,離不開完整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材體系等作為支撐,為此,在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通過構建試點來對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采茶舞教學作出探索。在實踐過程中,贛南地區高校無疑是作為這種試點的最好選擇,這是因為贛南地區具有豐富的采茶舞資源,并且當地大學生群體對采茶舞藝術也普遍具有一定了解,因此,圍繞這些高校打造試點,能夠更高效地開展采茶舞課程設置試驗、教材編寫試驗,并推動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采茶舞更好地體現出自身的體育教育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與此同時,贛南地區高校在將采茶舞引入體育教育以及開展采茶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在不斷積累經驗與作出改善的基礎上促使其他非試點高校具有更多可借鑒的、成熟的采茶舞引入方案與教學方案,這對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逐步推廣能夠發揮出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2.2 師資建設
高校體育教學對采茶舞的引入,自然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在采茶舞教學實踐中,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舞蹈的編創等工作,都需要由教師隊伍來完成,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隊伍所具有的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等,對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融入效率以及教學質量等都產生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師資建設過程中,高校有必要實現“走出去”與“引進來”策略的結合,即在強化現有體育教師培訓的同時,聘請相關專家、藝人等參與到采茶舞的教學中。另外,為了實現采茶舞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高校可以構建起采風制度與優秀課程展示制度,即組織教師深入民間,通過與采茶舞藝人的交流來推動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融入,而針對一些優秀的課程案例,也有必要組織教師開展交流與研究,在構建起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上實現高校體育教師采茶舞教學水平的協同提升。
2.3 有機結合
在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保留采茶舞的傳承價值與原生態個性,同時也需要確保采茶舞教學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訓練價值,只有如此,采茶舞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也才能夠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審美內涵,但是事實上,要實現二者的平衡絕非易事,這要求高校能夠對采茶舞藝術做出全面的考量,并找準采茶舞創編以及教材編寫的切入點。具體而言,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融入,應當重視訓練性與原生態性的統一,一方面,體育教育者應當圍繞采茶舞獨特的表現方式、動作風格等,利用現代編舞手法同時呈現出采茶舞的現代張力。采茶舞要與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良好的結合,離不開高校體育工作者對采茶舞所作出的創新,只有如此,采茶舞這種傳統舞蹈藝術才能夠在高校校園內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與吸引力。為此,高校體育教師有必要對采茶舞中所具有的動作進行拆分與再組合,使用具有現代氣息而又能反映采茶舞藝術文化底蘊的音樂作為舞蹈動作的伴奏,從而使高校中的采茶舞教學體現出更高的創造性與觀賞性;另一方面,雖然借鑒、改變以及對新元素的吸收,是采茶舞教材編寫中需要經歷的必要過程,但是這種借鑒、改變以及吸收,應當避免產生盲目性,而應當在遵循“揚長避短”原則的基礎上,強調采茶舞形態特征與律動特征的展現。如高校體育教學不可能對采茶舞藝術做出系統的教學,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對采茶舞中的精華內容進行選擇,并讓學生依照自身興趣對待選的教學內容進行二次篩選,從而摒棄一些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以便提升采茶舞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與采茶舞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采茶舞不僅具有著較高的健身價值,而且將采茶舞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也能夠讓高校體育教學發展需求得以更好的滿足,由此可見,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這一嘗試具有著良好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在將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有必要利用試點建設來積累相關經驗,同時也有必要通過師資建設、實現采茶舞訓練性與原生態性的統一等,來為采茶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良好融入及其教學水平的提升構建良好的保障條件。
[1]周家金,黃向平,孫慶彬.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學模式探析———以桂東南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14(6):57-61.
[2]胡悅.民族體育舞蹈的特征及在高校開展的可行性分析[J].運動,2014(24):101-102.
[3]趙斯文.探究民族舞蹈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5(19):188,190.
[4]王文哲.關于高校開展采茶健身操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茶葉,2016(3):381-382.
河北省科學技術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課題(課題編號:12455705)。
沈曉東(1961-),男,河北石家莊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范紅哲(1970-),河北石家莊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