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大連醫科大學外語教研部,遼寧大連116044)
基于中英茶文化的差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構建
高峰
(大連醫科大學外語教研部,遼寧大連116044)
我國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并成為人類文化中的一塊瑰寶,當代大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獲取很多茶文化的知識。眾所周知,英國的茶文化來源于中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更具英國特色。因此,中英的茶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性表現在英語詞匯中。老師在教學前,應當全面的了解英語,利于學生更好的分析出中英茶文化獨特的魅力。談到中英文化的差異,我們就不得不提及時間、飲食習慣以及精神內涵幾個方面。本文將從中英文化的差異性入手,將茶文化的觀念引入課堂,分析大學課堂中差異性茶文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探討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創新的教學思路,最后得出相關的結論。
中英茶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性
中國的茶文化被歐洲引入,在融合了當地人文后,更具英國文化,因而中英茶文化既有共同性也有差異性。而我們學習英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學習英語世界的文化,因此,茶文化這種擁有獨特英國文化的載體正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個切入點。并且,相對而言茶文化對中國學生來說又是熟悉的,所以以茶文化為依托來學習英語是非常完美的一種方式。
文化的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點,而一個國家傳統的文化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對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將兩者的差異性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并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對茶文化的普及可以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基于文化的興趣我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英語教學的內容,讓課堂的氣氛更活躍,并以此實現教學上的延伸。不同的茶文化讓英語充滿了魅力與色彩,將它們穿插到教學過程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中英茶文化的差異,還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另外,情景教學也是可采取的方式。多媒體的教學設備能將茶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感受到中英茶文化的差異性。情景再現后,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讓課堂的氛圍既輕松又活潑。因此,大學英語中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在于活躍教學氛圍的同時實現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
2.1 茶文化的認知度不同
茶文化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特色,展示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懷揣著華夏兒女的情懷。我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并且擁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茶文化就是其中一種,它介于藝術和教育之間。如今,中英高校學子對于茶文化的了解卻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國作為茶的發源地,古代《茶經》中已有詳細記載。在古代,我國茶文化盛行,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英國則是從18世紀開始接觸茶葉,目前品茶已經在英國盛行。但由于中英對茶文化的認知程度的不同,在教學模式上也有較大區別,導致中英茶文化教學的翻譯過程中,容易產生表達不準確的情況。在英國人的眼里,品茶依然成為一種精神寄托,無不臣服于茶的藝術魅力。隨著茶文化的傳播力日益增強,若能夠解決中英茶文化的差異,可以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效率。
2.2 課程設置存在問題,教學觀念單一
隨著我國教育模式的不斷更新,高校英語課程不再局限于交流,還要求培養高校學子的綜合文學素質。茶文化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是一項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而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中英兩國卻存在較大差異。迄今為止,茶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從16世紀開始,國外友人就已經對其逐漸熟悉。在英國的茶文化教學中,對于紅茶的翻譯有許多說法,一種認為與其制作過程有關,因紅茶在生產加工中,顏色逐漸加深,趨近黑色,因此得名。另一種說法為本身國外對于我們所謂的紅茶,就稱之為黑茶,只是因為我國注重茶泡制成水的顏色,而國外注重茶葉本身的顏色。除了這類的茶品翻譯,國外還有直接通過中文譯成的英文。譬如碧螺春,可直譯Biluochun。毛尖茶譯成Maojian Tea。這樣看來,英文教學的方式會給人產生誤解,所有的茶品名稱都可以直接字面翻譯。那就大錯特錯了。但是英國對于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會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觸碰茶葉,感悟茶文化精神。在這方面,相較英國,我國雖然很多英語教師針對茶文化的課程教學都作出了一些改進方案,但還是換湯不換藥。大多以講述茶文化的歷史為主,停留在表面,許多學生參與該課程的學習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再加之老師依舊利用原有的課程設置模式,與其他枯燥乏味的課程一樣,都是學習理論教育,欠缺自身操作的能力教育。
2.3 中英品茶喜好的差異
就環境特征來說,英國屬于海洋國家,在英語的品茶文化上,英國人更喜歡裝飾后的茶,也就是經過調制、加工后的茶。茶對于英國來說,一般只按照時間,有上午茶與下午茶兩種說法,茶品中紅茶是英國最愛。相較英國的紅茶,我國熱愛原汁原味的茶香,更鐘愛綠茶。方式大多以沖泡為主,時間通常為飯后,且針對不同門客,接待不同民俗的品茗習俗,譬如三道茶、迎客茶等等。
3.1 多元化教學模式
文化教學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后,才算真熟知該國的語言。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英語課堂教學具有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因此為了給學生營造出更有趣的教學氛圍,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不同的文化成分進行對比分析。在中英茶文化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對比雙方的誕生時間,向學生們普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分析英國茶文化的來源。這時課堂中可以穿插入很多對時間的介紹,例如:“be born in”這類的短句,在教學過程中以敘述故事的方式去帶入一些英語短句,這樣的教學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反而更好的歸納出時間分析這一類的短句。英國人對于茶的飲用偏愛于紅茶“black tea”,并熱衷于下午茶“afternoon tea”。中國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我國茶文化中有很多關于儒家的思想,例如connfucianism、taoism等極具東方文化的詞匯。通過對這些詞匯的分析,英語的教學內容在其中顯得更活躍并有代表性。從師生的良性互動中可以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穿插進組織實踐的教學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對英語的認知。中英茶文化的差異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很好地強調出其中的異同。在講解到茶點心和茶具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附近的超市,在實物的過程中去學習知識,感悟茶文化。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觀看茶藝表演,讓學生去體會藝術與茶文化的融合性,并輔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
3.2 借助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將靜態的文字轉化成動態的圖像,加入合乎場景的音樂和視頻后,學生學習茶文化內容更直觀,加之教師的演示和分析茶文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活潑輕松。好的教學模式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了吸引學生對中英茶文化的興趣,教師在播放短片時可以從兩國飲茶的視頻開始,伴隨著悅耳的歌曲,學生們的身心放松,更宜入境。在中國飲茶的畫面中我們能看到琴弦撥動,紫砂壺的精致,以及飲茶之人的漢服大褂。而英式飲茶則是在鋼琴和茶點心中度過的,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相談甚歡。
3.3 茶文化語境的創新
一個國家的文學著作中集聚了該國獨特的文化魅力,因此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現出文學著作中的茶文化,用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去分析其中的文化差異。盡管英國的茶文化來源于中國,但他們對茶的熱愛度不比中國低,因而在其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于茶文化的影子。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文學作品,進一步闡述中英茶文化。
中英茶文化的差異性不僅體現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它還會影響到語言課堂的創新。因此,英語老師需要分析出茶文化與英語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并通過研究茶文化本身去實現對英語教學。跨文化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完善對人才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傳承本土文化,并分析他國文化,最終實現相互的多元化發展。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需要在時代潮流的背景下,才能實現合乎當下需要的創新與發展。
[1]孔德亮,欒述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研究現狀與理論思考[J].外語界,2012(2):17-26.
[2]呂丹.大學英語3+1拓展課程探索——構建英語影視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135-137.
[3]王薇.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新題型之于跨文化翻譯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37-138.
[4]豐國欣.英語寫作中英漢語用文化差異初探——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文化因素系列研究之三[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107-108+110.
[5]張力丹,魏瑩.跨文化交際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評《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16 (5):65.
[6]陳薇,汪學立.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構建——南京郵電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例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52-156.
[7]韓福樂,張曉寧.中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差異及啟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109-113.
[8]宋金品.大學英語教學中構建英語運用能力的教學模式——北京農學院中英項目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和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5:111-114.
[9]王曉麗.CET反撥效應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基于2013年12月CET題型改革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 2014,07:103-105.
高峰(1983-),男,山東蓬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