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娟
(冀中職業學院,河北定州073000)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研究
任瑞娟
(冀中職業學院,河北定州073000)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主要的哲學思想,并在中國茶文化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千百年來,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一直深刻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塑造著中國人的民族形象。在當代,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依然熠熠生輝,并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產生了有效的推動。利用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推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開展,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創新,也是儒家思想、中國茶文化在當代的再創造。基于此,本文在簡要介紹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基礎上,簡單分析了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希望可以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中國茶文化;儒家思想;大學生;思想教育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支,中國茶文化意蘊深刻、內涵豐富,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歷史中,飽含了中國祖先的哲學思想、處事情懷。中國傳統茶文化中,包含有豐富的儒家思想的精華,伴隨著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內核對中國人的影響不可不謂之巨大。在當代,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國社會最為主流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維方式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的腦海中、融化在中國人的血液里。利用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推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在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大學生的思想將逐漸受到感染,以民族傳統哲學思想為基礎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將更加容易取得顯著的成果。
儒家學派由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在之后又經歷了孟子和荀子等人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哲學思想體系。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在中國人的哲學領域中具有統治性的地位。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哲學思潮,而在之后的歷史朝代中,儒家思想的影響力更是不斷擴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傳承中,儒家思想可謂獨領風騷,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并在中國茶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儒家思想中對于人的發展,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在中國茶文化中得到了深刻而突出的表現。
1.1 中國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
儒家思想中“修身”的要求,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和中國茶文化的思想內核高度一致。茶的功效就是強健體魄、修養身心,茶文化的價值,也在于實現人的內心的升華。中國茶文化強調通過飲茶使人的心緒歸于平靜,激發人的超然物外的思維,這和儒家思想的影響關系密切。儒家思想將“修身”作為一個人道德禮儀的基本要求,強調用“修身”實現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境界的提升。而中國茶文化中對于“修身”同樣重視,在茶道中,唯有愛茶、敬茶、懂茶的人,才能泡出最美味的茶水,只有懂得約束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才能從茶中悟出生命的真諦。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正是來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二者不是不同哲學領域中的概念,而是相同哲學源流的不同分支。中國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是儒家思想中“修身”思想在茶文化中的映射,和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思想一脈相承,擁有著相同的意境追求和思想內涵。
1.2 中國茶文化中的“齊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的“齊家”,指的是團結家庭成員,形成全體家庭成員其樂融融、團結一致、和睦相處、共同進退的氛圍。“齊家”是在“修身”的基礎上實現的,并成為“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條件。儒家思想中的“齊家”思想,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映射到了中國茶文化當中。儒家思想對于“齊家”的理念非常重視,強調個人要愛護家庭成員,尊重家庭中的長者,善待家庭中的晚輩,從而通過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個人的進步、國家的富強提供動力。儒家思想中的“齊家”理念在中國茶文化中沒有特別明確的論述,但對于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中國人的以茶會友、家人共同品茶、為老人泡茶等行為方式,都明顯受到了儒家思想中“齊家”理念的影響。可以說,中國茶文化中對于“齊家”思想的表現是無形卻強烈的。
1.3 中國茶文化中的“治國平天下”思想
在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中,人的責任不僅僅在于個人責任、家庭責任,還在于社會責任、國家責任甚至歷史責任。人應當通過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修身”、“齊家”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突破,為國家的發展、歷史的演變貢獻個人的力量。儒家思想中“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看似宏達,實則是對個人的有效引導,并在中國茶文化中得到了深刻體現。茶文化不僅僅是民間文化,也是古代的宮廷文化,早在唐朝時期就出現了茶法茶政,可見茶這一極具文化內涵的物質形態已經和當時的治國理政產生了一定的聯系。在中國茶文化中,茶這一意象已經上升到國家、社會乃至歷史的高度,其中蘊含的歷史變遷規律、改造自然的規律、建設國家的規律等,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發展建設的行為方式。現代中國的茶,更成為了國家的象征,在世博園中,“一個地球、一個聯合國、一杯中國茶”的口號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一個璀璨奪目的明珠,對于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產生了跨時代的意義。借助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顯著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水平,推動了大學生思想素質的發展。
2.1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教育內容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同樣倡導人的“仁”、“義”,并以此為核心。這一傳承至今的儒家思想核心理念,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對于大學生可以產生非常積極的引導,充實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體系。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仁”、“義”,其基本理念在尊重他人、愛護他人、控制自己、提升自己,“仁”、“義”是中國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基本道德理念,對于現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提升來說可謂價值連城。除此之外,中國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倡導的“禮”,為大學生提供了基本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即遵守禮節、遵守規則,這同樣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基于“禮”的行為規范,大學生對于行為禮節的理解將更加深刻,對于規則紀律的遵守將更加到位。可以說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基本的內容,基于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體系,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可以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穩固根基,在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有效的內容的同時,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2.2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教育方法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講求“言傳身教”,這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方法。為人師表,不僅要“傳道受業”,而且要“以身作則”,通過個人的良好示范,為學生樹立榜樣,才能有效推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開展。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給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啟迪,即教育學生首先應當完善自己,遵循這樣的教育方法,學生所積累的思想素質,將讓學生深信不疑且受用終身。除此之外,儒家思想倡導對于學生應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天賦高低,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一教育方法同樣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啟迪。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教學的反感,并不是由于學生真的反感知識,而是由于學生沒有接受最為適合其發展的教育方式。遵循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癥下藥的教學方式,很多思想教育中反復出現的問題都將得到有效改善,大學生個人通過思想教育所獲得的實質性提升也更加顯著,這無論對于大學階段教育的發展還是大學生個人的成長都是益處頗多的。
2.3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目標導向
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導愛國,倡導個人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態的養成,倡導個人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構建,倡導個人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的培養,這些都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目標導向。儒家思想的優秀之處,在于其內涵之深刻,更在于其為人們的生活、成長所提供的科學指導。基于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目標導向將和儒家思想中人的發展目標相互融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目標將更加明確,更加具有指導意義。中國茶文化、中國儒家思想從千年之久的歷史中走來,其積累的精神內涵是極具指導意義的,其為當代大學生提供的目標導向,將顯著推動大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內外兼修、個性獨立、適應社會的新時期人才。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熏陶,如涓涓細流,又如濤濤洪水,作為中國人的大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在傳統文化的目標導向下,所獲得的個人提升是不可估量的,這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仁禮、愛國、愛人等思想,對中國人的人格框架的塑造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當前,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的推動作用是顯著的、毋庸置疑的。互聯互通的茶道精神和儒家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出現,如從歷史中吹來的民族文化清風,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渲染。借助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必將節節攀升。
[1]王芳,黃毅彪.中國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J].三明學院學報,2016(1): 50-54.
[2]陳光.談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福建茶葉,2016(1):201-202.
[3]汪松能.略論中國茶文化與儒佛道思想[J].中國茶葉,2009(8):34-35.
[4]王玲.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北京社會科學,1992(2):123-129.
[5]叢羽.儒家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4.
[6]王馨.儒家思想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4.
任瑞娟(1981-),女,河北定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