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羨,胡玉輝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石家莊050228)
基于英語教學的茶文化導入研究
王云羨,胡玉輝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石家莊050228)
中國傳統茶文化內涵豐富多元,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高校英語教學的發展具有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對普通課堂教學的輔助與補充。筆者在弘揚校園茶文化與增強師生英語水平的可行途徑方面提出五個方面的建議,旨在通過強化中國茶文化導入陶冶師生情操、增強英語水平,并希望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于公于私可謂相得益彰。
英語教學;茶文化;導入;高校教育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對人類思維和生活方式的外在展現。盡管世界上各個地區、各個語系之間存在不同差異,但語言之間在內容表達、語法應用、語言結構方面保持著高度一致性。正是語言共性的存在,讓不同語言教學、轉化成為可能。因此,正是人們生活環境的大致相同,語言和詞匯存在相應的共性、普遍性。不同語言之間,可能外在表現存在差異,但對事物的解釋存在共性,正是語言共性的存在,讓多元文化交流成為可能。隨著茶葉和茶文化不斷融入西方文明,用英語來表達茶文化也日益成熟。
文化的載體主要是文學,茶文化的繼承載體也主要以與茶相關的各種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縱觀茶文學作品,其中優美的句子、精美的構思、純美的情感、完美的韻味都讓該文化得到長久傳承。在茶文化對外交流過程中,很多西方文化也想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并通過有針對性的嘗試,最終實現全世界茶文化的良好溝通。因此,在將中國茶文化利用英語傳遞到世界時,要在充分利用語言共性基礎上,準確再現傳統茶文化的價值和內涵。
茶葉源自我國,茶文化當然也以我國最為深厚。以往我們提及茶文化,第一印象想的就是同屬東亞文化圈層的日韓,或者是東南亞區域。但事實上在15世紀之后,茶葉就已經流傳至英國,茶葉和咖啡一樣也成為英國人的習慣。經過五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如今英國也形成了相應的茶文化。西方在接受茶的同時,融入了自身區域內的風俗、習慣、各種風格,也就構成了具有英國特色的茶文化。在英文化中,也出現了一批與茶葉有關的詩歌、油畫、音樂等等。因此,在英國也形成了具有該區域特色的文化體系。
想要滿足茶文化英譯的文化要求,不僅需要明白中西方語言之間的共性,還要了解其差別、不同之處。漢語文化更多是一種隱性的,融入感情色彩的語言,而英語文化則是注重語境和語法,表達意思通常比較直接。茶文化文學作品通常注重平仄韻律,而英美文化則注重結構,正是兩者在具體表達上的不同,就成為茶文化英譯的難點。因此,進行茶文化英譯時,必須對原有文化本身進行深入理解,同時針對不同文化形態的規則和表達方式,也要深入了解。在準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彌補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差別,從而在差異中,最巧妙的表達原有含義,達到既能準確表達,又不失原有意義的目的。
當然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良好的教學,更多依靠的是教學人對教學素材的理解。在對茶文化進行教學時,教學人需要結合自身的理解和相應的環境來予以加工,因此同樣的素材,在茶文化基礎掌握水平不一樣的人哪里,所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達到茶文化英譯文化水準是一種教學的完美狀態,也是建立在教學人對茶文化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所達到的。正是英語體系中也涵蓋有茶文化元素,所以實現文化英譯具備可行性。
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發展不斷成熟,其告訴我們英語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語言技巧的應用,更是語言科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而有關茶文化的教學自然也是藝術品。英譯文化追求的是對原有藝術作品的再深化,所以必須充分保持原作品的內涵和價值。正是英語文化體系中也涵蓋了茶文化的元素,中西方文化體系中涵蓋了同樣的語法體系和結構。因此,實現英語文化教學是可行的,也能保留茶文化的原有意義和價值。
2.1 開設專門的茶文化導入課程
中國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內容包羅萬象,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高校應在每個學期開放的公共選修課增設有關“茶”的文化課程,該課程可利用多媒體介質面向師生詳細介紹茶葉的生產、歷史淵源和相關文化的發展等等,讓每一位師生都能有個大致的了解。另外,因課時有限,可分課時為師生介紹有關茶歷史的十位明杰人士、十本書籍文獻、十首詩歌曲藝、十種名畫墨寶和十大中國茗茶等,充分讓師生了解與掌握茶歷史和茶知識。為了更充分地挖掘人的精神生命及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各大中小學校可適當參考及借鑒美國茶文化導入的成功經驗,開設專門的茶文化導入課程,并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法,將茶文化融入到各相關學科的教學之中。茶文化導入課程應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將茶文化導入滲透到英語學科之中,力求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的有機統一。此外,還應努力做到與心理咨詢輔導相滲透,加強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最后,茶文化導入課程應采用教師講解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講授法。
2.2 優化教學環境,保證茶文化導入正常運行
在課堂教學環境中,除了建立完善的英語專項場地、設備,保證教學的需要外,其重點在與課堂英語氛圍的營造上,開放課堂是由學生根據自我興趣自主進行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只能充當指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開放式教學實施的關鍵所在,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開放式教學在高校英語課中運用的整體教學環境的保證。高校英語教學是處在學校英語這個大環境中,學校英語環境從大方向上看,可以分為課堂教學環境和課余練習環境,而其均會受到學校場地、設備和英語氛圍的影響。在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英語氛圍,也有利于輻射到練習環境中,使學生有時間能自主參與學習活動。而對于課余練習環境而言,學校英語場地的沿用性則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要在課余時間參加學習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優化了教學環境,才能保障茶文化導入在高校英語課中的實施,實現其對學生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
2.3 英語與文化互動發展,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俗話說:“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活動雖然有一定的規律可遵循,但教學效果的取得,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實現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有必要從整體的觀點出發,統籌兼顧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其中,教學課程和教學方法就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高校英語教育課和茶文化導入是教學活動中關于教學課程和教學方法的兩個因素,必須要將這兩個因素統籌兼顧,互動發展,才能實現教學效果的最終實現。因此,這是兩者融合的媒介所在,實現兩者的互動發展,應以此為中心點,通過茶文化導入強化高校英語課的開放式特點,從而從課程發展上促進英語課程的創新性發展,從方法論上促進現代教學方法的實踐性發展,以通過兩者的共同發展,實現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2.4 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或茶藝表演團隊
高校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各類社團活動活躍于課間業余,是為高校校園文化最為精彩的一個方面。涉及茶文化,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應成為高校校園文化最為瑰麗的一朵奇葩。如此一來,通過“茶”社團可為高校師生提供一個靜心研習文化、積極開展活動和主動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除此以外,借助于“茶”社團成立相關的茶藝表演團隊,非定期地組織茶藝表演活動,利用活潑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師生關注中國茶文化,并為高校師生傳遞中國茶文化。每一學期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校園茶文化會展活動,類同于校園運動會的形式。比如,高校可邀請國內外知名茶學專家蒞臨專講,為廣大高校師生了解中國茶文化、茶知識進行專題講座,極大地激發師生的愛國情懷。再如,組織形式各異有關“茶與健康”的廣告宣傳活動,倡導師生摒棄不良生活嗜好,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又如,由茶藝表演團隊為大家奉上精彩紛呈的藝術節目表演,為廣大師生帶來魅力十足的聽視覺感受。又如,開展“無我茶會”體驗活動,讓廣大師生切身體驗到“茶”到“無我”的精神意境以及“一杯清茶”的深刻內涵。
2.5 加強教學法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教師執教能力
茶文化導入所呈現的開放課堂是一個不拘于形式,無固定結構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來說,教學空間越小,教師對于課堂的控制效果越好,而采用開放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則擴大了教學課堂范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掌控和組織課堂教學有序進行的能力。在高校英語課中運用茶文化導入的難點之一,就在于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克服這一難點,實現教學目標,其前提就在于不斷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而其途徑之一,就在于對茶文化導入理論知識的學習。茶文化導入作為一類與傳統教學法相對應的教學模式,其本身是一個廣域的知識理論,其中包含了各種各類的具體教學方法,而每種教學方法又有其各自的教學特點和適應范圍,如合作教學法強調于人際關系的發展,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必須要加強教師對于茶文化導入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其在廣泛了解茶文化導入的基礎理論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中國茶文化是一種從實踐活動中創造的成果,既包括物質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中國茶文化有機結合自然、社會和人文三類科學,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郁內涵。因此,中國茶文化可作為傳統道德的守護者,可作為思想智慧的傳播人,可作為健康生活的指導者。英語教育貴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通過親生體驗而獲取認識和經驗,它不只是學習知識和語言,更是引導人們提高生命質量,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統一。通過將茶文化導入英語教學中來,不僅是學生能夠提升語言知識,還能引導他們充分去體悟人生的意義。
[1]朱靖南.交際法在高職外語教學中受阻現象的分析[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79-80.
[2]江淑芳.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新西部(下半月),2009(5): 53-55.
[3]武文芳.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與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9(9):92.
[4]林進娜.外語教學的文化導入[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1):68.
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引入ESP理念服務于培養目標的教學研究”(2014YYJG334);河北省高等學會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職學前教師教育ESP課程開發的研究”(GJXH2015-385)。
王云羨(1978-),女,河北饒陽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