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咸陽030008)
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
李燕燕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咸陽030008)
在儒家文化發展過程中,其中和思想,成為核心內涵。“中和”這些不僅是一種價值觀,同時也是一種人生理念。儒家的中和思想,自形成之后,就被我國社會所廣泛認可,并且結合儒家文化一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核心理念。本文擬從儒家“中和”哲學的形成過程和具體內涵分析入手,結合茶道精神的具體理念和傳承價值分析,通過探究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的內在一致性,從而分析兩者系統化融入的具體思路。
儒家思想;“中和”哲學;理念內涵;價值哲學;茶道精神
我國是傳統的文化大國,經過幾千年發展,形成了成熟、系統化的文化理念。無論是整個文化體系,還是具體的文化元素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在多元文化全面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內涵融入與應用極具時代價值和特點。在我國傳統文化應用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內涵,而儒家思想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深層次研究儒家“中和”哲學和茶道精神的具體理念,能夠幫助我們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探索到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具體理念和實施途徑。
儒家中和哲學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原理,通過對這一原理,進行分析,實際上就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或者新的了解。從漢朝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就被推崇為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為儒家思想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為儒家思想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儒家思想發展形成過程中,“中和”哲學就是其中核心理念。
實際上,儒家“中和”哲學,最早出現于管子和荀子的理論內涵當中,尤其是在《管子》一書中,其系統化闡述了中核的范疇和思想理念。中和理念在出現初期,其更多與修養和道德相聯系。而隨著發展應用,中和理念哲學也逐漸與理想人格的培養相結合。隨著儒家“中和”哲學的應用不斷成熟,在中庸中就對儒家“中和”哲學的范疇和內涵理念,給予了必要提升。
事實上,儒家“中和”哲學也是在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具體應用而不斷豐富。這一理念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其逐漸成熟發展為這一時代的精神內涵。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儒家“中和”哲學實際上就是一種不偏,不偏向、協調的關系哲學和結構關系。“中和”哲學實際上就是儒家哲學的核心。
在儒家“中和”哲學體系中,中的解釋,通常指的是不偏不倚,而這個中實際上是一種狀態,同時也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的一種心態。比如,在空間結構中,其中“中”指的就是最佳的空間位置,而在量的過程中,中,就是一張最佳的狀態,恰恰是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度。此外,在社會關系和社會倫理的處理過程中,儒家“中和”哲學也有著重要應用。
雖然儒家的中和哲學并不是說具體的數量變化,而是關于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研究。而在這一哲學體系研究過程中,其對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之間也有著重要的研究。那么此時的中,實際上就是人行為的合理性。也就是在整個社會中,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最后儒家“中和”哲學還是一種人格行為認知,儒家“中和”是一種狀態,中甚至構成了整個儒家理學的核心和基礎。可以說中,就是中庸哲學的本質,是整個中和哲學體系的本質和靈魂,也是儒家思想的關鍵,更是儒家思想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佳表現。無論是具體認知,還是實際行為,中的應用,都是恰到好處,當然,在人格理念的具體認知過程中,這一過程也是對道德意識和道德理念的有效運用過程,因此也是每個人實現個人自我最佳價值的一個過程。
茶道精神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核心。隨著茶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飲茶與社會文化之間逐漸融入。從而形成了具有我國特點的傳統茶文化內涵。茶道精神,是以茶為基礎,飲茶習慣為內容,融入了相應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的具體精神體系。
從目前我們所形成的共同認知來看,中國茶道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是一種清新理念,這與傳統文化是相一致的。事實上,正如茶的特點一樣,清新清爽。在茶道精神中包含了清新,清正的價值觀。其次是怡情,怡情養性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健康,同時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良好心態。人們在具體飲茶過程中,以茶悟道,從而來實現自身境界的顯著升華,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此外,和也是茶道精神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茶道精神的具體形成過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實際上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文化發展,無論是其推動者還是傳承者,都與中國的文人雅士之間有著重要關系,因此儒家思想對于茶道精神有著重要影響。
在儒家思想中,和思想就是其核心,而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崇尚以和為貴的價值理念。比如,在茶道精神中,以茶交友、以茶待客,都是希望通過“和”創造合的局面,從而來實現交流的目的。那么從根源上看,這都是和思想的體現。最后,茶道精神實際上還是一種真理念的表現,所謂真,實際上不僅是一種傳統的美德,更是一種行為觀念的倡導。其提倡做人要真情真意,其更是對人價值觀的有益探索。
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存在內在的一致性。研究這一內在一致性,能夠幫助我們有效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果,特別是對于中和哲學來說,其能夠為當前我們參與各項活動提供有效借鑒和幫助,因此研究內在一致性也是將兩者融入應用的基本要求。系統來看,兩者的一致性主要包括:
首先,兩者都是一種精神理念,都能夠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兩者都是積極向上的,就是積極正確的行為理念,因此其對人們的影響也具有正確的引導性。其次,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都是對傳統文化的有效總結和全面融入,因此,可以說其植根于中國文化,在實施應用上具有巨大可行性。中和哲學作為主家思想的核心,其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就在長期應用過程中,不僅得到人們認可,同時也與社會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綜合哲學領域內涵。而中和哲學,它不僅是一種思想,恰恰是同時也是一種行為規范,尤其是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一種生活價值觀。
對于茶道精神來說,其同樣如此。茶道精神是在人們飲茶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一邊品茶,一邊感悟生活,同時對社會生活也形成了各種思考,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必要的精神理念。通過將茶道精神進行系統化剖析,其能夠讓我們在飲茶的同時,養成正確的茶道精神理念。
最后,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我們傳承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都是能夠對人們產生具體影響的一種理價值理念和文化內涵,因此想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就需要從兩者的一致性入手,事實上,當前兩者在傳承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壓力和危機,最關鍵的文藝就是,缺乏合適的傳播載體。因此,兩者在傳承過程中必須結合時代特點,通過有效融入從而實現傳承創新這一目的。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其豐富的精神理念是我們認知傳統文化的基礎。不僅如此,茶道精神還是一種值得我們傳承的價值觀念,尤其是在當前日益浮躁的社會中,茶道精神中所倡導的良好心態和規范禮儀,都是對當前社會價值觀和社會具體行為的有效補充。將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相結合,不僅是一種傳承上的創新,同時兩者還有內涵上的一致性,在茶道的形成過程中,儒家學派有著重要的作用,他不僅產生和推動了茶道精神,同時也是茶道精神傳承發展的核心主力軍。因此可以說儒家思想本身就涵蓋了茶道思想。
此外,隨著當前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理念的不斷提升,茶及茶文化在整個社會中有系統、廣泛認知,此時選擇以茶道精神作為茶文化推廣的切入點,也能夠為茶及茶文化的推廣提供有效幫助。當然事實上,目前我們并沒有關于茶道精神的統一規范說法。而事實上,茶道精神在形成之后,一直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內涵。而想要從根本上認知茶道精神,就要從文化根源中來尋找其中的共同點和具體根源。
中和哲學中的“和”實際上是一種狀態,是一種融合,同時,也是一種關系的平衡。當實際事物認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別時,能夠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從哲學理念上看,和實際上是兩者不同事物之間的一致性,統也就是統一關系。而中和哲學中實際上,就將這兩個事物之間的差異性進行統一的過程。當然在中和哲學理念中,它主要包括不同之和,以及儒家思想,甚至是對五行思想的系統化融入,其中所提到的陰陽結合,就恰恰是和的重要表現。當然,儒家思想中和哲學中實際上中還表達追求一種理想的人生的境界,理想的境界和人格思想。
想要將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進行系統化融入,其不僅需要尋找到兩者的一致性,同時也要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的具體需要以及人們的關注點,通過系統化創新,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趨勢,從而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入,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層次認知,同時還要盡可能地保留傳統文化的特點。
可以說,茶道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理念與茶文化的實際融合點。在多元文化發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國傳統文化面臨傳承上的危機和壓力,從根源上看這與傳統茶文化體系缺乏良好的展現文化元素有很大關系。如果能通過對茶道精神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正是當前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欠缺的內容。因此茶道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極具現實意義。
[1]柯慧俐.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131-134.
[2]鐘小明.茶潤人和:論王旭烽“茶小說”的精神內涵[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230-232.
[3]徐文福.漫談儒家思想與中國茶道精神[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3-75.
[4]安德義.清茶遠韻———中國茶文化的審美研究[J].時代文學2015 (16):156-158.
[5]王勝起.儒家思想與茶文化內在關聯性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4):102-105.
李燕燕(1983-),女,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