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趙建偉,劉旭東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11)
儒家茶文化思想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
王亮,趙建偉,劉旭東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11)
儒家文化在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對我國教育事業產生了極大影響,藝術教育事業也不例外。這一文化既有自己的精神原則,又有自己的實踐之道,其精神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仁為前提的“中庸之道”、“中和”哲學或“中”的境界上,儒家茶文化無不體現了這種精神。儒家茶文化發展歷史淵源,在影響藝術教育理念的同時,對提高藝術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一定積極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儒家茶文化思想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
儒家茶文化;藝術教育;應用
現階段,我國高校藝術教育事業發展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要想突破,就要突出特色教育。儒家茶文化是儒家思想與茶文化的相互融合,共同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因此,在藝術教育中進行儒家茶文化的應用具有其必要性。我國現階段藝術教育事業發展較晚,相應理論缺乏,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儒家茶文化應用策略的探討,對現階段藝術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儒家茶文化不僅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隨著現階段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儒家茶文化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1.1 對藝術教學理念有重要影響
儒家茶文化對藝術教育專業的教學理念有著深刻的影響。儒家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中庸”思想,是君子之道,這一思想對我國整個民族有著深遠影響。對于中庸思想,我們要進行辨析性的認知,否則會產生誤解。中庸思想并不是折中主義,也不是指和稀泥,而是指恰如其分,協調分歧,以達到和諧統一。英國藝術理論家貢布里希所說:“東西方兩種傳統在各自的道路上,無疑都創造了我們不能不為之永懷謝意的價值。”對于藝術教育相關專業,我國起步較晚,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是,一味地進行模仿西方教學方法,必定會迷失自我,失去自身的文化特點,進而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相反,若是過于使用本土文化,固步自封,將會與時代相脫節。進行儒家茶文化的應用,對藝術教育事業影響是正視傳統,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吸取,對陳舊的部分進行摒棄。逐漸將本土文化融入到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去。因此,在進行藝術教育過程中,應該從儒家茶文化的思想出發,進行正確藝術教育理念的確定,不斷調和古今的相互碰撞,引導學生樹立先進的思維方式以及藝術發展理念。
1.2 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
現代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進行相應作品的完成或是設計如此簡單,隨著現階段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藝術教育目標將逐漸轉移到如何進行人、藝術以及環境等關系的調和。儒家茶文化的中庸思想以及君子之道秉持協調統一的觀念。儒家茶文化歷史發展悠久、內涵豐富。在儒家茶文化發展過程中,十分強調茶的君子屬性,在藝術教育中,通過對茶的君子品行進行宣傳以及內涵的闡釋,在提高其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能積極培養自省、寬以待人的高尚品格。對儒家茶文化進行深入了解,通過茶文化的君子之道啟發學生進行個人自省,采用寬厚、包容的心態對待別人,進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在儒家茶文化中,學生可以進一步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內容都可以在藝術教育中進行有效的融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還可以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綜合提煉,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通過儒家茶文化的傳授,讓大學生能夠全面了解文化魅力,不斷擴大見識、開闊視野,將儒家茶文化逐漸應用到藝術創作中去。
1.3 推動藝術教育的特色發展
目前,我國高校藝術教育事業發展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要想突破,就要突出特色教育,要讓藝術教育相應學科發展得更加成熟。通過儒家茶文化的應用,學校就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不需要全部進行模仿各大藝術教育學院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特色,進而設計出具有自身藝術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儒家茶文化的思想引導下,可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儒學形式以及茶文化形成過程中的精神內涵,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歸納、總結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多種藝術風格的理解以及掌握,兼收并蓄。此外,也可以對外來文化進行分解、還原,進而達到中西方文化共存,形成我國文化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
儒家茶文化對于藝術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關應用策略。
2.1 協調課程設置
藝術教育的專業性決定了藝術教育體系的文化性。隨著現階段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藝術相關專業,要進行人才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文化是藝術的靈魂,同時,創新來源于文化的沉淀,文化是進行藝術創作的基礎。將儒家茶文化不斷融入到藝術教育事業中,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中,是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的關鍵措施。要想實現這一點,首先就要進行課程設置方面的協調。
首先,藝術專業的課程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在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不斷對傳統的教育體系進行突破,培養社會所需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較好的藝術人才。在藝術教育過程中,各個專業都有其靈活性,因此,在教學模式以及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進行不同儒家茶文化的融入,不能過于強調統一性以及標準化。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展現學生的個性。
其次,根據以上目標,進行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不僅要體現出藝術行業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要重視儒家茶文化對于人才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遵循藝術教育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儒家茶文化以及當地獨特民族特色的融合。換句話說,就是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基于儒家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協調不同學科、相近學科以及學科內部之間的關系。
2.2 增加儒家茶文化選修課以及講座
在藝術教育課程體系中加入儒家茶文化選修課、講座,對豐富學生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積極意義。儒家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儒家茶文化融入到藝術教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研究重點放在精神層面上,在進行傳統儒家茶文化以及現代藝術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的內涵體會。
通過適當增加儒家茶文化的選修課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課程的機會。現代高校藝術教育,尤其是在本科階段,大部分都是通識教育,需要學生加強學習,將藝術學習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促進各個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在進行學科滲透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將儒家茶文化的內涵作為課程進行建設,不斷建立與之有關的課程,將我國傳統文化思想,融入課程體系,進一步強調儒家茶文化對于藝術教育的指導意義。
藝術相關專業不僅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也是一門時代性鮮明的專業,在很多領域中,藝術都是時尚潮流的引導者。因此,進行前沿信息的更新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性。由于各個藝術院校并不都處于上海、北京等政治經濟發達的地區,在藝術交流方面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藝術院校可以邀請儒家茶文化領域的頂級專家來學術講座,或是派遣本校的學生或是教師去進修訪問,回校開展儒家茶文化藝術活動或是講座,這樣可開闊各個藝術院校學生、教師的視野。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這一活動并不是短期措施,若每年只有一兩次,則不能保障儒家茶文化前沿信息的得以有效補充,這就需要各個藝術院校、專家之間進行長期合作。
2.3 提高師資力量
在現階段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若是想不斷提高儒家茶文化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水平,僅僅靠單一知識背景的教師是很難達到的。因此,各個藝術學院必須重視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各個藝術教學老師只有不斷擴寬自身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提高儒家茶文化的理論水平與應用水平。
在將儒家茶文化融入到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同時,還需要深入了解儒家茶文化內涵,以及多學科知識。尤其是對專業教師來說,應該將學習儒家茶文化作為一種習慣。在此,要強調的是,進行儒家茶文化的學習不是要求教師成為一個儒家茶文化方面的專家,而是想通過儒家茶文化的研究,領悟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同時,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將儒家茶文化自然地融入到藝術課程中去。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指導學生,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及學習,讓學生能夠將儒家茶文化與現代藝術理論相互結合,進而培養出具有我國特色的藝術人才。
2.4 組織具有儒家茶文化思想的藝術實踐活動
各個藝術院校還可以通過組織與儒家茶文化有關的藝術實踐活動推廣這一思想內容,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儒家茶文化,同時,還可以在這些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術及素質,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例如,在藝術設計專業中融入儒家茶文化的過程中,可以開展具有儒家茶文化思想的藝術設計實踐活動。藝術設計專業具有藝術專業的一般規律,要求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藝術作品,同時,這些藝術作品需要一個平臺,各個藝術院校可以聯合起來進行關于儒家茶文化相關設計比賽活動,如“儒家茶文化國際視覺設計大賽”活動等,以“走近孔子、感受儒家茶文化”為主體,通過視覺藝術設計為主要表達形式,突出“和諧意識、人本凈勝、君子精神”等我國傳統文化主題,在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在藝術教育過程中,不斷融入儒家茶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精神內涵的了解。
儒家茶文化的融入對于促進藝術教育的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歷史長河中,儒家茶文化體現其民族性、歷史性以及地域性,積極推動我國傳統文化與人民的美德有機結合。在儒家茶文化中核心精神是中庸之道,在我國歷史上,儒士多飲茶,主要是想體會到平和、和諧的氛圍與意境。通過儒家茶文化,可以將這一精神逐漸融入到藝術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在接觸更多的藝術類型時,能夠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進而創作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但是,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現階段,我國藝術教育中儒家茶文化的應用并不多見,在此,結合現階段我國藝術教育的現狀,提出協調課程設置、增加儒家茶文化選修課以及講座、提高師資力量、組織具有儒家茶文化思想的藝術實踐活動等策略,期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進而促進我國藝術教育的全面發展。
[1]殷允超.儒家思想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價值——以山東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美術大觀,2012(21):175.
[2]本刊編輯部.藝術教育走進互聯高峰論壇揚帆十年第十屆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成功舉辦[J].藝術教育,2016(11): 26-39.
[3]羅薇薇.茶道文化在大學生傳統思想文化教育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4):289-290.
[4]陳宇.專門藝術院校與綜合大學藝術教育之比較——從影視專業角度[J].當代電影,2013(17):8-14.
[5]祝帥.從清華園到西南聯大——聞一多“美育救國”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闡釋[J].裝飾,2011(15):32-38.
[6]刁生虎,王喜英.美學的多樣性、全球性與民族性——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2011(16):7-19.
王亮(1980-),男,河北唐山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嗩吶教學。趙建偉(1987-),男,河北衡水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攝影攝像教學。劉旭東(1984-),男,河北保定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鋼琴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