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廣州大學,廣東廣州510006)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及路徑
——以茶文化為例
李黎
(廣州大學,廣東廣州510006)
我國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的寶貴財富,將傳統文化納入思政教育中,能夠激發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并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內涵的使命。而我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承載著中華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歷經時間的積淀而產生。茶文化中也包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能夠為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諸多文化價值。本文在思政教育的基礎上,分析高校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的意義。從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入手,探討將傳統茶文化融入進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茶文化;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現狀;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培養大學生繼承中華民俗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當代高校的責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若是脫離了傳統文化的內涵,那么它就是一堂沒有思想的課程。思政教育直接決定了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因而,我們順應時代的需求,探究了適合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新路徑,在傳統茶文化的視角下有針對性的協調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在與時俱進的今天,納入傳統茶文化,對思政教育課程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諸子學說,它提倡學術自由。也就是告訴我們在思政教育中,不單單是理論教育,更多地是讓學子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各抒己見,將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有利于提升高校學子的獨立精神,讓學子從茶文化中去發現智慧,從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
1.1 傳統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對兩者而言是互惠互利的
資料顯示,我國高校學子對于傳統茶文化精神了解甚少,存在意識薄弱的問題。針對高校學子我們做了一份調查,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對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竟然沒有太多興趣,僅有15%的學生認為傳統茶文化值得發揚光大,并且有興趣努力學習。從中我們看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薄弱之處,沒有納入茶文化內涵,將茶文化教育傳遞下去。當代高校學子對于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并不深厚,從日常飲食來看,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譬如高校學子對于肯德基等其他西餐廳認可度十分高,在西餐廳里,大多數都是以青年群體為主,甚至遠超過了我國傳統的美食。再比如從每年節日來說,高校對于傳統節日熱情低,甚至并不了解該節日的來源,許多學生都表示不關心。而他們卻對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十分感興趣。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于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不合理設置,導致了許多傳統文化意識的薄弱,這其中就包括了茶文化。因此,我們通過將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對外推廣茶文化,促進貿易經濟,從而提升高校學子整體素養。以思政教育的視角,展現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增加大學生的層次與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茶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及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既提升了高校學子的人文素養,又能夠讓茶文化得到傳承。
1.2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在古代,我國茶文化盛行,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民間藝術呈現低迷狀態,并出現部分消失。茶文化的存在,象征著國家的民族特色。而我國高校學子卻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十分匱乏。由高校大學生借閱書籍的數據統計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高校學子對于茶文化書籍很少閱讀。隨著茶文化在國外的興起,中國作為茶的發源地,從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徑來詮釋傳統茶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如今,大學生已然成為社會的主力軍,有義務對探究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價值。
眾所周知,茶文化在漢朝時期起就發揮了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非常顯著的貢獻,茶文化在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然而,高校學子公眾意識淡薄,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主義十分嚴重,缺乏責任感,在思想上人文精神淡化。高校作為傳播文化知識的主要領域,若能夠在思政教育中納入茶文化元素,必然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思想。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思潮出現,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觀念收到西方國家的一些沖擊。甚至有大學生認為我國茶文化在思想教育中沒有發展與繼承的必要,導致大學生過于追究金錢享樂主義。現如今,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開展正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與人文修養,因此,茶文化的納入必不可少。對于高校來說,茶文化是一種思政價值的傳遞,能夠讓學子形成保護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豐富了高校學子的日常生活,增強大學生思想上的層次提升。
2.1 將茶文化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
思政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教育,大學的思想政治多數是西方的,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其它一些被中國接受的哲學思想,多數來自于西方,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哲學反而涉及的比較少,將傳統文化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是必然趨勢,是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所在。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那部分,在日本和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都有深厚的影響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直接接受信息的渠道,以茶文化為例,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有利于宣揚優秀文化。這就需要我們高校首先設立專門的傳統文化等相關課程,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其次,以思政課程作為基礎,對茶文化信息進行融合,從專業的文化教學中過度到思想政治層面。讓大學生不僅學習到茶文化的專業技術,更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內涵,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層次。
2.2 擴大宣傳力度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擴大傳統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宣傳度,利用多種方式充分展示文化價值。譬如,可以利用線上線下宣傳的方式,高校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力量。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單單依靠理論講述,既沒有趣味,也很難傳遞內涵,若能夠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興趣度。因此,高校應該創新思政教育的方法,通過多樣性的方式進行傳播茶文化。在高校專門設置茶文化的相關講座,校園墻上制作茶文化的信息,達到宣傳的目的。另外,還可以設立展覽廳,將茶文化搬到現實高校生活中,讓高校學子通過自身的體會,去感悟茶文化中思政教育的價值所在。只有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方法,才能夠增加中國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影響力,從而實現它的價值。譬如某市已經舉辦了六屆茶文化節,高校也可以借鑒此做法,每年設定茶文化思想交流活動節日,陶冶高校學子的情操,讓大學生能夠深刻領悟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意義。
2.3 完善師資力量的建設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大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教師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應該作好榜樣,帶領高校學子提升綜合素質,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那么自然很難向學生教授傳統文化思想,因此,完善師資力量的建設十分有必要。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因此,在選拔輔導員時,可以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培育的課程,通過他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也豐富了教師的知識面,只有老師重視了茶文化,學生才會在影響下規范自身的行為。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而言,茶文化的傳承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有著引導作用,甚至對國家的發展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國高校應該增強傳統文化的學習,多多將傳統文化納入思政課程中。并且積極完善教師師資力量的建設,只有教師有了更高的水平,才能對大學生有更強的說服力。如今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單一,而教師應在不失茶文化的韻味的前提下,豐富思政課程教育模式與路徑,讓大學生對其充滿興趣,并且主動學習傳統文化,從而讓高校學子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教學中的價值。
[1]倪佳琪,王秀麗,張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6, (10):24-26+66.
[2]趙棟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貴州大學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6,(29):223-225.
[3]芮先紅.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困境與路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9):32-34.
[4]孟憲鋒.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12-13+42.
[5]曹正勇.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路徑與方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84-88.
[6]曾媛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31-132.
[7]劉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沈陽醫學院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現狀、分析和工作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6,(08):134-135+138.
[8]胡銀平.海派文化視閾下上海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拓展與實現路徑[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6-10.
[9]董盈盈,都曉琴.價值認同視閾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3):9-12.
[10]林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基于韓劇熱潮的啟示[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5,(04):107-112.
李黎(1980-),女,湖北襄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