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晨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淺析陶瓷茶具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審美研究
康 晨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本文以我國傳統的茶具發展歷史作為現代陶瓷茶具的設計依據,論述了陶瓷茶具在今后的設計發展趨勢,即在傳統的茶具文化的相關設計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尋求茶具設計的突破創新,將現代設計元素和理念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進一步的完善傳統茶具,使其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以更加完美的姿態展現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陶瓷茶具;設計;未來發展;審美研究
品茗文化在中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國茶人在飲茶時一直都特別注重茶具的選擇,不同種類的茶,甚至是不同環境飲茶都會選擇不同材質、樣式、花色的茶具,不僅是品味茶湯的色香味形,體悟獨特的茶道文化,而且在品茶時品味不同歷史背景條件下的民俗文化。明代許次紓有著作《茶疏》,其中談到“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由此可見,品茶與茶具的選擇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隨著茶產業的現代科學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品茗時對于茶具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尤其是現代工業設計的推動,促使古老的茶具藝術走向新階段,增添其人文色彩。
茶具的發展史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現代飲茶人們常用的茶具主要是茶壺、茶盞,而在我國茶具發展歷史中,茶具的種類形態也多種多樣。在唐宋時期,曾流行有煎茶、斗茶,所以在飲茶時只有茶盞和煎水壺,而沒有茶壺;至明代流行淪茶飲法,茶壺才逐漸的躋身于茶具之列,而且茶具與食具的分開也是從唐代開始的,之前古人們飲茶會使用盂,即我們現在所常用的碗,如晉惠帝“持正盂承茶”,其材質為陶或瓷。陸羽在《茶經》中將采茶及加工的用具稱之為茶具,而用于泡茶與飲茶的則成為茶器,直至宋代,又將兩者合一,統稱之為茶具,而我們現代所說的茶具則涵蓋了茶壺、茶杯等一系列的飲茶器具。
中國的陶瓷茶具聚合了茶文化與陶瓷文化、器具文化三者的精華,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從唐宋開始,銅制茶具及陶瓷茶具開始逐漸代替古老的金器、銀器與玉器,從而興起了家用銅瓷的社會風氣,將茶具的實用性進一步的進行了發展。宋代的各社會階層都開始風行“斗茶”,從而促使人們的飲茶習慣有了一定改變,使得人們常用茶湯的顏色趨近于白色,所以茶具也隨之改變,最明顯的是,煎茶用具改成了茶瓶,并增加了茶羌,茶碗也改為茶盞,顏色以青黑為主,黑釉茶盞盛行。至明代,茶盞的顏色則以白色為主,無論是青花,還是斗彩、粉彩,都盡可能地趨近于潔白如玉,使得白瓷發展進入了高峰期,而明朝中期后,紫砂茶具更是成為了茶具中的瑰麗代表;清代的茶具則在品種、形狀與色彩等方面都更加的多姿,與詩書畫等藝術相輔相成,茶具發展推向了新高度。
陶瓷茶具的造型設計經歷了從簡單至復雜、從低級至高級,甚至是從實用至欣賞的漫長發展過程,在千百年的技藝及思想的錘煉下,其造型也在不斷地演進,種類樣式逐漸多種多樣,形制也向著無拘無束、變幻莫測的趨勢發展。然而,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古代先民制造的那種陶瓷茶具質樸醇厚的造型風格正在被逐漸吞噬,只是在某些陶瓷茶具設計師的設計習慣中仍保留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特色,而相對更多的現代設計師則更加追求動感、幾何等潮流風尚元素,致使現今的陶瓷茶具設計產業中處處充斥著冷硬的工業氣息,存在著本末倒置這種潛在危險,尤其是在西方的發達國家,各種具有現代氣息的流線型、未來型與太空型設計應用于陶瓷茶具,在制造手法上也多用冷壓成型與連體注漿等成形方式,使得陶瓷茶具成為了批量生產的機器零件,與魅力獨特的傳統文化越走越遠,成為了快節奏發展程式下的工具之一。所以,在秩序化環境中生活的人們,越來越渴求于充滿詩意古風與自然和諧的茶具,如造型細致、裝飾淡雅、穩重大方、簡練自然的陶瓷茶具,然而,現在仍有許多的茶具設計師,尚且沒有認識到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真諦,只是簡單地以復古來追求傳統,甚至是仿制古代的銅器、玉器等,依葫蘆畫瓢的效果根本達不到原作藝術層次,也無法充分體現現代生活的文化氣息,可以說,這種行為是對傳統藝術文化的一種褻瀆,此外,還有些設計師以為的追求造型的奇、險、怪,只知道追求標新立異,而忽略了陶瓷茶具設計與中國國情和人們飲賞習慣等的協調。
3.1 適應性設計趨勢
我們的生活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也逐漸地與傳統生活方式有所不同,而茶具之所以有現在這般豐富多彩的存在姿態,正是其隨著時代變化而發生相應轉變形成的。首先,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文藝術的進步,人們無論是審美情趣,還是精神文化追求都有了更多進步。茶具是常用的生活用具,所以其發展必須緊緊的跟隨時尚潮流的發展變化,做到時尚化發展,但時尚并不是對時髦與奢華的追求,而是適應現代生活的高品味,是現代先進的流行文化,是在傳統的茶具文化元素基礎上,于時代前沿體現的非凡茶具品味,以茶具作為茶文化的代表來體現茶文化的魅力,給茶客以優雅的飲茶享受。其次,在人們物質生活有了巨大提高的今天,人們大多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品味代表物品來點綴自己的生活,表現自己的個性,對符合自己思想想法的創新設計具有極大的興趣,所以,現代陶瓷茶具的設計必須是在設計師的專業技術的基礎上,充分的發揮設計師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并保持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消費者的興趣意愿,從而在陶瓷茶具設計中表現出消費者的愿望。
3.2 人性化設計趨勢
隨著歷史的沿襲,茶具的材質、種類與造型設計也因人而變,形成了以人為本為主導的設計思想理念?,F代陶瓷茶具的設計在人性化思想的設計趨勢引導下,結合經濟性、功能性與審美性等多元需求,以滿足茶客的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需求。
首先,陶瓷茶具的設計要以茶客的基本需要為根本目的,所以,表現其功能性成為了其第一價值?,F代陶瓷茶具的功能實現需要以科學技術為指導,充分的考慮人體工程方面的影響因素,以專業的陶瓷茶具制作技術為基本依托,采用科學合理的理論數據,從而促進其人性化設計。首先,要考慮陶瓷茶具與使用者之間的聯系,將人們手的大小、形狀以及用力充分的考慮在內,進行協調匹配,使得設計師所設計的茶具能夠在拿、放、用時更加順手;其次,現代茶具要具有一定的簡潔性,這是因為現代人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方式已經與前不同,促使人們對茶具形態的要求也正在趨向于簡潔化,方便人們取用、儲存與擺置;最后,衛生是現代產品的一個重要考察評價標準,所以,陶瓷茶具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衛生性且便于清洗,以滿足人性化設計中的茶客情感需求。
其次,在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陶瓷茶具產品已經不再簡單的局限于其使用功能,不僅可以用來進行茶葉飲品的沖泡,而且更多的被賦予了傳達文化精神的功能,所以在陶瓷茶具的材質、色彩、種類、肌理、質感與造型,甚至是相互協調的配套茶具等方面都要展現出自己的獨到魅力。例如,在造型方面,外在的“形”直接體現了內在的“神”,是審美角度的美學表現,也是有效的傳達文化信息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設計時,必須注重線條的張馳、曲直與長短等變化,又要達到陶瓷茶具設計的整體統一,不但形成視覺上的豐富耐看,而且形成風格上的和諧含蓄。
[1]李菁菁.“China”茶具設計的探索與研究[D].南昌大學,2013.
[2]陳俏巧.中國古代茶具的歷史時代信息 [D].華東師范大學,2005.
[3]楊曉華.淺談中國茶具的演變與茶文化的發展 [J].福建茶葉,2010,11:58-60.
[4]盧海超.淺談現代陶瓷茶具的人性化設計 [J].中國科技信息,2010,18:165-175.
康 晨(1981-),男,江蘇南通人,藝術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