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君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四川達州 635000)
略論民俗文化在茶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孟 君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四川達州 635000)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茶包裝的功能已經不單單是保護和收納,而逐漸發展成為茶葉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的載體。在茶包裝設計中加入民俗文化內容,不僅能夠讓賦予茶葉產品更多地域特點,讓消費者迅速了解產地、產品特性等基本信息,而且能夠承載更多文化信息,給人以精神享受。本文從我國茶文化、茶包裝現狀開始,對現代茶包裝設計中融入民俗文化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創新茶包裝設計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具體措施。
民俗文化;茶包裝;設計思路;品牌意識
隨著多元文化競爭中,民俗文化對藝術設計的影響越來越大,地域性品牌在市場中的占有率也逐漸增加,包裝設計中加入地域性民俗元素,更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風俗文化是指在特定區域內人們長期勞動實踐所積累下來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風俗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傳承性,代表了一定地區內人們獨特的生活方式、禮儀制度和文明歷史。隨著我國經濟的急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漸提高。高檔茶消費本身就代表了人們對精神產品的經濟訴求,茶包裝設計也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精神享受的一部分。
中國是最早栽培茶樹、飲用茶葉的國家,從歷史淵源來說,世界茶文化均起源于中國。中國不僅是茶資源最為深厚的國家,而且是文化積淀對厚重的國家。唐代陸羽的《茶經》是最早的系統性介紹制茶、飲茶的著作,從此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進入中國文人的視線之內,無論是詩詞、詞曲、繪畫、書法,甚至醫學、宗教,都有茶文化的痕跡。而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茶文化也與民族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了一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直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茶文化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繁榮興盛,反映了國家的興盛和衰敗。
現代茶葉包裝的作用已經不僅限于簡單的保護和收納,而發展成為了產品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而且,隨著茶葉產業的發展,茶包裝已經成為影響茶葉消費的重要因素,同時茶包裝也為茶文化傳播和展現提供了重要載體。深刻認識和理解茶文化的藝術價值,為茶包裝的設計提供更多創意和啟發,塑造具有中國民俗風格的茶葉包裝,是中國茶包裝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有關茶的歷史源遠流長,茶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茶不僅是生活調節品,也彰顯著民族特征、民族精神。加強茶文化與茶包裝設計之間的關聯性,引發更多人對民族傳統藝術的解讀,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注意。茶文化與茶包裝設計之間的聯動關系是相互的,茶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蘊,本身帶給人的就不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升華。人們購買茶葉產品,不僅是想要享受茶葉本身帶來的味覺感受,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因此茶包裝設計需要更多文化元素。
茶包裝首先要具備基本的收納和保護茶葉產品的功能,將茶包裝與茶文化相互融合過程中也要注重材料的環保、成本的節約以及物流條件的需要。隨著市場化經濟的發展,茶包裝設計也要滿足市場競爭的需求,讓茶包裝與茶葉產品本身的發展相得益彰。
3.1 品牌意識薄弱
我國茶葉市場較為混亂,茶葉產品種類繁多,但經過注冊的產品名稱和品牌名稱卻屈指可數,這一方面有茶葉本身的原因,也有市場監管部門的責任。首先,茶葉生產受生產工藝和氣候等多種條件的影響,而且茶葉產品的加工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均由茶農自己摘取、處理,然后再進行統一收購,制作成茶,茶葉品質難以保證,沒有一定的品牌;其次,缺乏品牌意識,產品品名與品牌名不分開,如鐵觀音、龍井、碧螺春等均為茶葉品名,而非代表某種茶葉的產品的品牌名,部分企業直接用品名代替品牌名為產品命名,缺乏辨識度,難以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最后,相關監管不到位,有些企業不設置品牌名,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無法保證茶葉質量,不愿承擔相應的售后責任,相關的部門對這部分企業和商家的監管不嚴,也是造成茶產品品牌意識薄弱的重要原因。
3.2 包裝度把握不精準
茶產品的過度包裝或包裝缺乏都會對產品的銷售造成影響。過度包裝會增加茶產品成本,增加環境負擔,不符合低碳環保的新型市場理念。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剩余財富的增加,包裝工業開始大行其道,市場上涌現出眾多別致新穎的茶包裝設計,美觀大方,卻并不實用,既不利于茶葉的保護,也不利于產品的運輸,只為突出視覺效果,甚至與茶葉本身質量不相匹配;另外,隨著電商的盛行,淘寶、天貓等銷售平臺的開發,茶葉產品又缺乏統一的定價標準,部分企業為提高市場占有率,進一步降低成本,對包裝進一步簡化,難以對茶葉形成有效保護,無法保證產品品質,這些都是目前茶葉產品包裝設計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要推動茶葉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必須要重視包裝設計的影響。茶包裝設計與民俗文化的融合也要結合產品產地、銷售區域、運輸等多種因素,既不能過度包裝,誤導消費者,也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忽視包裝對茶葉本身的作用。
民俗文化應用于茶包裝設計之中,不僅能夠起到宣傳茶產品,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同時也能夠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提高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目前我國茶包裝風格多為古樸莊重或空靈飄逸,雷同現象嚴重,難以給人新意的感受,要促進茶包裝設計的發展,融合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方向。
4.1 包裝理念與民俗文化的融合的同時注重發展
將民俗文化與包裝理念相結合,并不僅僅是將民俗文化內容搬到茶產品的包裝上去,而要尋找兩者能夠相互結合的點,將茶文化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并用更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來。在民俗文化與包裝理念的融合過程中,也要重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將現代感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更適合茶產品的包裝設計。除了與現代藝術的融合,還可以通過對包裝理念進行延伸。包裝設計也要關注受眾的價值認同,從傳播內容、傳達思想、傳遞效果等方面,表達出民俗文化在當地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并將其與茶文化相互結合。在融合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對民俗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將民俗文化與包裝理念相融合的過程也要重視包裝設計的不斷發展。
4.2 包裝元素在借鑒民俗文化的基礎上重視創新
創新茶包裝設計,一方面是從對傳統元素的解讀上,另一方面是從現代包裝設計與民俗元素的結合點上,對民俗文化中的傳統圖案、色彩,以及紋樣符號等進行變形或再造想象,實現包裝設計的創新,提高消費者對包裝設計的關注程度。另外在對傳統元素繼承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幫助傳統符合“再造型”,實現茶包裝設計的重現創造。在包裝設計過程中,將不符合現代審美的部分進行剔除,換成更新穎、更能反映現代社會生活的意境。再根據茶葉本身情況,進行結構形式的設計。在包裝材料和容器結構的設計上,要根據茶葉本身貯存條件和運輸方式進行設計,根據茶產品特性進行包裝,滿足消費者需求。
4.3 茶包裝設計立意繼承傳統茶文化的同時注重演變
茶包裝設計中對傳統茶文化的繼承,首先是對民俗內涵的理解和表現,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之中,人們的生活習慣、道德觀念、審美習慣等都會受到風俗文化的影響,一款茶產品的包裝要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必須要存在讓受眾感受至深的元素。在包裝設計中加入的傳統元素,必須要深入人們生活,能夠打動人心;茶包裝設計的立意不能僅僅停留在繼承上,還要注重文化的發展,適應時代的轉變。茶包裝設計具有廣泛性和普及型,能夠顯示出獨特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民族特點,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特殊意味的符號形式。茶包裝設計彰顯著茶產品本身的特色,通過深入挖掘茶文化資源內涵,充分借鑒民俗文化元素。例如大碗茶的包裝設計就沒有從茶葉本身的特點出發,而是根據當地人飲茶習慣,將街頭巷尾,聚眾飲茶的生活圖景展現出來,更能表現出茶的特點。
4.4 茶包裝設計在能發揚茶文化的基礎上突出功能
茶包裝功能本身就是保證茶葉質量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尤其是一些名品綠茶,難以貯藏,需要借助茶包裝技術進行保護。茶包裝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茶葉本身質量、貯存和運輸條件,要保證茶葉產品從生產到消費這段時間內產品的形、色、香、味不會發生顯著變化。突出茶包裝的功能性,第一要重視包裝材料和容器結構的選擇,茶產品是否直接接觸材料,是否進行隔氧防潮處理,都需要進行考慮,目前常采用的新型納米包裝從縱向拉伸和透氧量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第二要注重包裝技術的創新,保證茶葉產品的新鮮、穩定,例如新昌某茶企研究專門用于脫氧的包裝袋以延長常溫下龍井茶的保質期;第三,充分考慮產品運輸和攜帶,推動茶產品品牌化發展,不僅要保證茶產品的質量,而且要對用戶需求和用戶體驗進行調查和分析,協調本身發展,實現與市場的接軌,如福建鐵觀音,進行小包裝設計,攜帶方便、便于貯藏,使鐵觀音迅速占領了茶葉市場,這一包裝設計方式也迅速得到其他茶產品的效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審美角度和價值觀念都會不斷發生轉變,消費者對茶產品的要求也不再僅限于物質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要實現茶產品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優化包裝設計,重視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1]高桐.民俗文化在茶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J].福建茶葉.2015(10).
[2]吳惟.客家民俗文化在地方商業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D].贛南師范學院.2011(6).
[3]張馨予.茶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論茶文化在茶葉包裝中的應用[D].青島大學.2012(5).
[4]魏永青.地域文化在武夷巖茶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武夷學院學報.2012(2).
[5]董聰.傳統文化元素在茶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J].福建茶葉.2015(10).
課題: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研項目,課題編號:XJYX2014C07,課題名稱:基于當代藝術設計應用的西南少數民族圖案研究與創新。
孟 君(1982-),女,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