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琳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101)
剖析茶葉產業鏈條整合管理思路
徐 琳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101)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栽培茶樹、加工茶葉以及飲茶禮儀等方面均有上千年的歷史,積淀成為了不可替代的文化精髓。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調查顯示,全球有近20億人具有飲茶的習慣,涉及全球160多個國家或地區消費市場,這給我國的茶葉產業帶來新的機遇,讓中國茶葉行業的發展更具前景。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傳統的茶葉產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與挑戰,本文將從茶葉產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業鏈條整合管理的具體建議這兩個角度進行闡述。
茶葉產業;產業鏈條;發展問題;整合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市場越來越具有全球影響力,這一經濟發展趨勢是推動我國茶葉走向世界市場的重要因素,也為我國茶葉產業拓展國外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的機遇讓人們欣喜不已,然而更應該引起思考的是未來所面對的瓶頸。中國茶葉的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云南、貴州、安徽等大部分地區的茶葉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并沒有形成完整的行業鏈條,各個環節之間的利益協調關系出現許多失衡的情況,茶葉的質量安全、規范生產、標準加工以及統一銷售等方面都存在較多限制,種植技術落后、技術人員缺乏等實際問題阻礙著茶葉產業的推廣與進步。所以,在剖析茶葉產業鏈條整合管理思路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影響茶葉產業鏈條運行績效的關鍵因素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根據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對癥下藥”,提出茶葉產業鏈條整合管理的具體的建議及措施。
1.1 茶葉技術相對落后
我國的茶葉生產仍然屬于粗放型種植模式,種植技術相對落后,茶葉的單產量相對較低。統計顯示,我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占到世界茶葉種植總面積的近百分之六十,但是茶葉產量只占世界茶葉總量的百分之四十強,茶葉種植技術相對落后,直接導致了茶葉單產率較低。除此之外,與發達國家相比,茶葉的生產技術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的茶葉產業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茶葉的生產加工流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力,在工作過程中缺乏專業的技能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導致工人工作效率低下,經濟效益相對較低。由此可見,茶葉的技術落后是影響茶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2 我國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不高
我國的茶葉種植和生產已經具有幾千年的技術,茶葉的生產方式也是根深蒂固的,雖然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我國的茶葉生產方式仍然比較傳統,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以農戶為單元進行獨立生產,在產業形式上相對分散,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統一的管理組織和機構,大部分仍然屬于工作坊的生產方式,不能實現全程機械化加工。所以,在茶葉的加工工藝上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茶葉的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這直接影響了茶葉的商品化程度,從茶葉的發展情況看,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1.3 缺乏品牌效應
我國的茶葉市場處于相對混亂的狀態,競爭秩序不夠規范,市場分布范圍廣闊,地域分散,從全國茶葉市場來看,沒有地域性的龍頭企業和品牌,大部分茶葉生產的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在市場占有率較小,這一現象嚴重阻礙了茶葉產業鏈條化,影響生產規范化的進程,不利于實現茶葉的規?;a銷售,也不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由于我國各區域的茶葉產業缺乏品牌效應的影響,導致相關產業合作、資源整合等方面都存在困難,同時小企業在市場的影響力相對較小,知名度也會對茶葉的銷量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品牌效應也是目前影響市場競爭力的要素。
2.1 完善我國的茶葉產業市場運行體系
我國的茶葉交易大多是以零售、批發的形式進行,一般交易場所是在批發市場或是人口流動較多的農貿市場,近些年隨著茶文化的不斷推廣,我國的茶館數量以及飲茶人數迅速增長,但是交易仍然相對零散。縱觀世界上各大茶葉生產國的交易方式,大多以拍賣的形式進行,交易場所和交易對象十分集中,為茶商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國也需建立更多大型的茶葉交易市場,將已有的交易市場推廣成為高檔次、大規模的交易場所,進一步擴大茶葉的流通范圍。
在一些茶葉種植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完整的市場運行體系,完善現代化產業銷售、服務等配套設施,比如,安裝安全監測設施、電子商務系統以及網絡辦公等系統,為改進市場的管理方式,提高整體管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更要注重服務質量的管理,將第一產業的產品內容與第三產業的服務質量相結合,擴大茶葉行業的服務質量以及影響力,將傳統農業生產與先進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更好地融合,推進茶葉市場的不斷擴大,利用政策優勢引導更多茶農以開淘寶店、微商等形式加入電子商務平臺,拓寬茶葉的銷售渠道。我國茶葉產業鏈條的整合需要科學的市場運行體系以及良好的市場秩序,所以,完善我國的茶葉產業市場運行體系是提高管理能力的基礎。
2.2 提高茶葉產業質量,樹立品牌形象
產品的質量是第一競爭力,而茶葉的安全以及高品質也是樹立品牌的關鍵要素。在茶葉的種植過程中,施用有機肥、噴灑生物無公害農藥,將消費者的健康擺在首要地位,保證茶葉的安全,企業更要提高茶葉的質量標準。衛生監測部門也需要對其進行積極的監督和管理,將茶葉的質量檢查作為常規的工作內容,督促茶農提高對茶葉質量的重視程度。在市場銷售過程中,也要對假冒偽劣茶葉以及造假等不誠信商業行為進行嚴格控制,凈化茶葉銷售市場,利用媒體平臺宣傳誠信經商的精神,并通過舉辦評比活動等方式來提高人們的誠信意識,加快市場信譽體系的形成。
在樹立品牌效應過程中,需要政府等部門的幫助和政策扶持,尤其是稅收政策以及廠房、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扶持,為茶葉企業的運營降低成本。引導茶葉龍頭企業的商標申請、注冊等,推動企業品牌的樹立,將企業的形象塑造作為運營過程中的重要板塊,以高品質、良好聲譽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將自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把“龍頭企業”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以此來增強自身的市場影響力,提高自己的整體實力,在融資、引進技術、吸引人才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使自身發展進入科學的良性循環。所以,提高茶葉生產的質量,樹立品牌是推動中小茶商進步與發展的關鍵。
2.3 加強茶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許多茶葉的研究機構,比如,“安溪鐵觀音研究院”等。在推動茶葉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科研單位的效用,珍惜與各個大學合作的機會,將茶葉種植技術、茶葉抗蟲技術、各種深加工技術以及生態農藥研發技術等融入產業的種植與生產,在促進茶葉質量提高的同時,更好地提高茶葉的單產量,造福更多的茶農。在增加茶葉附加值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技術投入,比如茶葉的貯藏保鮮技術,增長其儲存周期。
在茶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方面,政府需要予以更多的幫助,尤其是優惠政策的扶持,降低技術引用成本,實現先進機械和綜合利用技術的普及,幫助更多企業提高整體的機械和技術水平,增加茶葉的附加值,拓展更多的銷售途徑,延展茶葉的產業鏈條,逐漸改變茶葉生產方式,促進產業資源整合,從而更早實現提高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目標。加強茶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是未來實現茶葉產業鏈條整合的必然選擇,只有將生產與先進技術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實現現代農業的發展狀態。所以,加強茶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
2.4 提高人才培訓力度
我國的茶葉種植地區大多分布在云貴高原、安徽、福建以及四川盆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生活環境相對較差,吸引人才相對困難,同時也存在大量人才流失的現象,所以,人才的培養十分迫切。
首先,對于從事茶葉行業的人員,可以通過各種講座、培訓班、演講、宣傳片等方式將更新的茶葉信息進行傳遞,滲透到傳統的思想觀念中,及時地為從業人員的信息庫進行更新。同時更要加強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對營銷人員進行營銷技巧以及消費心理等知識的培訓,為茶葉的生產、銷售、管理等環節的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充分利用附近的教育資源,設置與地域經濟發展相關的專業,比如茶葉加工專業、茶文化傳播專業等,從根本上為茶葉產業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在相關課程的培訓過程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茶葉,提高他們從事茶葉行業的概率,同時,茶葉種植基地也可以為更多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將學習理論與真正實踐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從另一個方面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實現互利共贏,更好地滿足人才培訓的基本要求。所以,人才培訓也是推動茶葉產業鏈條整合的重要環節。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茶葉生產基地分布在我國不同的地域,農業作為相對較脆弱的產業也逐漸受到了重視,農業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經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都是發展茶葉產業的動力,大力發展具有高附加值的茶產業,提高茶農的經濟效益,推動科學、生態的綠色農業發展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本文從茶葉技術相對落后、我國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不高、缺乏品牌效應等方面分析了目前茶葉產業發展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合理建議,主要從完善茶葉市場運行體系、提高茶葉產業的質量樹立品牌、加強茶葉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提高人才培訓力度這些方面著手解決,只有對癥下藥,才能真正清理病根,將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推向正軌,真正做到與世界市場接軌,實現生態農業、科技興農的社會主義發展目標。
[1]郭京玉,顏順進.產融結合助推我國茶葉產業轉型升級的初步探析[J].福建茶葉,2013(1):44-46.
[2]薛楊晨,熊孟秋,李泰奇,湯昕晨.價值鏈視角下茶葉產業鏈現狀調查及分析——以浙江省徑山茶為例[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71-175.
[3]胡華健,沈德倫,梁興偉,李廷海.石阡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應采取的措施淺析[J].貴州茶葉,2012(2):14-17.
徐 琳(1982-),女,四川遂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