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妮,冷 欣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0099)
茶文化符號在茶環境設計中應用的開放性思維分析
鄧 妮,冷 欣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0099)
茶文化符號是一種特殊的符號,它可以用于人們情感的表達;茶文化符號是人們關于茶的思維的重要工具;它是對‘茶意’語境的重要傳達,能在茶室、茶園、茶館等環境設計中起到美化環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因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茶文化符號在環境設計中的開放性、實用性思維,使之在多環境融合條件下展示出新的形態。
茶文化符號;環境;設計;開放性思維
中國傳統茶文化歷經時代的淬煉,逐漸生成具有獨特東方藝術風味的文化形態,它在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關系的過程中,顯現出個人的心理狀態、時代的社會形態以及民族發展的歷史形態,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其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內容極具藝術審美性和文化實用性。通過對茶文化符號的深入解讀,我們可以將其應用于環境設計之中,生成與茶文化符號相契合的開放性思維。
符號是一種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和載體,而茶文化符號則具有特殊的信息傳播功能和作用。在中國茶文化的深刻而豐富的語境之下,我們可以通過對茶文化符號的思想解讀,深入地了解到茶文化的思想內核和精髓,有助于我們對茶文化符號的精準提煉和升華,從而將其應用于現代生活的茶環境設計領域之中,給人以美的啟迪、茶的熏陶和靈感的創新思維。在茶文化符號的現實融合情境之中,生成了具有特定行為和思想意義的茶文化符號,如:“吃茶”、“坐茶”等,它們不再是普通的概念和字面表達形態,而是一種特殊的關于茶的習俗的文化符號。
在茶文化符號的外顯形態下,對于茶文化符號的提煉和傳承無疑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趨勢和方向。然而,我們還需要深入地剖析茶文化符號其中內隱的文化因素、經濟因素和美學因素。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表現:(1)茶文化符號的文化性。在茶文化符號的表達形式中,可以充分地顯示出關于茶文化的民族生命力象征和創造力象征,它在由最初的物質形態向精神形態深化的演變過程中,逐漸積累和沉淀了豐富而深邃的精神文化內涵,這也奠定了茶文化符號的文化性基礎。同時,在中國傳統茶文化與宗教哲學理念相結合的過程中,還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中國茶道精神。在中國傳統茶文化與音樂、繪畫、舞蹈等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使其文化性得以充實和豐富。(2)美學因素。在茶文化符號之中,它不僅具有外顯形態之美和文化之美,還具有其特定的審美性,在以茶香、茶色、茶形為主題的茶文化符號中,我們可以感受和領略到茶文化符號所展示的靈動意向和審美思維。如:“針”、“尖”、“眉”等茶文化符號不僅顯露出茶的特殊形態,而且可以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深入體驗到茶文化符號之中的審美內涵和藝術特征。(3)經濟因素。在知識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過程中,茶文化創新設計成為了關鍵的要素,在對茶文化符號加以創新設計的過程中,才能以其個性化特色而吸引觀眾的眼光。而關于茶文化符號的茶業宣傳和推廣,也可以極大地開拓茶文化產業,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茶文化消費和品茗之中,領略和感受茶文化的奧妙和精髓。
茶文化符號以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形態,成為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發展與傳播的媒介和載體,在時代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它逐漸生成了以下幾種不同類型的茶文化符號。
2.1 圖像符號
這是一種以符號的形體圖形模仿為主的方式,它主要是借助于原圖的語境,來實現對當前環境或氛圍的一種語意表達,它具有清晰、精準、可視化的特征,可以在人們的視覺感官之下,充分、全面而清晰地了解和解讀茶文化符號對象的形象化語意,從而引領人們深入體會茶文化符號在生活化語境中的實踐應用功能。中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極為寬泛的生活化根基,并成為了歷代文人雅士的優美景致,他們以茶文化為題,創作出與時代相契合、與茶境相匹配的作品,如:茶詩、茶畫、茶書法等,在宋代劉松年的茶畫作品《茗園賭市圖》之中,就生動、逼真地描繪出民間斗茶的場景,成為了一種生活化、體驗化、情感化的茶文化圖像符號,展示出茶文化的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同樣,茶書法符號、茶畫符號、茶類雕塑符號等,都以其特殊的茶文化內涵而流傳于世。
2.2 象征符號
在茶文化符號之中,象征也是一種極為實用的修辭手法和藝術表現形態,它成為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性格象征符號,從而深刻而貼切地表達出人們的思想情感內容。如:茶文化象征符號體現在江南的婚禮之中,代表著一種純潔、堅定、不可替代的象征涵義,也象征著婚姻的神圣和純潔、堅定涵義。而且由于茶多籽,因而,也被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場景之中,成為一種吉祥的象征符號,表達出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望和期盼。另外,茶具之中也具有極強的審美特征,成為了一種茶文化象征符號,如:宜興紫砂壺就成為了一種茶文化象征符號,它具有變幻多姿的形態,極富裝飾功能和實用性,并融入了繪畫、文學等文化形態,使其象征性意義更為豐富和拓展。在采用竹子雕刻或仿古銅器的茶具應用中,可以看到這種特殊的茶具所象征的剛直不阿、堅忍不拔的涵義。還如:云南大理的“三道茶”先苦、后甘、三回味象征了人生之中堅貞的情感,富于哲學寓意和指征。
2.3 指示符號
茶文化符號中的指示符號也是一種特殊的符號類型,它是指茶文化符號的形體與對象之間的關聯性,是基于由形體到對象的全面、深刻認知和理解,有助于幫助人們理解更多的茶文化內容。如:古代茶館門外飄揚的茶字巾旗。
3.1 茶文化符號“形”的提煉在茶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對茶文化符號的“形”的提煉重點著眼于茶文化的外在形式和內在邏輯結構,它極具民族性和地域性,對茶文化符號的“形”的提煉和解讀包括任何與茶相關的有形之物,如:茶壺、茶具、茶書畫作品、茶故事傳說、茶名人傳記等。這些與茶相關的圖形文字都可以成為茶文化符號的“形”的提煉范疇。如:云南普洱茶馬古道遺址公園就是茶文化符號的“形”的運用,其中融合了馬、古道、名人、采花加工等內容,在進行茶公園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彰顯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容和精髓。“茶壺”也是對茶文化符號的“形”的提煉運用,它是利用不同的材料加以制作,展示出不同景點的文化內涵和特質,是一種物質性的、示范涵義的茶文化符號,它應用于茶館、城市廣場建設的環境設計中,具有重組和再造的主旨和意趣,如:哈爾濱綠地廣場中心的茶壺、茶碗造型設計,就別具特色和姿態;蘇州春雷茶館門口的先生雕塑旁邊就制作了一個倒茶的巨大茶壺;永年茶館外的制茶、斗茶、分茶、泡茶雕塑符號等,顯示出歷史的厚重和文化審美特征。
3.2 茶文化符號“意”的提煉在茶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茶文化符號也蘊含有中國儒佛道家的哲學思想和內涵,在對茶文化符號的“意”的提煉之中,可以將象征、比擬的創造性手法和技巧應用于茶環境設計之中,實現茶文化符號“意”的延伸。如:深圳景區茶溪谷就充分展示出中國傳統少數民族的茶俗、茶舞等風俗,它不僅顯現出與茶相關的情境,而且揭示出中國民族不同區域的醇厚、古樸的茶文化內涵。還如:天福茶博物館的牌坊大門,就將茶文化符號的“意”的延伸靈活化和生活化,使人發自內心地贊嘆。
3.3 茶文化符號“神”的提煉在茶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茶文化符號之中“神”提煉可以說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以形寫神”、“應物象形”,將中國茶文化符號“神”的提煉應用于茶環境設計,充分展示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如:貴州都勻市百子古橋的雕塑就新穎、別開生面,它將茶壺口變形為圓形的門,意蘊和象征中庸、圓滿、幸福,并在圓形的門與方形的框相結合的設計中,賦予其正直、理智的精神內核。可見,對茶文化符號“神”的提煉不僅體現出茶壺的外形設計,而且取意茶文化的內涵,提煉出茶文化的“廉、美、和、靜”的精神品質追求,達到了茶文化符號所表達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總而言之,符號是關于人的特定思維和行為特殊形態,它在與茶文化相鏈接的過程中,積淀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具有文化特征和審美主旨意趣,我們在分析茶文化符號的不同類型的同時,也提煉出茶文化符號的“形、意、神”文化符號,并將其靈活自如地應用于茶館、茶文化主題公園、城市廣場等茶環境設計之中,實現了人們對于傳統茶文化的解讀和感悟,揭示出茶文化符號的深刻文化和美學內涵,表達出藝術美、形式美、自然美的意境,成為了推動茶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何志丹.茶文化的符號學解讀及其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D].湖南農業大學,2009.
[2]董磊,鄭丹.茶文化符號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途徑[J].福建茶葉,2016(11):94-95.
[3]姚佳,王艷英,蒙寬宏.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環境藝術中的應用[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6):15-19.
[4]馮振平.當代環境設計中鄉土文化符號的介入[J].藝術探索,2007(3):118-119.
[5]王冀豫.淺析校園環境設計中的文化符號表達[J].美術教育研究,2011(4):102-103.
[6]李海波,吳家煒,陳雄.基于符號學視角的民族文化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7):201-204.
[7]王福陽.符號文化意義的再生——兼論2008北京奧運會視覺符號的“密碼”意義[J].美術研究,2008(3):86-88+97-99+36-39.
鄧 妮(1987-),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冷 欣(1983-),男,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展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