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華
(河北地質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翻譯目的論視閾下會展英語的翻譯策略研究
——以茶博會為例
李云華
(河北地質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任何事物都已經阻止不了世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日益密切,各國之間就經濟、政治、文化上的溝通與往來也日益頻繁。茶博會作為宣傳我國傳統文化的窗口,作為對外交流的文化媒介之一,擔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英語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自然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傳遞效果。本文首先講述了翻譯目的論的理論基礎,接著講述了翻譯目的論對會展英語的作用,最后以茶博會為例,講述了翻譯目的論視閾下會展英語的翻譯策略,希望能夠對會展英語的翻譯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
翻譯目的論;會展英語;翻譯策略;茶博會
作為最具有東方特色的文化盛宴,茶博會的舉辦不僅能夠加深世界各國對茶文化的認識,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英語作為全球化的交流工具,打破了人們之間的交流障礙,拉近了中國與世界人民的距離。在歷屆茶博會中,英語的正確使用能夠將世界人民的關系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在翻譯目的論視閾下,英語的目的性尤為突出。它不僅能夠加強語言的效果,沖破文化的禁錮,也能夠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共享。因此,以茶博會為例,以點帶面地研究翻譯目的論視閾下的會展英語的翻譯策略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
1.1 翻譯目的論的產生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德國賴斯在她的著作中明確的提出翻譯的功能性,這一觀點在當時的翻譯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這一觀點的指導下,許多當時的翻譯家走出了翻譯的迷霧,迅速地找到了翻譯的方向,理清了翻譯的脈絡。她指出,翻譯的行為是由發起者決定的,只有確定了翻譯的目的,明確翻譯的規則,才能將原文更加準確地翻譯出來。后來,她的學生威密爾在她的這一理論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了翻譯目的論的理論。翻譯目的論理論被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譯文中,成為業界公認的翻譯“準則”。在這一理論中,一些成熟的翻譯方法甚至沿襲至今。
在目的論的翻譯策略下,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為了將翻譯做到盡善盡美,為了走出翻譯的誤區,譯者應該以原文的具體的目的為基礎,以此來選擇出適合的翻譯方法以及策略,實現翻譯的目的。因而,翻譯也被認為是一項有目的性、有意向性的活動,這個目的性能夠最大程度上保持翻譯的方向,從而達到理想的彼岸。因此,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許多的翻譯學家拋棄了原來的意境論,更加注重翻譯的實用性,也更加在乎翻譯所能帶來的化學反應,他們由此變成了翻譯的“實干家”。而由于這一理論也更被時代所接受和需要,它迅速的生根發芽,結出成熟的果實。
1.2 翻譯目的論的原則
翻譯的目的論遵循著三個基本的原則:目的性、連貫性和忠實性原則。其中,目的性原則是翻譯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它是翻譯目的論最根本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一切翻譯的結果都必須以目的性為導向,所有的翻譯方法都是為了實現最后的目的而存在的。它不僅保證了翻譯的方向,也大大地提高了翻譯的準確度和專業度。翻譯目的論的第二個原則是連貫性原則。連貫性是翻譯可讀性的保證。在翻譯的過程中僅保證準確的方向是片面的,只有遵循了連貫性的原則,才能夠保證原文的通暢。因此,在保證方向的基礎上清晰連貫的表達原文的意思也是譯者必須注意的問題。翻譯目的論的最后一個原則是忠實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譯文要盡可能的忠實原文。對于翻譯而言,譯文是原文的影子,如果我們沒有找到影子,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合二為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這三個原則發生沖突,那譯者就應該以目的性原則為主。可見,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是為了目的性而存在的,正是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譯文才能夠不斷的得到修正和發展。
會展作為宣傳和推廣的有力工具,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廣告性質。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會展的目的性更加突出,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2.1 增加氛圍:能夠提高會展的感染力
在茶博會中,我們不僅要接待來自國內各個城市的游客,還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游覽者,因而,僅僅依靠一種語言的力量是不夠的。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語言,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而在目的論的指導下,不管是來自世界哪個角落的人民,翻譯的目的論都能夠快速的幫大家找到會展的主題,找到茶博會的中心思想。在通用性強、目的論強的理論下,各國的人民也能夠迅速的感受到會展的氛圍,迅速的融入到茶博會的氣氛中去。因而,翻譯的目的論能夠有效的提高茶博會的感染力,通過語言的共通性,讓茶文化順其自然的融入到人們的心中,得到好的宣傳效果。
2.2 減少隔閡:建立一個舒適的文化環境
當磁鐵處在同一片磁場下,才能夠得到相對和諧的狀態。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世界各民族的差距被最大程度上的減小。由于所有進行的項目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避免之間的分叉和誤解,使得結果預期的還原度極高。翻譯的目的論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世界各族人民之間的隔閡,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能盡可能的減少部分國家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誤區,幫助他們更加透徹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也為他們建立了一個舒適的文化體驗館。而在目的論的指導下,人們能夠更加熟悉我國的茶文化,更加了解茶生產和制作的流程,也更加喜愛與茶有關的商品。通過建立舒適的文化環境,我們也建立起了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之橋,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
3.1 適當的修正企業原有的價值觀
在多變的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中國的茶博會如果想要經受的住世界的考驗,就必須處在相對動態的變化之中,實時的觀察世界的動態,掌握最新的資訊。因而,作為世界級的茶博會,我們必須針對這些不同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刪減。例如:在茶博會上,許多商家都喜歡以產品的質量作為最主要的賣點,一味的強調茶葉的質量。但是,在西方的許多國家,與質量相比,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內心的感受。換句話說,他們更加在乎商品能給它們創造的心理價值,而非物質價值。因而,在翻譯目的論的視閾下,在茶博會上,我們應該適當的修改自己的賣點,使其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例如:如果你想要打開法國的市場,就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比玫瑰和西餐更唯美的意境,而很顯然,中國的茶藝活動絲毫不遜色。
修正企業原有的價值觀并不是對企業精神的否定,恰恰相反,這是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也是企業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市場的角度。因而,巧用翻譯目的論中刪譯的方法,刪除可能被消費者忽視或者誤解的內容,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準確的讀懂消費者的內心需求,也更加了解市場的風向。當我們能夠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目的性原則就順利地進行了一半。
3.2 直譯為主,尊重原創
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直譯法受到的稱贊最多。在眾多的茶譯文的翻譯中,直譯的翻譯方法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直譯法能夠最準確的傳達譯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中國的茶名有上千種,每一種茶代表的寓意也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生長環境以及制作背景下,每一種茶的名字自然也不相同。在茶博會上展示的茶葉有上千種,如果每一種茶葉都要深究命名的來歷,不僅耗費時長,也會讓喜歡簡單直敘的西方人失去興趣。因而,為了準確的表達茶名,勾起大眾對茶文化的興趣,譯者在翻譯茶名的時候可以盡量避免使用意譯的方法,而選擇直譯的方法。例如:綠茶被譯為“green tea”,武夷茶被譯成“Wuyi rock tea”。這種簡單明了的表達方式不會造成任何的理解偏差,也省去了西方人思考的麻煩。當然,這里面也有例外。例如,紅茶通常被譯為“black tea”,這是由于不少西方國家對紅色禁忌的緣故。因此,在使用直譯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一些細節并妥善的處理這些邊緣文化問題,讓中國的茶文化更好的被外國所接受,創造一個和諧的茶博會環境。而尊重原創的做法也能夠保留中國傳統的本色,為下一代創造一個原汁原味的文化環境。
3.3 入鄉隨俗,破整化零
四字成語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特色,引經據典更是中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但是,四字成語的翻譯工作卻令不少譯者頭疼。這些成語以及故事的翻譯不僅大大加大了譯者的工作量,也容易在翻譯過程中失去韻色。因此,在翻譯目的論忠實性的原則下,譯者可以改變一些固定的套路,將四字成語破整化零,用其他國家熟悉和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需要注意的是,一一對應的翻譯方式是四字成語翻譯的大忌。如果只將單字的意思翻譯出來,進行簡單的拼湊,中國的成語的風骨就蕩然無存了。因而,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入鄉隨俗”,借用其他國家可理解的方式進行翻譯。只要寓意是相同的,就不違背翻譯的忠實性原則。例如,中文中的“以茶會友”翻譯成英文“friends of tea”,這種隨意的翻譯方式反而能夠讓西方人們了解到茶博會的主題,了解茶博會舉辦的意義所在,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
[1]康翠鏈.目的論視閾下的廣告翻譯_以英譯茶葉廣告為例[J].時代文學月刊,2014(1):194-195.
[2]劉思佳.目的論視角下的企業宣傳資料英譯——以怡清源茶業宣傳資料為例[J].湖南師范大學,2012.
[3]顏琛.功能目的論視角下宣傳材料漢英旅游景區翻譯策略研究——以“百科”三個景區的網頁宣傳材料翻譯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2015.
[4]潘靜嫻,王晨婕,孔文.翻譯目的論視角中的會展外宣材料漢英翻譯——以寧波地區大型會展網站漢英翻譯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104-107+116.
[5]趙軍.目的論視閾下的英譯茶葉廣告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6(3):55-56.
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河北省英語標示語整改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李云華(1982-),女,河北藁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