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王 薇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51)
激活創新主體提高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路徑研究
劉 娟,王 薇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51)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企業也跟隨者時代的潮流向前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創新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茶葉的發展必須依賴現代科技。現代茶企業只用通過科學的管理,加大科技人才的籌備,加大企業科研力度,提升企業綜合實力,優化茶葉市場環境,才能促進我國茶葉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本文針對我國茶企業自主創新的歷史和目前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茶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必要性進行了介紹,最后提出了增強我國茶葉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措施,供相關企業管理人員參考。
激活;創新;茶企業;自主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茶葉產業通過自主創新已經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而在茶葉行業中,對茶葉行業推動作用最大的是加工技術創新,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加工工藝的不斷提升,名優茶的加工技術得到了長遠的發展。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茶葉從供給短缺逐漸走向了供過于求的局面,緊靠茶葉產量在市場上已經無法占據領先地位。而依靠技術,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在名優茶加工上下功夫已經成為了茶企業競爭的關鍵。30年的改革開放也告訴我們,企業要想發展必須不斷地改革創新,激活企業的創新活力,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部分。
我國獨具特色的茶葉產業必須要求創新發展。和國外的茶葉相比,我國茶葉對于環境的要求較高,我國茶葉生產屬于生態區類型,生態環境的不同,茶葉的生產和品質有較大的差異。例如,生態環境的不同,直接決定了茶樹的種植品種。種植區域光照、溫度、濕度的差異決定了茶樹產茶的質量;而茶園區域不同,其病害也不同,其病害防治的方法也有較大的差異。此外,我國制茶的技術也不是很突出,綠茶在我國是產量最多的,以綠茶為例,我國和另外一個主要綠茶生產國——日本相比,其加工工藝依然存在一定的距離,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生產技術,這就要求我國茶企業必須提升自身的技術含量,才能夠在世界茶葉行業的競爭中拔得頭籌。
從茶產量看,我國自2004年起,茶葉的產量已經超過了印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產茶大國。但是,在茶葉產量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我們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國雖然是世界上的產茶大國,但是,從科學技術和加工技術上而言,我國遠遠沒有達到產茶強國的標準。主要表現有一下幾點:首先我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較差,由于品質原因,平均價格僅為斯里拉卡茶葉價格的一半,同等類型的茶味價格是印度和肯尼亞的三分之二;其次,我國的茶葉生產規模較小,許多企業的實力較弱,在國際舞臺上大多依然還是以原料出口為主,在市場上很難找到較大的品牌;最后,茶園基本上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企業設備較為落后,標準化程度較低。茶葉企業必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才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爭奪有利地位。不過我們看到,近些年來,我國對于農業科技投入的力度極大,我國茶葉的科研水平在逐步提升,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慢慢縮小,未來隨著茶葉企業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科技研發,中國的茶企業一定回具備越來越強的競爭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產茶大國,雖然在建國后期一段時間,企業的發展出現停滯,但是改革開放以來,茶企業的實力不斷在增強。我國20多年來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茶企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大型茶企業數量和規模在不斷增加;二是龍頭企業的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三是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量在不斷提高。企業對科技的投入不斷增加,科技轉化為成果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在企業人才方面,企業自主創新離不開現代化人才,為了促進我國現代化茶葉的快速發展,我國11所高等院校設立了茶學專業,并且陸續有高校設立了茶學專業的碩士點和博士點,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直接輸送進入企業,同時企業也開始尋求與高校進行合作開展茶葉科技創新項目,借助高校科研和人才實力,提升茶葉企業的在科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筆者看到,茶企業對人才以及科技創新方面的支出占比正越來越多,這對企業的后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3.1 培育茶葉產業科技創新的主體
茶葉企業大部分都是傳統企業,且相當一部分都是家族企業,依靠茶企業自身建立科技創新機構是非常不現實的,即使真的建立起來了,效果也不會很好。所以,茶企業必須和研究所、高等院校密切結合,形成共同的創新主體,這些創新主體必須定位準確,互相配合,做好相互銜接工作,從而提升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在知識創新的基礎上,必須進行有效實踐,將科研成果進行市場推廣。在創新主體的配合過程中,需要重點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國茶葉企業自身自主創新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甚至很多茶葉企業沒有開展任何的研發活動,所以茶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的過程會很漫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從這個角度上講,培育茶葉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企業的長期努力。
其次,茶企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茶葉產業推廣體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必須建立面向茶區種植新技術的推廣。對于現有的茶葉推廣機構可以進行分類改革,加大對基層茶葉種種植的技術服務和技術支持。
3.2 優化創新隊伍,實現自主創新發展
企業的自主創新,最終需要有人來完成,因此,在發展自主創新中,優秀的人才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自主創新的核心。目前茶企業依然存在重視設備而忽視人才培養的現象,例如很多企業較為重視現代科研設備的配置,卻不重視人才的管理,殊不知,即使有先進的設備,也不會有高端的科研成果。只有重視人才資源,以人為本,尊重人才、培養人才,采用科學的激勵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人才的創造價值。因此,茶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自主創新,必須和研究所、高校合作。隨著我國科研究院校的學科調整,其科技創新能力將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研究所和科研院校依然存在定位不準,創新藝術缺乏以及投入不足等現象。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國家相關的科研機構只有發揮好骨干和領頭作用,從產業行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進行著手,對茶葉進行定量的基礎研究,對核心技術加大研究力度,才能夠起到引領和帶頭的作用。目前,我國茶葉的優秀人員主要集中在各大科學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他們擁有較高的師資力量和資源,而這些正是事企業迫切需求的,因此只有實現企業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功能互補,做好產學研合作,才能夠優化茶葉的科技資源,真正做到茶葉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
綜上所述,茶企業作為我國產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對于我國茶葉的現代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從茶葉大國走向茶葉強國之際,自主創新是茶企業的必經之路。茶企業只有重視自主創新,做好和科研所、高校合作,完善產學研結合,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才能夠促進我國茶產業在國際舞臺上有足夠的競爭力,才能夠促進我國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田紅娜,張琳,高晶,李娉娉,于麗,孟凡強.我國制造業綠色工藝創新路徑設計與選擇研究——基于我國制造業的問卷調查[J].軟科學,2015(5):6-11.
[2]俞國.基于創新型企業文化的構建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路徑與方法研究——以江蘇省揚州市為例[J].經濟師,2010(10):57-58.
[3]陳莞.當前政府促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路徑探析——有效發揮政府直接性研發補貼作用的策略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3):77-78.
[4]陳昭鋒.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企業路徑——具有競爭優勢的深圳企業自主創新模式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08-115.
[5]沈能,劉鳳朝.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演進邏輯——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解釋[J].科學學研究,2008(6):1293-1299+1315.
[6]張鐵男,李夏琴,張亞娟.企業核心理念與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機制分析[J].學術交流,2008(5):112-116.
[7]楊曄.我國各省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基于投入產出績效視角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08(6):30-40.
[8]李政,陸寅宏.國有企業真的缺乏創新能力嗎——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權性質與創新績效的實證分析與比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4(2):27-38.
[9]宋賽賽,劉云,欒超.基于動態層次分析法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3(9):65-70.
[10]許慶瑞,吳志巖,陳力田.轉型經濟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演化路徑及驅動因素分析——海爾集團1984~2013年的縱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4):121-134+188.
河北省科技廳自籌經費課題成果論文,課題名稱:激活企業創新主體研究,項目編號:164576462
劉 娟(1982-),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王 薇(1981-),女,河北石家莊靈壽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